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共產主義資料庫最新更新版本,CCArchive,希望舊雨新知踴躍瀏覽
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 文件資訊:
主題: 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
作者: 李大釗
資料來源: 無產階級(http://www.hkbu.edu.hk/~c9012308/china/home.html)
寫作日期: 1920
輸入者: 人民e

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

李大釗 (1920年)

  凡一時代,經濟上若發生了變動,思想上也必發生變動。換句話說,就是經濟的變動,是思想變動的重要原因。現在只把中國現代思想變動的原因,由經濟上解釋解釋。

  人類生活的開幕,實以歐羅細亞為演奏的舞台。歐羅細亞就是歐亞兩大陸的總稱。在歐羅細亞中央有一凸地,叫作Tableland。此地的山脈不是南北縱延的,乃是東西橫亙的。因為有東西橫亙的山脈,南北交通遂以阻隔,人類祖先的分布移動,遂分為南道和北道兩條進路,人類的文明遂分為南道文明--東洋文明--和北道文明--西洋文明--兩大系統。中國本部、日本、印度支那、馬來半島諸國、俾露麻、印度、阿富汗尼士坦、俾而齊士但、波斯、土爾其、埃及等,是南道文明的要路﹔蒙古、滿洲、西伯利亞、俄羅斯、德意志、荷蘭、比利時、丹麥、士坎迭拿威亞、英吉利、法蘭西、瑞士、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奧士地利亞、巴爾干半島等,是北道文明的要路。南道的民族,因為太陽的恩惠厚,自然的供給丰,故以農業為本位,而為定住的﹔北道的民族,因為太陽的恩惠薄,自然的供給嗇,故以工商為本位,而為移住的。農業本位的民族,因為常定住于一處,所以家族繁衍,而成大家族制度--家族主義﹔工商本位的民族,因為常轉徙于各地,所以家族簡單,而成小家制度--個人主義。前者因聚族而居,易有婦女過庶的傾向,所以成重男輕女一夫多妻的風俗﹔后者因轉徙無定,恆有婦女缺乏的憂慮,所以成尊重婦女一夫一妻的習慣。前者因為富于自然,所以與自然調和,與同類調和﹔后者因為乏于自然,所以與自然競爭,與同類競爭。簡單一句話,東洋文明是靜的文明,西洋文明是動的文明。

  中國以農業立國,在東洋諸農業本位國中,占很重要的位置,所以大家族制度在中國特別發達。原來家族團體,一面是血統的結合,一面又是經濟的結合。在古代原人社會,經濟上男女分業互助的要求,恐怕比性欲要求強些,所以家族團體所含經濟的結合之性質,恐怕比血統的結合之性質多些。中國的大家族制度,就是中國的農業經濟組織,就是中國二千年來社會的基礎構造。一切政治、法度、倫理、道德、學朮、思想、風俗、習慣,都建筑在大家族制度上作他的表層構造。看那二千余年來支配中國人精神的孔門倫理,所謂綱常,所謂名教,所謂道德,所謂禮義,那一樣不是損卑下以奉尊長?那一樣不是犧牲被治者的個性以事治者?那一樣不是本著大家族制下子弟對于親長的精神?所以孔子的政治哲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以貫之",全是"以修身為本"﹔又是孔子所謂修身,不是使人完成他的個性,乃是使人犧牲他的個性。犧牲個性的第一步就是盡"孝"。君臣關系的"忠",完全是父子關系的"孝"的放大體,因為君主專制制度,完全是父權中心的大家族制度的發達體。至于夫婦關系,更把女性完全浸卻:女子要守貞操,而男子可以多妻蓄妾﹔女子要從一而終,而男子可以細故出妻﹔女子要為已死的丈夫守節,而男子可以再娶。就是親子關系的"孝",母的一方還不能完全享受,因為伊是隸屬于父權之下的﹔所以女德重"三從","在家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總觀孔門的倫理道德,于君臣關系,只用一個"忠"字,使臣的一方完全犧牲于君﹔于父子關系,只用一個"孝"字,使子的一方完全犧牲于父﹔于夫婦關系,只用几個"順"、"從"、"貞節"的名辭,使妻的一方完全犧牲于夫,女子的一方完全犧牲于男子。孔門的倫理,是使子弟完全犧牲他自己以奉其尊上的倫理﹔孔門的道德,是與治者以絕對的權力責被治者以片面的義務的道德。孔子的學說所以能支配中國人心有二千余年的原故,不是他的學說本身具有絕大的權威,永久不變的真理,配作中國人的"萬功師表",因他是適應中國二千余年來未曾變動的農業經濟組織反映出來的產物,因他是中國大家族制度上的表層構造,因為經濟上有他的基礎。這樣相沿下來,中國的學朮思想,都與那靜沉沉的農村生活相照映,停滯在靜止的狀態中,呈出一種死寂的現象。不但中國,就是日本、高麗、越南等國,因為他們的農業經濟組織和中國大體相似,也受了孔門倫理的影響不少。

