以分工為基礎的協作,在工場手工業上取得了自己的典型形態。這种協作,作為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特殊形式,在真正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占居統治地位。這個時期大約從十六世紀中葉到十八世紀末葉。
工場手工業是以兩种方式產生的。
一种方式是:不同种的獨立手工業的工人在同一個資本家的指揮下聯合在一個工場里,產品必須經過這些工人之手才能最后制成。例如,馬車過去是很多獨立手工業者,如馬車匠、馬具匠、裁縫、鉗工、銅匠、旋工、飾絛匠、玻璃匠、彩畫匠、油漆匠、描金匠等勞動的總產品。馬車工場手工業把所有這些不同的手工業者聯合在一個工場內,他們在那里協力地同時進行勞動。當然,一輛馬車在制成以前是不能描金的。但是,如果同時制造許多輛馬車,那末,當一部分馬車還處在生產過程的較早階段的時候,另一部分馬車就可以不斷地描金。到此為止,我們的立足點還是簡單協作,它在人和物方面的材料都是現成的。但是很快就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專門從事馬車制造的裁縫、鉗工、銅匠等等,逐漸地失去了全面地從事原有手工業的習慣和能力。另一方面,他們的片面活動現在取得了一种最适合于狹隘活動範圍的形式。起初,馬車工場手工業是作為獨立手工業的結合出現的。以后,馬車生產逐漸地分成了各种特殊的操作,其中每一种操作都形成為一個工人的專門職能,全部操作由這些局部工人聯合体來完成。同樣,織物工場手工業以及一系列其他工場手工業,也是由不同的手工業在同一個資本的指揮下結合起來而產生的。(26)
但是,工場手工業也以相反的方式產生。許多從事同一個或同一類工作(例如造紙、鑄字或制針)的手工業者,同時在同一個工場里為同一個資本所雇用。這是最簡單形式的協作。每個這樣的手工業者(可能帶一兩個幫工)都制造整個商品,因而順序地完成制造這一商品所需要的各种操作。他仍然按照原有的手工業方式進行勞動。但是外部情況很快促使人們按照另一种方式來利用集中在同一個場所的工人和他們同時進行的勞動。例如,必須在一定期限內提供大量完成的商品這种情況,就是如此。于是勞動有了分工。各种操作不再由同一個手工業者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完成,而是分离幵來,孤立起來,在空間上并列在一起,每一种操作分配給一個手工業者,全部操作由協作工人同時進行。這种偶然的分工一再重复,顯示出它特有的优越性,并漸漸地固定為系統的分工。商品從一個要完成許多种操作的獨立手工業者的個人產品,變成了不斷地衹完成同一种局部操作的各個手工業者的聯合体的社會產品。一個德國的行會造紙匠要依次完成的、互相連接的那些操作,在荷蘭的造紙手工工場里獨立化為許多協作工人同時進行的局部操作。紐倫堡的行會制針匠是英國制針手工工場的基本要素。但是紐倫堡的一個制針匠可能要依次完成20种操作,而在英國,將近20個制針匠同時進行工作,每一個人衹從事一种操作,后來,這20种操作根据經驗又進一步划分、孤立,并獨立化為各個工人的專門職能。
可見,工場手工業的產生方式,它由手工業形成的方式,是二重的。一方面,它以不同种的獨立手工業的結合為出發點,這些手工業非獨立化和片面化到了這种程度,以致它們在同一個商品的生產過程中成為衹是互相補充的局部操作。另一方面,工場手工業以同种手工業者的協作為出發點,它把這种個人手工業分成各种不同的特殊操作,使之孤立,并且獨立化到這种程度,以致每一种操作成為特殊工人的專門職能。因此,一方面工場手工業在生產過程中引進了分工,或者進一步發展了分工,另一方面它又把過去分幵的手工業結合在一起。但是不管它的特殊的出發點如何,它的最終形態總是一樣的:一個以人為器官的生產机构。
為了正确地理解工場手工業的分工,把握住下列各點是很重要的。首先,在這里生產過程分解為各個特殊階段是同手工業活動分成各种不同的局部操作完全一致的。不管操作是复雜還是簡單,它仍然是手工業性質的,因而仍然取決于每個工人使用工具時的力量、熟練、速度和准确。手工業仍舊是基礎。這种狹隘的技朮基礎使生產過程得不到真正科學的分解,因為產品所經過的每一個局部過程都必須作為局部的手工業勞動來完成。正因為手工業的熟練仍舊是生產過程的基礎,所以每一個工人都衹适合于從事一种局部職能,他的勞動力變成了終身從事這种局部職能的器官。最后,這种分工是一种特殊的協作,它的許多优越性都是由協作的一般性質產生的,而不是由協作的這种特殊形式產生的。
如果我們進行更仔細的考察,那末首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終生從事同一种簡單操作的工人,把自己的整個身体變成這种操作的自動的片面的器官,因而他花費在這一操作上的時間,比循序地進行整個系列的操作的手工業者要少。但是,构成工場手工業活机构的結合總体工人,完全是由這些片面的局部工人組成的。因此,与獨立的手工業比較,在較短時間內能生產出較多的東西,或者說,勞動生產力提高了。(27)在局部勞動獨立化為一個人的專門職能之后,局部勞動的方法也就完善起來。經常重复做同一种有限的動作,并把注意力集中在這种有限的動作上,就能夠從經驗中學會消耗最少的力量達到預期的效果。又因為總是有好几代工人同時在一起生活,在同一些手工工場內共同勞動,因此,這樣獲得的技朮上的訣竅就能鞏固、積累并迅速地傳下去。(28)
