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需知
主辦單位: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台灣夏潮聯合會
日 程:2008/01/22~01/29
報名資格:凡就讀於各公私立大專院校或研究所,無重大疾病之學生
費 用:20,000元(包含機票、食宿、交通、保險費等)。證照費另計。
報名期限:目前名額已滿,欲報名者將列於候補。
名 額:30名。(以未參加過冬夏令營者為優先)
電話詢問:02-2735-9558 傳真報名:02-2735-9035
通訊報名:北市敦化南路2段170號6樓 夏潮聯合會
網 址:http://www.xiachao.org.tw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2008年臺胞青年冬令營行程
(暫訂草案,實際行程以營員手冊公告為準)
日期 |
行程 |
活動內容 |
1月22日(星期二) |
北京 |
下午:抵達北京,入住酒店
晚上:開營式
|
1月23日(星期三) |
北京 |
上午:遊覽長城
下午:參觀頤和園、奧運場館
|
1月24日(星期四) |
北京 |
上午:大學交流
|
1月25日(星期五) |
北京 |
上午:參觀遊覽故宮
下午:參觀首都博物館
晚上:乘火車前往哈爾濱
|
1月26日(星期六) |
哈爾濱 |
上午:遊覽參觀中央大街、索非亞教堂、
東北虎園
下午:觀冬泳、參觀雪雕園
|
1月27日(星期日) |
哈爾濱 |
上午:赴二龍山滑雪
下午:參觀冰雪大世界
|
1月28日(星期一) |
哈爾濱 |
上午:與東北林業大學師生交流聯歡
下午:參觀北大荒博物館
|
1月29日(星期二) |
哈爾濱 |
返回溫暖的家園
|
◆景點介紹:
北京市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是國外人士所嚮往的古老而神秘的地方,她位於華北平原的西北端,太行山與燕山交彙處,是中國六大古都之一。
兩千年來,北京古城歷經興替,留有不少遺跡供人憑吊:明清兩代的皇宮,仍屹立於城中,無數人的血汗築成萬裏長城,極盡奢華的皇宮園林等。除了金碧輝煌的皇宮建築外,北京還有不少古代官宦府第、四合院、以及古街、胡同等,可說是中國傳統建築的總匯。
北京四季分明,春季在四月初開始,六月入夏,炎熱多雨,七、八月氣溫高達攝氏三十五度,日夜溫差頗大。九月初踏入秋季,天高雲淡,溫度在百分之六、七十之間,天氣清爽宜人。此時,在長城山區、北京郊區、楓林處處,紅葉遍地,景致醉人。北京冬季很長,從十月底開始,長達五個月,降雪多在數九寒天。雪中賞景別有樂趣,乘坐纜車登長城,看雪裏長龍蜿蜒起伏,在頤和園的昆明湖、北海、還可於湖上滑雪。
北京作為華夏民族文化的搖籃是世界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悠久的歷史文化與瑰麗的自然風光,使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放射出奪目的光芒,吸引著來自海內外的無數遊客。
長城
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迄嘉峪關,全長六千多公里,宛如一條巨龍盤旋于起伏的群山之巔,氣勢磅礡,壯嚴雄偉,為世界古代“七大奇蹟”之一,是從月球上唯一能看到的地球上的一座建築物。
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代,後秦始皇統一中國,把原來分段修築的長城連接起來。其後歷代不斷維修擴建,前後修築了二千多年,明滅元後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才基本上完成修築長城工程。明代的長城,東起鴨綠江,西達祁沙山,其中山海關至鴨綠江一段約長二千公里。
城牆依地勢修築,在特別險要的地方還築了關城,修建雙重或多重的城牆,層層設防。以山西為界,長城可分東西兩大段。內段城牆全用土築成,牆面不砌磚,牆身比較矮小;東段牆心用土,牆面用磚或條石砌築,牆身比較高大。城牆頂部用磚砌成,牆頂靠內有磚砌宇牆,靠外側有垛口。每個垛口上有遼望口,用來觀察敵情。垛口下有射洞,用來射殺敵兵。城牆上每隔一段還有一凸起的城台。一種叫牆台,是守城戍卒巡邏放哨的地方;一種叫敵臺,可容十餘人住宿,上層有垛口,部分還有燃放煙火的設備;另有一種叫戰台,設在險要之地,儲存大量弓箭兵器。長城沿線設有許多烽火臺,又稱狼煙台或煙墩,一般建在較高的山頂上,是前哨信號,有的設在長城內側。夜間發現敵情,以火光為號叫「烽」;白天發現敵情,則燒冒煙的柴草或狼糞,稱為「燧」,合稱烽燧。
長城是當今世界上的遊覽勝地。八達嶺是萬裏長城重要關口--居庸關的前哨。居庸關與山海關、嘉峪關,同是長城全線的重要城牆關隘,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長城為作防禦工程,它翻山越嶺,穿沙漠,過草原,越絕壁,跨河流,其所經之處地形之複雜,所用結構之奇特,在古代建築工程史上可謂一大奇觀。