  時代變了!西洋動的文明打進來了!西洋的工業經濟來壓迫東洋的農業經濟了!孔門倫理的基礎就根本動搖了!因為西洋文明是建立在工商經濟上構造,具有一種動的精神,常求以人為克制自然,時時進步,時時創造。到了近世,科學日見昌明,機械發明的結果,促起了工業革命。交通機關日益發達,產業規模日益宏大,他們一方不能不擴張市場,一方不能搜求原料,這種經濟上的需要,驅著西洋的商人,來叩東洋沉靜的大門。一六三五年頃,已竟有荷蘭的商人到了日本,以后Perry Harris與Lord Elgin諸人相繼東來,以其商業上的使命,開拓東洋的門徑,而日本,而中國,東洋農業本位的各國,都受了西洋工業經濟的壓迫。日本國小地薄,人口又多,擔不住這種壓迫,首先起了變動,促成明治維新,采用了西洋的物質文明,產業上起了革命--如今還正在革命中--由農業國一變而為工業國,不但可以自保,近來且有與歐美各國并駕齊驅的勢力了。日本的農業經濟組織既經有了變動,歐洲的文明、思想又隨著他的經濟勢力以俱來,思想界也就起了絕大的變動。近來Democracy的聲音震蕩全國,日本在夸為"國粹"之萬世一系的皇統,也有動搖的勢子﹔從前由中國傳入的孔子倫理,現在一失為效力了。

  中國地大物博,農業經濟的基礎較深,雖然受了西洋工業經濟的壓迫,經濟上的變動卻不能驟然表見出來。但中國人于有意無意間也似乎了解這工商經濟的勢力加于中國人生活上的壓迫實在是厲害,所以極端仇視他們,排斥他們,不但排斥他們的人,并且排斥他們的器物。但看東西交通的初期,中國只是拒絕和他們通商,說他們科學上的發明是"奇技淫巧",痛恨他們造的換軌,把他投棄海中 。義和團雖發于仇教的心理,而于西洋人的一切器物一概燒毀,這都含著經濟上的意味,都有几分是工業經濟壓迫的反動,不全是政治上、宗教上、人種上、文化上的沖突。

  歐洲各國的資本制度一天盛似一天,中國所受他們經濟上的大勢所趨也就一天甚似一天。中國雖曾用政治上的勢力抗拒過几回,結果都是敗辱。把全國沿海的重要通商口岸都租借給人,割讓給人了,關稅鐵路等等權力,也都歸了人家的掌握。這時的日本崛然興起,資本制度發達的結果,不但西洋的經濟力不能侵入,且要把他的勢力擴張到別國。但日本以新興的工業國。驟起而與西洋各國為敵,終是不可能﹔中國是他的近鄰,產物又極丰富,他的勢力自然也要壓到中國上。中國既受西洋各國和近鄰日本的二重壓迫,經濟上發生的現象,就是過庶人口不能自由移動,海外華僑到處受人排斥虐待,國內居民的生活本據漸為外人所侵人--台灣、滿蒙、山東、福建等尤其--關稅權為條約所束縛,適成一種"反保護制"。外來的貨物和出口的原料,課稅極輕,而內地的貨物反不能自由移轉,這里一厘,那里一卡,几乎步步都是關稅。于是國內產出的原料品,以極低的稅輸出國外,而在國外造成的精制品,以極低的稅輸入國內。國內的工業,都是手工工業和家庭工業,那能和國外的機械工業、工廠工業競爭呢?結果就是中國的農業經濟擋不住國外的工業經濟的壓迫,中國的家庭產業擋不住國外的工廠產業的壓迫,中國的手工產業擋不住國外的機械產業的壓迫。國內的產業多被奪倒,輸入超過輸出,全國民漸漸變成世界的無產階級,一切生活,都露出困迫不安的現象。在一國的資本制下被壓迫而生的社會的無產階級,還有機會用資本家的生產機關﹔在世界的資本制下被壓迫而生的世界的無產階級,沒有機會用資本國的生產機關。在國內的就為兵為匪,跑到國外的就作窮苦的華工,展轉遷徙,賤賣他的筋力,又受人家勞動階級的疾視。歐戰期內,一時赴法赴俄的華工人數甚眾,戰后又用不著他們了,他們只得轉回故土。這就是世界的資本階級壓迫世界的無產階級的現象,這就是世界的無產階級尋不著工作的現象。歐美各國的經濟變動,都是由于內部自然的發展﹔中國的經濟變動,乃是由于外力壓迫的結果,所以中國人所受的苦痛更多,犧牲更大。

  中國的農業經濟,既因受了重大的壓迫而生動搖,那么首先崩頹粉碎的,都是大家族制度了。中國的一切風俗、禮教、政治法、倫理,都以大家族制度為基礎,而以孔子主義為其全結晶體。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頹粉碎的運命,孔子主義也不能不跟著崩頹粉碎了。

  試看中國今日種種思潮運動,解放運動,那一樣不是打破大家制度的運動?那一樣不是打破孔子主義的運動?