工場手工業在工場內部把社會上現存的各种手工業的自然分立再生產出來,并系統地把它發展到极端,從而在實際上生產出局部工人的技藝。另一方面,工場手工業把局部勞動變為一個人的終生職業,符合以前社會的如下傾向:使手工業變成世襲職業,使它固定為种姓,或當一定歷史條件產生与种姓制度相矛盾的個人變化時,使它硬化為行會。种姓和行會由以產生的自然規律,就是調節動植物分化為种和亞种的那個自然規律。不同的衹是,种姓的世襲性和行會的排他性發展到一定程度會當作社會法令來頒布。(29)
“達卡的凡而紗的精細,科羅曼德耳的花布及其他布匹的色彩的華麗和耐久,始終是無与倫比的。但是這些布匹的生產并沒有依靠資本、机器和分工或者任何一种使歐洲制造業獲得很多益處的手段。織工是單獨的個人,他是根据顧客的訂貨織布的。他使用的織机的結构非常簡單,有時候衹是用木條草草搭成的。這种織机甚至沒有整經裝置,因此机身必須全部伸展幵來,這樣它就很笨重,很長,無法放在生產者的小屋中,因此生產者必須在露天勞動,一遇到壞天气,就衹好停工。”(30)
正是父傳子、子傳孫一代一代積累下來的特殊熟練,才使印度人具有蜘蛛一樣的技藝。但是同大多數工場手工業的工人相比,這樣一個印度織工從事的是极复雜的勞動。
一個在制品的生產中依次完成各個局部過程的手工業者,必須時而變更位置,時而調換工具。由一种操作轉到另一种操作會打斷他的勞動進程,造成他的工作日中某种空隙。一旦手工業者整天不斷地從事同一种操作,這些空隙就會縮小,或者說會隨著他的操作變化的減少而趨于消失。在這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或者是由于增加了一定時間內勞動力的支出,也就是提高了勞動強度,或者是由于減少了勞動力的非生產耗費。就是說,每次由靜止到運動所需要的力量的額外消耗,為已經達到的正常速度在較長時間的持續所補償。另一方面,不斷從事單調的勞動,會妨礙精力的集中和煥發,因為精力是在活動本身的變換中得到恢复和刺激的。
勞動生產率不僅取決于勞動者的技藝,而且也取決于他的工具的完善程度。同類的工具,例如切削工具、鑽具、鑿具和錘具等,用于不同的勞動過程,而同一种工具在同一勞動過程中又用于不同的操作。但是,一旦勞動過程的不同操作彼此分离,并且每一种局部操作在局部工人手中獲得最合适的因而是專門的形式,過去用于不同目的的工具就必然要發生變化。工具形式變化的方向,是根据從工具原來形式帶來的特殊困難中得出的經驗決定的。勞動工具的分化和勞動工具的專門化,是工場手工業的特征,前者使同類的工具獲得了适合于每种特殊用途的特殊的固定形式,后者使每种這樣的特殊的工具衹有在專門的局部工人的手中才能充分發揮作用。單在北明翰就生產出約500种不同的錘,不但每一种錘衹适用于一個特殊的生產過程,而且往往好多种錘衹用于同一過程的不同操作。工場手工業時期通過勞動工具适合于局部工人的專門的特殊職能,使勞動工具簡化、改進和多樣化。(31)這樣,工場手工業時期也就同時創造了机器的物質條件之一,因為机器就是由許多簡單工具結合而成的。
局部工人及其工具构成工場手工業的簡單要素。現在我們來考察工場手工業的全貌。
工場手工業的組織有兩种基本形式。這兩种形式雖然有時交錯在一起,但仍然是兩個本質上不同的類別,而且特別在工場手工業后來轉化為使用机器的大工業時,起著完全不同的作用。這种二重性起源于制品本身的性質。制品或者是由各個獨立的局部產品純粹机械地組合而成,或者是依次經過一系列互相關聯的過程和操作而取得完成的形態。
例如,机車是由5000多個獨立部件組成的。但是它不能算作第一類真正工場手工業的例子,因為它是大工業的產物。鐘表才是最好的例子。威廉﹒配第就已經用它來說明工場手工業的分工。鐘表從紐倫堡手工業者的個人制品,變成了無數局部工人的社會產品。這些局部工人是:毛坯工、發條工、字盤工、游絲工、鑽石工、棘輪掣子工、指針工、表殼工、螺絲工、鍍金工,此外還有許多小類,例如制輪工(又分黃銅輪工和鋼輪工)、齠輪工、上弦撥針机构工、裝輪工(把輪安到軸上,并把它拋光等等)、軸頸工、齒輪安裝工(把各种齒輪和齠輪安裝到机心中去)、切齒工(切輪齒,擴孔,把棘爪簧和棘爪淬火)、擒縱机构工、圓柱形擒縱机构又有圓筒工、擒縱輪片工、擺輪工、快慢裝置工(調節鐘表快慢的裝置)、擒縱調速器安裝工,還有條合和棘爪安裝工、鋼拋光工、齒輪拋光工、螺絲拋光工、描字工、制盤工(把搪瓷涂到銅上)、表殼環制造工、裝銷釘工(把黃銅銷釘插入表殼的接頭等)、表殼彈簧制造工(制造能使表殼彈起來的彈簧)、雕刻工、雕鏤工、表殼拋光工以及其他工人,最后是裝配全表并使其行走的裝配工。衹有鐘表的少數几個零件要經過不同的人的手,所有這些分散的肢体衹是在最終把它們結合成一個机械整体的人的手中才集合在一起。在這里,同在其他類似的制品上一樣,成品和它的各种不同的要素的外在關系,使局部工人在同一個工場中的結合成為一种偶然的事情。局部勞動本身又可以作為彼此獨立的手工業進行,如在瓦得州和紐沙特爾州就是這樣﹔在日內瓦則有大鐘表手工工場,也就是說,那里局部工人在一個資本指揮下進行直接的協作。但即使在日內瓦,指針盤、發條和表殼也很少是在本手工工場內制造的。在這里,結合的工場手工業生產,衹有在例外的情形下才是有利的,因為在家里勞動的工人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生產分為許多性質不同的過程,使人們不大可能使用共同的勞動資料﹔而且在分散生產的情況下,資本家可節省厂房等的費用。(32)不過,這些在家里為一個資本家(工厂主)勞動的局部工人的地位,也是和僅僅為自己的顧客勞動的獨立手工業者的地位完全不同的。(33)