在沙漠地區,幹裏流沙,缺少磚石,漢長城採用當地出產的礫石和紅柳,分修築充分發揮礫石抗壓性能和柳枝的牽拉性能,這兩種材料結合砌築的城體非常堅固,經歷兩幹多年風沙雨雪的衝擊,不少地段仍屹立高達數米。
在西北黃土高原地區,長城大多用夯土夯築或土坯壘砌,其堅固程度不亞于磚石。如甘肅的嘉峪關長城牆體,修築時專門從關西十多公里的黑山挖運黃土,夯築時使夯口相互咬實,這種牆體土質結合密實,牆體不易變形裂縫。
明代修築長城以用磚、石砌築和用磚石混合砌築為主。牆身表面用條石或磚塊砌築,用白灰漿填縫,平整嚴實,草根、樹根很難在縫中生長,牆頂有排水溝,排除雨水保護牆身。
長城在重要的道口、險峻山口、山海關交接處設置關城,既可交通,又可防守。在跨越河流的地方,長城下設水關,使河水通過。出於防守的需要,在城身上每隔不遠處建有突出的牆台,便於左右射擊靠近牆體之敵;相隔一定距離又有敵樓,用來存放武器、糧草和供守卒居住,戰時又可用作掩體。在長城沿線還建有獨立的烽熔、烽台,用於在有敵來犯時,舉火燃煙,傳遞資訊。
頤和園
頤和園的面積達290公頃(4350畝),其中水面約占3/4。整個園林以萬壽山上高達41米的佛香閣為中心,根據不同地點和地形,配置了殿、堂、樓、閣、廊、亭等精緻的建築。山腳下建了一條長達728米的長廊,猶如一條彩紅把多種多樣的建築物以及青山、碧波連綴在一起。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在中外園林藝術史上地位顯著,是舉世罕見的園林藝術傑作。
頤和園原是帝王的行宮和花園。公無1750年,乾隆在這裏改建為清漪園。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888年,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3000萬兩白銀重建,改稱今名,作消夏遊樂地。到1900年,頤和園又遭“八國聯軍”的破壞,燒毀了許多建築物。1903年修復。後來在軍閥、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破壞,解放後不斷修繕,才使這座古老的園林煥發了青春。
頤和園的大門叫東宮門。以東宮門內的仁壽殿為中心的一組建築物,是當時的政治活動區。仁壽殿原名勤政殿,是皇帝坐朝聽政的大殿。慈禧、光緒曾多次在此召見群臣,接待外國使節。現在央部還保存著清代的原來陳設。展前陳設的銅龍、銅鳳、銅鼎等,雕制均極精美。仁壽殿之北,有一組戲園建築。為德和園、頤和園,古代各種建築形式應有盡有.在頤和園裏,幾乎集中了所有古代建築的形式,亭臺樓閣、殿堂廳室、廊館軒榭、塔舫橋關,應有盡有,除了木建築以外,還有銅鑄、石砌、琉璃鑲嵌等。主要建築有:佛香閣,高41米,建築在20米高的石造台基上,氣勢宏偉,據說這座巨大的建築物被英法聯軍燒毀後,1891年重建,花了78萬兩銀子,是頤和園裏最大的工程項目。登上佛香閣,周圍數十裏的景色盡收眼底。
排雲殿,是前山最宏偉的一組宮殿式建築群,是慈禧在園內過生日時接受賀拜的地方。長廊,共273間,全長28米。它北靠萬壽山,南臨昆明湖,在長廊上漫步,可以欣賞湖山的景色,而且長廊的每根枋梁上都繪有彩畫,可供觀賞。
奧林匹克運動會建設場館
北京奧運會的場館建設在申辦成功之後就很快展開,包括了奧運會開幕會場中國國家體育場、中國國家游泳中心、中國國家體育館、五棵松文化體育中心和奧林匹克公園等重要場地已經開工,預計全部工程在2007年就可全部完工。全部工程耗資預計將達21億美元,大部分資金已經通過法人招標融資獲得,得標企業可獲得奧運場館在奧運會結束後30年的經營權。而部分建在大學區的場館則將交付各大學院校使用,另有一些場館則將交由國家體育總局管理。奧運村在奧運會結束之後也將以商品住房的形式向公眾出售。
由於規劃中的各奧運場館設計方案都十分大膽新穎,而且耗資巨大,引起社會公眾和許多專家學者的廣泛討論與很大爭議,30多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曾在2004年7月聯名上書,在經費、設計和安全等方面對許多工程的方案提出疑問。2004年7月底,北京市政府提出了“節儉辦奧運”的思想,對眾多原設計方案進行修改,其中最受注目的奧運主場館國家體育場(因其外觀設計像一個鳥巢,又被俗稱為“鳥巢”工程)的施工被暫時停止,在修改了原定方案之後才重新開工。新的方案取消了極具爭議的可開啟頂蓋,優化建築鋼結構以節約鋼材用量,預定建設成本也由原先的38.9億人民幣減少到22.7億人民幣。其他多個奧運場館也修改了原定設計方案以節省支出。
奧運馬術方面,國際奧會和馬術聯會在2005年7月8日中午於新加坡宣佈,香港獲得馬術主辦權,馬術場地假定在香港沙田火炭沙田體育學院。原址將會遷到烏溪沙青年新村。
故宮