  第一、政治上民主主義(Democracy)的運動,乃是推翻父權的君主專制政治之運動,也就是推翻孔子的忠君主義之運動。這個運動,形式上已算有了一部分的成功。聯治主義和自治主義,也都是民主主義精神的表現,是打破隨著君主專制發生的中央集權制的運動。這種運動的發動,一方因為經濟不受了外來的壓迫,國民的生活,極感不安,因而歸咎于政治的不良、政治當局的無能,而力謀改造。一方因為歐美各國Democracy的思潮隨著經濟的勢力傳入東方,政治思想上也起了一種響應。

  第二、社會上種種解放的運動,是打破大家族制度的運動,是打破父權(家長)專制的運動,是打破夫權(家長)專制的運動,是打破男子專制社會的運動,也就是推翻孔子的孝父主義、順夫主義、賤女主義的運動。如家庭問題中的親子關系問題、短喪問題,社會問題中的私生子問題、兒童公育問題,婦女問題中的貞操問題、節烈問題、女子教育問題、女子職業問題、女子參政問題,法律上男女權利平等問題(如承繼遺產權利問題等)、婚姻問題--自由結婚、離婚、再嫁、一夫一妻制、乃至自由戀愛、婚姻廢止--都是屬于這一類的,都是從前大家族制下斷斷不許發生、現在斷斷不能不發生的問題。原來中國的社會只是一群家族的集團,個人的個性、權利、自由都束縛禁錮在家族之中,斷不許他有表現的機會。所以從前的中國,可以說是沒有國家,沒有個人,只有家族的社會。現在因為經濟上的壓迫,大家族制的本身已經不能維持,而隨著新經濟勢力輸入的自由主義、個性主義,又復沖入家庭的領土,他的崩頹破滅,也是不能逃避的運數。不但子弟向親長要求解放,便是親長也漸要解放子弟了﹔不但婦女向男子要求解放,便是男子也漸要解放婦女了。因為經濟上困難的結果,家長也要為減輕他自己的擔負,聽他們去自由活動,自立生活了。從前農業經濟時代,把他們包容在一個大家族里,于經濟上很有益處,現在不但無益,抑且視為重累了。至于婦女,因為近代工業進步的結果,添出了很多宜于婦女的工作,也是助他們解放運動的一個原因。

  歐洲中世紀也曾經過大家族制度的階級,后來因為國家主義和基督教的勢力勃興,受了痛切的打擊,又加上經濟情形發生變動,工商勃興,分業及交通機關發達的結果,大家族制度,遂立就瓦解。新起的小家族制度,其中只包含一夫一妻及未成年的子女,如今因為產業進步、婦女勞動、兒童公育種種關系,崩解的氣運,將來也必然不遠了。

  中國的勞動運動,也是打破孔子階級主義的運動。孔派的學說,對于勞動階級,總是把他們放在被治者的地位,作治者階級的犧牲。"無君子莫治野人,無野人莫養君子。""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這些話,可以代表孔門賤視勞工的心理。現代的經濟組織,促起勞工階級的自覺,應合社會的新要求,就發生了"勞工神聖"的新倫理,這也是新經濟組織上必然發生的構造。

  總結以上的論點:第一,我們可以曉得孔子主義(就是中國人所謂綱常名教)并不是永久不變的真理。孔子或其他古人,只是一代哲人,決不是"萬世師表"。他的學說,所以能在中國行了二千余年,全是因為中國的農業經濟,沒有很大的變動,他的學說適宜于那樣經濟狀況的原故。現在經濟上生了變動,他的學說,就根本動搖,因為他不能適應中國現代的生活,現代的社會。就有几個尊孔的信徒,天天到曲阜去巡禮,天天戴上洪憲衣冠去祭孔,到處建筑些孔教堂,到處傳布"子曰"的福音,也斷斷不能抵住經濟變動的勢力來維持他那"萬世師表"、"至聖先師"的威靈了。第二,我們可以曉得中國的綱常、名教、倫理、道德,都是建立在大家族制上的東西。中國思想的變動,就是家族制度崩壞的征候。第三,我們可以曉得中國今日在世界經濟上,實立于將為世界的無產階級的地位。我們應該研究如何使世界的生產手段和生產機關同中國勞工發生關系。第四,我們可以正告那些鉗制新思想的人,你們若是能夠把現代的世界經濟關系完全打破,再復古代閉關自守的生活,把歐洲的物質文明、動的文明,完全掃除,再復古代靜止的生活,新思想自然不會發生。你們若是無奈何這新經濟勢力,那么只有聽新思想的自由流行,因為新思想是應經濟的新狀態、社會的新要求發生的,不是几個青年憑空造出來的。

--
文/李大釗
(原載1920年《新青年》,選自《李大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