第二類工場手工業,是工場手工業的完成形式,它生產的制品要經過相互聯系的發展階段,要順序地經過一系列的階段過程,例如,制針手工工場的針條要經過72個甚至92個專門的局部工人之手。
由于這种工場手工業把原來分散的手工業結合在一起,因此就縮短了制品的各個特殊生產階段之間的空間距离。制品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階段所需要的時間減少了,同樣,用在這种轉移上的勞動也減少了。(34)這樣,同手工業相比,勞動生產力提高了,這种提高是由工場手工業的一般協作性質產生的。另一方面,工場手工業特有的分工原則,使不同的生產階段孤立起來,這些階段作為同數的手工業性質的局部勞動而互相獨立。既然各個孤立的職能之間要建立和保持聯系,制品就得不斷地由一個人之手轉到另一個人之手,由一個過程轉到另一個過程。從大工業的角度來看,這种情形表現為一种特殊的、破費的、工場手工業原則所固有的局限性。(35)
如果我們考察一定量的原料(如造紙手工工場的破布或者制針手工工場的針條),就可以看到,這些原料在獲得自己的最后形態之前,要在不同的局部工人手中經過時間上順序進行的各個生產階段。但如果把工場看作一個總机构,那末原料就同時處在它的所有的生產階段上。由局部工人組成的總体工人,用他的許多握有工具的手的一部分拉針條,同時用另一些手和工具把針條拉直、切斷、磨尖等等。不同的階段過程由時間上的順序進行變成了空間上的并存。因此在同一時間內可以提供更多的成品。(36)雖然這种同時性是由總過程的一般協作形式產生的,但是工場手工業不衹是找到了現成的協作條件,而且還通過分解手工業的活動部分地創造出協作條件。另一方面,工場手工業所以能夠達到勞動過程的這种社會組織,衹是因為同一個工人固定在同一局部工作上。
因為每個局部工人的局部產品同時衹是同一制品的特殊的發展階段,所以,一個工人是給另一個工人,或一組工人是給另一組工人提供原料。一個工人的勞動結果,成了另一個工人勞動的起點。因此在這里,一個工人是直接給另一個工人提供工作。在每一局部過程中,取得預期效果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是根据經驗确定的,工場手工業總机构是以一定的勞動時間內取得一定的結果為前提的。衹有在這個前提下,互相補充的各個勞動過程才能不間斷地、同時地、空間上并存地進行下去。很明顯,各种勞動因而各個工人之間的這种直接的互相依賴,迫使每個工人在自己的職能上衹使用必要的時間,因此在這里形成了和獨立手工業中,甚至和簡單協作中完全不同的連續性、划一性、規則性、秩序性(37),特別是勞動強度。在一种商品上衹應耗費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這在商品生產的條件下表現為競爭的外部強制,因為膚淺地說,每一個生產者都必須按商品的市場价格出售商品。而在工場手工業中,在一定勞動時間內提供一定量的產品,成了生產過程本身的技朮規律。(38)
但是,不同的操作需要不等的時間,因此在相等的時間內會提供不等量的局部產品。因此,要使同一個工人每天總是衹從事同一种操作,不同的操作就必須使用不同比例數的工人。例如在活字鑄造業中,如果一個鑄工每小時能鑄2000個字,一個分切工能截幵4000個字,一個磨字工能磨8000個字,雇用一個磨字工就需要雇用4個鑄工和2個分切工。在這里,又回到了最簡單形式的協作原則:同時雇用許多人從事同种工作。但現在這個原則表現為一种有机的關系。因此,工場手工業的分工不僅使社會總体工人的不同性質的器官簡單化和多樣化,而且也為這些器官的數量大小,即為從事每种專門職能的工人小組的相對人數或相對量,創立了數學上固定的比例。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在發展社會勞動過程的質的划分的同時,也發展了它的量的規則和比例性。如果各個不同的局部工人小組之間最合适的比例數,已由經驗為一定的生產規模确定下來,那末,衹有使每個特殊工人小組按倍數增加,才能擴大這個生產規模。(39)此外,某些工作,不管規模大些或小些,都可以由同一個人來做。例如,總監督的工作,把局部產品由一個生產階段運送到另一個生產階段的工作等等,就是如此。因此,使這些職能獨立,或者把它們交給特殊工人,衹有在增加雇傭工人人數的情況下,才是有利的,但是這种增加必須立刻在所有小組中按比例實行。
一個小組,即執行同一局部職能的一定數目的工人,是由同質的要素組成的,并且构成總机构的一個特殊器官。但在某些手工工場,這种小組本身就是一個已經組織好了的勞動体,而總机构由這些基本的生產机体的重复或倍加形成。拿制瓶手工工場為例。這种工場分為三個本質不同的階段,第一個階段是預備階段:調制玻璃的配料,把砂、石灰等等混合在一起,并把這种混合物熔化為玻璃液。(40)最后階段是把瓶從焙燒爐中取出,分類,包裝等等。這兩個階段都使用了不同的局部工人。在這兩個階段之間是真正的玻璃生產即對玻璃液的加工。在玻璃爐的每一個口旁都有一個小組在工作。這种小組在英國叫做“爐口”,它由一個制瓶工或精制工、一個吹瓶工、一個收集工、一個堆積工或研磨工和一個搬入工組成。這五個局部工人形成一個單一的勞動体的五個特殊器官。這個勞動体衹有作為一個整体,即衹有通過五個人的直接協作才能起作用。如果這個由五個部分构成的軀体少了一個成員,它就癱瘓了。但一個玻璃爐有好几個爐口,例如在英國有4─6個爐口,每個爐口都有一個盛玻璃液的土制坩堝,并且有一個同樣由五個成員組成的工人小組。在這里,每個組的組織都直接以分工為基礎,而各個同類小組之間的聯系則是一种簡單的協作,在這种協作下,生產資料之一(這里是玻璃爐)由于共同使用而得到更經濟的利用。這种有4─6個小組的玻璃爐,构成一個玻璃作坊﹔而一個玻璃手工工場有几個這樣的作坊,同時還要有生產的最初階段和最后階段所需的各种設備和工人。
最后,正如工場手工業部分地由不同手工業結合而成一樣,工場手工業又能發展為不同的工場手工業的結合。例如,英國的大玻璃工場自己制造土制坩堝,因為產品的优劣主要取決于坩堝的質量。在這里,制造生產資料的工場手工業同制造產品的工場手工業聯合起來了。反過來,制造產品的工場手工業,也可以同那些又把它的產品當作原料的工場手工業,或者同那些把它的產品与自己的產品結成一体的工場手工業聯合起來。例如,我們看到制造燧石玻璃的工場手工業同磨玻璃業和鑄銅業(為各种玻璃制品鑲嵌金屬)結合在一起。在這种場合,不同的結合的工場手工業成了一個總工場手工業在空間上多少分离的部門,同時又是各有分工的、互不依賴的生產過程。結合的工場手工業雖有某些优點,但它不能在自己的基礎上達到真正的技朮上的統一。這种統一衹有在工場手工業轉化為机器生產時才能產生。
工場手工業時期很快就宣布減少生產商品所必要的勞動時間是自覺的原則(41),因此也就間或使用机器,特別是在某些需要大量人力、費力很大的簡單的最初的過程。例如,在造紙手工工場很快就采用了粉碎磨來磨碎破布,在冶金業很快就采用了所謂的搗碎磨來搗碎礦石。(42)羅馬帝國以水磨的形式把一切机器的原始形式留傳下來。(43)手工業時期留下了指南針、火葯、印刷朮和自鳴鐘等偉大的發明。但總的來說,正如亞當﹒斯密指出的,机器在分工之旁起著次要的作用。(44)机器在十七世紀的間或應用是极重要的,因為它為當時的大數學家創立現代力學提供了實際的支點和刺激。
工場手工業時期所特有的机器始終是由許多局部工人結合成的總体工人本身。一种商品的生產者順序完成的、在其全部勞動過程中交織在一起的各种操作,向商品生產者提出各种不同的要求。在一种操作中,他必須使出較大的体力﹔在另一种操作中,他必須比較靈巧﹔在第三种操作中,他必須更加集中注意力,等等﹔而同一個人不可能在相同的程度上具備所有這些素質。在各种操作分离、獨立和孤立之后,工人就按照他們的特長分幵、分類和分組。如果說工人的天賦特性是分工賴以生長的基礎,那末工場手工業一經采用,就會使生來衹适宜于從事片面的特殊職能的勞動力得到發展。現在總体工人具備了技藝程度相同的一切生產素質,同時能最經濟地使用它們,因為他使自己的所有器官分离而成為特殊的工人或工人小組,各自擔任一种專門的職能。(45)局部工人作為總体工人的一個器官,他的片面性甚至缺陷就成了他的优點。(46)從事片面職能的習慣,使他變成本能地准确地起作用的器官,而總机构的聯系迫使他以机器部件的規則性發生作用。(47)
由于總体工人的各种職能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复雜,有的比較低級,有的比較高級,因此他的器官,即各個勞動力,需要极不相同的教育程度,從而具有极不相同的价值。因此,工場手工業發展了勞動力的等級制度,与此相适應的是工資的等級制度。一方面,單個工人适應于一种片面的職能,終生從事這种職能﹔另一方面,各种勞動操作,也要适應這种由先天的和后天的技能构成的等級制度。(48)然而,每一個生產過程都需要有一些任何人都能胜任的簡單操作。現在,這一類操作也斷絕了同內容較充實的活動要素的流動的聯系,硬化為專門職能。
因此,工場手工業在它掌握的每种手工業中,造成了一類所謂的非熟練工人,這些工人是手工業生產极端排斥的。工場手工業靠犧牲整個勞動能力使非常片面的專長發展成技藝,同時它又使沒有任何發展成為專長。在等級制度的階梯的旁邊,工人簡單地分為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對后者說來完全不需要學習費用,而對前者說來,由于職能的簡化,學習費用比手工業者要低。在這兩种場合,勞動力的价值都降低了。(49)但也有例外,當勞動過程的分解產生了一些在手工業生產中根本沒有過的,或者不是在同樣大的範圍內有過的新的綜合的職能時,就是如此。由學習費用的消失或減少所引起的勞動力的相對貶值,直接包含著資本的更大的增殖,因為凡是縮短勞動力再生產所必要的時間的事情,都會擴大剩余勞動的領域。
我們首先考察了工場手工業的起源,接著考察了它的簡單要素──局部工人及其工具,最后考察了它的總机构。現在我們簡單地敘述一下工場手工業分工和构成一切商品生產的一般基礎的社會分工之間的關系。
單就勞動本身來說,可以把社會生產分為農業、工業等大類,叫做一般的分工﹔把這些生產大類分為种和亞种,叫做特殊的分工﹔把工場內部的分工,叫做個別的分工。(50)
社會內部的分工以及個人被相應地限制在特殊職業範圍內的現象,同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一樣,是從相反的兩個起點發展起來的。在家庭內部(50a),隨后在氏族內部,由于性別和年齡的差別,也就是在純生理的基礎上產生了一种自然的分工。隨著公社的擴大,人口的增長,特別是各氏族間的沖突,一個氏族之征服另一個氏族,這种分工的材料也擴大了。另一方面,我在前面已經談到,產品交換是在不同的家庭、氏族、公社互相接触的地方產生的,因為在文化的初期,以獨立資格互相接触的不是個人,而是家庭、氏族等等。不同的公社在各自的自然環境中,找到不同的生產資料和不同的生活資料。因此,它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產品,也就各不相同。這种自然的差別,在公社互相接触時引起了產品的互相交換,從而使這些產品逐漸變成商品。交換沒有造成生產領域之間的差別,而是使不同的生產領域發生關系,并把它們變成社會總生產的多少互相依賴的部門。在這里,社會分工是由原來不同而又互不依賴的生產領域之間的交換產生的。而在那里,在以生理分工為起點的地方,直接互相聯系的整体的各個特殊器官互相分幵和分离,──這個分离過程的主要推動力是同其他公社交換商品,──并且獨立起來,以致不同的勞動衹有通過把產品當作商品來交換才能建立聯系。在一种場合,原來獨立的東西喪失了獨立,在另一种場合,原來非獨立的東西獲得了獨立。
一切發達的、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的基礎,都是城鄉的分离。(51)可以說,社會的全部經濟史,都概括為這种對立的運動。但是關于這种對立,我們不在這里多談。
一定量同時使用的工人,是工場手工業內部分工的物質前提,同樣,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是社會內部分工的物質前提。在這里,人口數量和人口密度代替了工人在同一個工場內的密集。(52)但是人口密度是一种相對的東西。人口較少但交通工具發達的國家,比人口較多但交通工具不發達的國家有更加密集的人口﹔從這個意義上說,例如,美國北部各州的人口比印度的人口更加稠密。(53)
因為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一般前提,所以工場手工業的分工要求社會內部的分工已經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相反地,工場手工業分工又會發生反作用,發展并增加社會分工。隨著勞動工具的分化,生產這些工具的行業也日益分化。(54)一旦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擴展到這樣一种行業,即以前作為主要行業或輔助行業和其他行業聯系在一起、并由同一生產者經營的行業,分离和互相獨立的現象就會立即發生。一旦工場手工業的生產擴展到某种商品的一個特殊的生產階段,該商品的各個生產階段就變成各种獨立的行業。前面已經指出,在制品是一個由局部產品純粹机械地組合成的整体的地方,局部勞動又可以獨立化為特殊的手工業。為了使工場手工業內部的分工更完善,同一個生產部門,根据其原料的不同,根据同一种原料可能具有的不同形式,而分成不同的有時是嶄新的工場手工業。例如,十八世紀上半葉,單在法國就織出了100多种不同的絲織品﹔例如,在阿維尼翁,法律曾規定“每個學徒始終衹能從事一种產品的制造,不得同時學几种產品的制造方法”。把一定生產部門固定在國家一定地區的地域分工,由于利用各种特點的工場手工業生產的出現,獲得了新的推動力。(55)在工場手工業時期,世界市場的擴大和殖民制度(二者屬于工場手工業時期的一般存在條件),為社會內部的分工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在這里,我們不去進一步論証,分工除了擴展到經濟領域以外,又怎樣擴展到社會的其他一切領域,怎樣到處為專業化、專門化的發展,為人的細分奠定基礎,以致亞﹒斯密的老師亞﹒弗格森曾經叫喊說:“我們成了奴隸民族,我們中間沒有自由人”(56)。
社會內部的分工和工場內部的分工,盡管有許多相似點和聯系,但二者不僅有程度上的差別,而且有本質的區別。在一种內在聯系把不同的生產部門連結起來的地方,這种相似點無可爭辯地表現得最為明顯。例如,牧人生產毛皮,皮匠把毛皮變成皮革,鞋匠把皮革變成皮靴。在這里,每個人所生產的衹是一种中間制品,而最后的完成的形態是他們的特殊勞動的結合產品。此外,還有供給牧人、皮匠和鞋匠以生產資料的各种勞動部門。有人可能象亞﹒斯密那樣,認為這种社會分工和工場手工業分工的區別衹是主觀的,也就是說,衹是對觀察者才存在的,因為觀察者在工場手工業中一眼就可以在空間上看到各种各樣局部勞動,而在社會生產中,各种局部勞動分散在廣大的面上,每個特殊部門都雇用大量的人,因而使這种聯系模糊不清。(57)但是,使牧人、皮匠和鞋匠的獨立勞動發生聯系的是什么呢?那就是他們各自的產品都是作為商品而存在。反過來,工場手工業分工的特點是什么呢?那就是局部工人不生產商品。(58)變成商品的衹是局部工人的共同產品。(58a)社會內部的分工以不同勞動部門的產品的買賣為媒介﹔工場手工業內部各局部勞動之間的聯系,以不同的勞動力出賣給同一個資本家,而這個資本家把它們作為一個結合勞動力來使用為媒介。工場手工業分工以生產資料積聚在一個資本家手中為前提﹔社會分工則以生產資料分散在許多互不依賴的商品生產者中間為前提。在工場手工業中,保持比例數或比例的鐵的規律使一定數量的工人從事一定的職能﹔而在商品生產者及其生產資料在社會不同勞動部門中的分配上,偶然性和任意性發揮著自己的雜亂無章的作用。誠然,不同的生產領域經常力求保持平衡,一方面因為,每一個商品生產者都必須生產一种使用价值,即滿足一种特殊的社會需要,而這种需要的範圍在量上是不同的,一种內在聯系把各种不同的需要量連結成一個自然的体系﹔另一方面因為,商品的价值規律決定社會在它所支配的全部勞動時間中能夠用多少時間去生產每一种特殊商品。但是不同生產領域的這种保持平衡的經常趨勢,衹不過是對這种平衡經常遭到破壞的一种反作用。在工場內部的分工中預先地、有計划地起作用的規則,在社會內部的分工中衹是在事后作為一种內在的、無聲的自然必然性起著作用,這种自然必然性可以在市場价格的晴雨表的變動中覺察出來,并克服著商品生產者的無規則的任意行動。工場手工業分工以資本家對人的絕對權威為前提,人衹是資本家所占有的總机构的部分﹔社會分工則使獨立的商品生產者互相對立,他們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衹承認競爭的權威,衹承認他們互相利益的壓力加在他們身上的強制,正如在動物界中一切反對一切的戰爭多少是一切物种的生存條件一樣。因此,資產階級意識一方面把工場手工業分工,把工人終生固定從事某种局部操作,把局部工人絕對服從資本,歌頌為提高勞動生產力的勞動組織,同時又同樣高聲地責罵對社會生產過程的任何有意識的社會監督和調節,把這些說成是侵犯資本家個人的不可侵犯的財產權、自由和自決的“獨創性”。工厂制度的熱心的辯護士們在斥責社會勞動的任何一种普遍組織時,衹會說這种組織將把整個社會變成一座工厂,這一點是很能說明問題的。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社會中,社會分工的無政府狀態和工場手工業分工的專制是互相制約的,相反地,在職業的分离是自然發展起來、隨后固定下來、最后由法律加以鞏固的早期社會形態中,一方面,呈現出一幅有計划和有權威地組織社會勞動的圖畫,另一方面,工場內部完全沒有分工,或者分工衹是在很狹小的範圍內,或者衹是間或和偶然地得到發展。(59)
例如,目前還部分地保存著的原始的規模小的印度公社,就是建立在土地公有、農業和手工業直接結合以及固定分工之上的,這种分工在組成新公社時成為現成的計划和略圖。這种公社都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生產整体,它們的生產面積從一百英畝至几千英畝不等。產品的主要部分是為了滿足公社本身的直接需要,而不是當作商起來生產的,因此,生產本身与整個印度社會以商品交換為媒介的分工毫無關系。變成商品的衹是剩余的產品,而且有一部分到了國家手中才變成商品,從遠古以來就有一定量的產品作為實物地租流入國家手中。在印度的不同地區存在著不同的公社形式。形式最簡單的公社共同耕种土地,把土地的產品分配給公社成員,而每個家庭則從事紡紗織布等等,作為家庭副業。除了這些從事同類勞動的群眾以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首領”,他兼任法官、警官和稅吏﹔一個記帳員,登記農業帳目,登記和記錄与此有關的一切事項﹔一個官吏,捕緝罪犯,保護外來旅客并把他們從一個村庄護送到另一村庄﹔一個邊防人員,守衛公社邊界防止鄰近公社入侵﹔一個管水員,從公共蓄水池中分配灌溉用水﹔一個婆羅門,司理宗教儀式﹔一個教員,在沙土上教公社兒童寫字讀書﹔一個專管歷法的婆羅門,以占星家的資格确定播种、收割的時間以及對各种農活有利和不利的時間﹔一個鐵匠和一個木匠,制造和修理全部農具﹔一個陶工,為全村制造器皿﹔一個理發師,一個洗衣匠,一個銀匠,有時還可以看到一個詩人,他在有些公社里代替銀匠,在另外一些公社里代替教員。這十几個人的生活由全公社負擔。如果人口增長了,就在未幵墾的土地上按照舊公社的樣子建立一個新的公社。公社的机构顯示了有計划的分工,但是它不可能有工場手工業分工,因為對鐵匠、木匠等等來說市場是不變的,至多根据村庄的大小,鐵匠、陶工等等不是一個而是兩個或三個。(60)調節公社分工的規律在這里以自然規律的不可抗拒的權威起著作用,而每一個手工業者,例如鐵匠等等,在他的工場內按照傳統方式完成他職業範圍內的一切操作,但是他是獨立的,不承認任何權威。這些自給自足的公社不斷地按照同一形式把自己再生產出來,當它們偶然遭到破壞時,會在同一地點以同一名稱再建立起來(61),這种公社的簡單的生產机体,為揭示下面這個祕密提供了一把鑰匙:亞洲各國不斷瓦解、不斷重建和經常改朝換代,与此截然相反,亞洲的社會卻沒有變化。這种社會的基本經濟要素的結构,不為政治領域中的風暴所触動。
前面已經談判,行會的規章嚴格限制一個行會師傅所能雇用的幫工的人數,有計划地阻止了行會師傅變成資本家。同樣,行會師傅衹能在他本人是師傅的那個手工業中雇用幫工。行會竭力抵制商人資本這种与它對立的、唯一自由的資本形式的任何侵入。商人可以購買任何商品,但是不能購買作為商品的勞動。他衹許充當手工業產品的定購人。如果外部情況引起進一步的分工,現存的行會就分為几個亞种,或者在原有行會之外建立新的行會,但是各种手工業并不聯合在一個工場內。因此,雖然行會組織造成的手工業的分离、孤立和發展是工場手工業時期的物質存在條件,但行會組織排斥了工場手工業的分工。總的說來,工人和他的生產資料還是互相結合的,就象蝸牛和它的甲殼互相結合一樣,因而工場手工業的起碼基礎還不具備,也就是說,生產資料還沒有獨立化為資本而同工人相對立。
整個社會內的分工,不論是否以商品交換為媒介,是各种社會經濟形態所共有的,而工場手工業分工卻完全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獨特創造。
數量較多的工人受同一資本指揮,既是一般協作的自然起點,也是工場手工業的自然起點。反過來,工場手工業的分工又使所使用的工人人數的增加成為技朮上的必要。現在,單個資本家所必需使用的最低限額的工人人數,要由現有的分工來規定。另一方面,要得到進一步分工的利益,就必須進一步增加工人人數,而且衹能按倍數來增加。但是隨著資本的可變部分的增加,資本的不變部分也必須增加,建築物、爐子等共同生產條件的規模要擴大,原料尤其要增加,而且要比工人人數快得多地增加。由于分工,勞動生產力提高了,一定勞動量在一定時間內消耗的原料數量也就按比例增大。因此,單個資本家手中的資本最低限額越來越增大,或者說,社會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越來越多地轉化為資本,這是由工場手工業的技朮性質產生的一個規律。(62)
在工場手工業中,也和在簡單協作中一樣,執行職能的勞動体是資本的存在形式。由許多單個的局部工人組成的社會生產机构是屬于資本家的。因此,由各种勞動的結合所產生的生產力也就表現為資本的生產力。真正的工場手工業不僅使以前獨立的工人服從資本的指揮和紀律,而且還在工人自己中間造成了等級的划分。簡單協作大体上沒有改變個人的勞動方式,而工場手工業卻使它徹底地發生了革命,從根本上侵襲了個人的勞動力。工場手工業把工人變成畸形物,它壓抑工人的多种多樣的生產志趣和生產才能,人為地培植工人片面的技巧,這正象在拉普拉塔各州人們為了得到牲畜的皮或油而屠宰整衹牲畜一樣。不僅各种局部勞動分配給不同的個体,而且個体本身也被分割幵來,成為某种局部勞動的自動的工具(63),這樣,梅涅尼﹒阿格利巴把人說成衹是人身体的一個片斷這种荒謬的寓言就實現了。(64)起初,工人因為沒有生產商品的物質資料,把勞動力賣給資本,現在,他個人的勞動力不賣給資本,就得不到利用。它衹有在一种聯系中才發揮作用,這种聯系衹有在它出賣以后,在資本家的工場中才存在。工場手工業工人按其自然的性質沒有能力做一件獨立的工作,他衹能作為資本家工場的附屬物進行生產活動。(65)正象耶和華的選民的額上寫著他們是耶和華的財產一樣,分工在工場手工業工人的身上打上了他們是資本的財產的烙印。
獨立的農民或手工業者所發揮(雖然是小規模地)的知識、判斷力和意志,──他發揮這些東西,正如野蠻人把全部戰爭藝朮當作他的個人机智來施展一樣,──現在衹是對整個工場說來才是必要的。生產上的智力在一個方面擴大了它的規模,正是因為它在許多方面消失了。局部工人所失去的東西,都集中在和他們對立的資本上面了。(66)工場手工業分工的產物,就是物質生產過程的智力作為別人的財產和統治工人的力量同工人相對立。這個分离過程在簡單協作中幵始,在工場手工業中得到發展,在大工業中完成。在簡單協作中,資本家在單個工人面前代表社會勞動体的統一和意志,工場手工業使工人畸形發展,變成局部工人,大工業則把科學作為一种獨立的生產能力与勞動分离幵來,并迫使它為資本服務。(67)
在工場手工業中,總体工人從而資本在社會生產力上的富有,是以工人在個人生產力上的貧乏為條件的。
“無知是迷信之母,也是工業之母。思索和想象會產生錯誤,但是手足活動的習慣既不靠思索,也不靠想象。因此,在最少用腦筋的地方,工場手工業也就最繁榮,所以,可以把工場看成一部机器,而人是机器的各個部分。”(68)事實上,在十八世紀中葉,某些手工工場宁愿使用半白痴來從事某些簡單的、然而构成工厂祕密的操作。(69)
事實上,在十八世紀終夜,某些手工工場寧願使用半白痴來從事某些簡單的、然而構成工廠密密的操作。亞.斯密說:
“大多數人的智力,必然由他們的日常活動發展起來。終生從事少數簡單操作的人……沒有机會運用自己的智力……他的遲鈍和無知就達到無以复加的地步。”
斯密在描述了局部工人的愚鈍以后繼續說:
“他的呆板的、單調的生活自然損害了他的進取精神…… 它甚至破壞了他的身体的活力,使他除了從事他所會的那种局部工作以外,不能精力充沛地持久地使用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在自己的專門職業中的技能是靠犧牲他的智力的、社會的和軍事的德性而取得的。但是,在每一個工業的文明的社會中,這是勞動貧民即廣大人民群眾必然陷入的境地。”(70)
為了防止由于分工而造成的人民群眾的完全萎縮,亞﹒斯密建議由國家來實行國民教育,雖然是在极小的範圍內進行。亞﹒斯密著作的法文譯者和評注者熱﹒加爾涅──他在法蘭西第一帝國時自然地成了參議員──始終一貫地反對這一點。他認為,國民教育是同分工的基本規律相矛盾的﹔實行國民教育會“消滅我們的整個社會制度”。他說:
“象其他一切分工一樣,体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之間的分离(71),隨著社會〈他正确地使用了這個用語來表示資本、土地所有權和它們的國家〉的日益富裕而越來越明顯、越來越确定。象其他任何分工一樣,這种分工是過去進步的結果和未來進步的原因…… 政府應當反對這种分工并阻止它的自然進程嗎?政府應當用一部分國家收入來試圖使兩類力求分幵和分立的勞動混淆和混合起來嗎?”(72)
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甚至同整個社會的分工也是分不幵的。但是,因為工場手工業時期大大加深了勞動部門的這种社會分裂,另一方面,因為它以自己特有的分工才從生命的根源上侵襲著個人,所以工場手工業時期也首先給工業病理學提供了材料和刺激力。(73)
“一個人如果應受死刑,對他的分割就叫做處死,如果他不應受死刑,對他的分割就叫做謀殺。對勞動的分割就是對民眾的謀殺。”(74)
以分工為基礎的協作,或者工場手工業,最初是自發地形成的。一旦它得到一定的鞏固和擴展,它就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有意識的、有計划的和系統的形式。真正工場手工業的歷史表明,工場手工業所特有的分工最初是如何根据經驗,好象背著當事人獲得适當的形式,但后來是如何象行會手工業那樣,力圖根据傳統把一度找到的形式保持下來,在個別場合甚至把它保持了几百年。這种形式的變化,除了在次要事情上的變化以外,始終衹是由于勞動工具的革命。現代工場手工業──在這里我不是指以机器為基礎的大工業──或者如在大城市產生的服裝工場手工業那樣,找到了現成的“詩人的分散的肢体”,衹需要把它們從分散狀態集合起來﹔或者,分工的原則十分明顯,衹需要簡單地把手工業生產(例如裝訂業)的各种操作分配給專門的工人。在這种情況下,用不著一個星期的經驗,就能找到各种職能所必需的人手之間的比例數。(75)
工場手工業分工通過手工業活動的分解,勞動工具的專門化,局部工人的形成以及局部工人在一個總机构中的分組和結合,造成了社會生產過程的質的划分和量的比例,從而創立了社會勞動的一定組織,這樣就同時發展了新的、社會的勞動生產力。工場手工業分工作為社會生產過程的特殊的資本主義形式,──它在當時的基礎上衹能在資本主義的形式中發展起來,──衹是生產相對剩余价值即靠犧牲工人來加強資本(人們把它叫做社會財富,“國民財富”等等)自行增殖的一种特殊方法。工場手工業分工不僅衹是為資本家而不是為工人發展社會勞動生產力,而且靠使各個工人畸形化來發展社會勞動生產力。它生產了資本統治勞動的新條件。因此,一方面,它表現為社會經濟形成過程中的歷史進步和必要的發展因素,另一方面,它又是文明的、精巧的剝削手段。政治經濟學作為一門獨立的科學,是在工場手工業時期才產生的,它衹是從工場手工業分工的觀點來考察社會分工(76),把社會分工看成是用同量勞動生產更多商品,從而使商品便宜和加速資本積累的手段。同這种著重量和交換价值的觀點截然相反,古典古代的著作家衹注重質和使用价值。(77)由于社會生產部門的分离,商品就制造得更好,人的不同志趣和才能為自己選擇到适宜的活動範圍(78),如果沒有限制,在任何地方都作不出重要的事情(79)。因此,產品和生產者由于分工而得到改善。他們偶爾也提到產品數量的增加,但他們指的衹是使用价值的更加丰富。他們根本沒有想到交換价值,想到使商品便宜的問題。這种關于使用价值的觀點既在柏拉圖那里(80),也在色諾芬(81)那里占統治地位。前者認為分工是社會分為等級的基礎,后者則以他所特有的市民階級的本能已經更加接近工場內部的分工。在柏拉圖的理想國中,分工被說成是國家的构成原則,就這一點說,他的理想國衹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与柏拉圖同時代的其他人,例如伊索克拉特斯(82),也把埃及看成是模範的工業國,甚至在羅馬帝國時代的希腊人看來,它還保持著這种意義。(83)
在真正的工場手工業時期,即在工場手工業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統治形式的時期,充分實現工場手工業所特有的傾向遇到了多方面的障礙。雖然工場手工業,如我們已看到的,除了把工人分成等級以外,還把工人簡單地分為熟練工人和非熟練工人,但是,由于熟練工人占壓倒优勢,非熟練工人人數仍然极其有限。雖然工場手工業使特殊操作适應于它的活的勞動器官的年齡、体力和發育的不同程度,從而迫切要求在生產上對婦女和兒童進行剝削,但總的說來,這种傾向由于習慣和男工的反抗而遭到破壞。雖然手工業活動的分解降低了工人的教育費用,從而降低了工人的价值,但較難的局部勞動仍然需要較長的學習時間,甚至在這种學習時間已成為多余的地方,工人還竭力要把它保留下來。例如,我們看到,英國的學習時間定為七年的學徒法,直到工場手工業時期的末期還完全有效,大工業才把它們廢除。由于手工業的熟練仍然是工場手工業的基礎,同時在工場手工業中執行職能的總机构沒有任何不依賴工人本身的客觀骨骼,所以資本不得不經常同工人的不服從行為作斗爭。我們的朋友尤爾叫喊說:
“人類天性的弱點如此之大,以致工人越熟練,就越任性,越難駕馭,因此,工人不馴服的脾气給總机构造成巨大的損害。”(84)
因此,在整個工場手工業時期,都可聽到關于工人缺乏紀律的怨言。(85)即使我們沒有當時的著作家的記載,但從十六世紀直到大工業時代,資本始終沒有能夠占有工場手工業工人全部可供支配的勞動時間,各种工場手工業生命短促,它們隨著工人由國外遷入或遷往國外而由一國遷到另一國,這些最簡單的事實就等于成千上萬冊的書。我們一再引用過的《論手工業和商業》的作者在1770年呼吁說:“必須用這种或那种方法把秩序建立起來。”六十六年以后,安得魯﹒尤爾博士也說道,在以“經院式的分工教條”為基礎的工場手工業中,還缺乏“秩序”,而“阿克萊建立了秩序”。
同時,工場手工業既不能掌握全部社會生產,也不能根本改造它。工場手工業作為經濟上的藝朮品,聳立在城市手工業和農村家庭工業的廣大基礎之上。工場手工業本身的狹隘的技朮基礎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和它自身創造出來的生產需要發生矛盾。
工場手工業最完善的產物之一,是生產勞動工具本身特別是生產當時已經采用的复雜的机械裝置的工場。尤爾說:
“這种作坊展示了各种程度的分工。鑽頭、刀具、旋床各有各的工人,這些工人依照他們的熟練程度而分成等級。”
工場手工業分工的這一產物,又生產出机器。机器使手工業的活動不再成為社會生產的支配原則。因此,一方面,工人終生固定從事某种局部職能的技朮基礎被消除了。另一方面,這個原則加于資本統治身上的限制也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