故宮也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院內陳列我國各個朝代的藝術珍品,是中國最豐富的文化和藝術的寶庫。故宮的整個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凡爾賽宮、白金漢宮、白宮、克裏姆林宮),並為;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故宮的宮殿建築,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宮殿是沿著一條南北向的中軸線排列,左右對稱,南達永定門,北到鼓樓、鐘樓,貫穿整個紫禁城。規劃嚴整,氣魄宏偉,極為壯觀。無論在平面佈局,立體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偉、堂皇、莊嚴、和諧,都屬無與倫比的傑作。它標誌著我國悠久的文化傳統,顯示著500餘年前我國在建築藝術上的卓越成就。
故宮博物院的一些宮殿中設立了綜合性的歷史藝術館、繪畫館、分類的陶瓷館、青銅器館、明清工藝美術館、銘刻館、玩具館、文房四寶館、玩物館、珍寶館、鐘錶館和清代宮廷典章文物展覽等,收藏大量古代藝術珍品,據統計共達1052653件,占全國文物總數的六分之一,為國內收藏文物最豐富的博物館,也是世界著名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中很多文物是絕無僅有的無價國寶。
古代中國為了顯示皇權的至高無上,有將皇宮建在都城中央的傳統,但實際上大都只是將其建在都城的南北中軸線上。
故宮是明代皇帝朱棣,以南京宮殿為;藍本,從大江南北徵調能工巧匠和役使百萬夫役,歷經14年(西元1407—1420年)時間建成的。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占地面積72萬多平方米。城牆環繞,周長3428米,城牆高7.9米,底部寬8.62米,上部寬6.66米,上部外側築雉牒,內側砌宇牆。城牆四角各有一座結構精巧的角樓。城外有一條寬52米、長3800米的護城河環繞,構成完整的防衛系統。宮城辟有四門,南面有午門,為故宮正門,北有神武門(玄武門),東面東華門,西為;西華門。
在西元1420—1911年這491年間,從明成祖朱棣到清末代皇帝博儀,共有24位皇帝(明代有14位,清代有10位)先後居住在這座宮殿內,對全國實行封建統治。宮內有各類殿宇9000餘間,都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飾以金碧輝煌的彩畫,建築總面積達15萬平方米。故宮由外朝與內廷兩部分組成。外朝乙太和殿(金鑾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為中心,東西以文華殿、武英殿為兩翼,是皇帝處理政事、舉行重大慶典的地方。內廷以乾清宮(皇帝臥室)、交泰殿、坤甯殿(皇帝結婚新房)為中心,東西兩翼有東六宮、西六宮(皇紀宮室),輔以養心殿、奉先殿、齋宮、毓慶宮、甯壽宮、慈甯宮以及禦花園等,是皇帝平日處理政務及皇帝、皇后、皇太后、紀嬪、皇子、公主居住、禮佛、讀書和遊玩的地方。總體佈局為中軸對稱,前三殿、後三宮坐落于全城中軸線上,氣勢雄偉,豪華壯觀,為我國現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也是世界上別具一格,輝煌壯麗,並具中國古典風格和東方格調的建築物和世界上最大的皇宮。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統治,結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王朝,但被廢帝博儀仍居住在故宮後半部分。1912年將外朝辟為“古物陳列所”。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部將鹿鍾麟把博儀驅逐出宮。1925年10月10日成立故宮博物院。1948年將古物陳列所並入故宮博物院。1949年以後,政府對這座古代建築和文物進行了大規模修整,並整理展出大批文物,使其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古文化藝術博物院。並在西華門內成立第一檔案館,專門從事整理政府和宮廷檔案。
196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頒佈故宮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故宮正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首都博物館
首都博物館於1953年開始籌備,1981年正式對外開放,原館址在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孔廟。
作為北京市“十五”期間重點文化建設工程,首都博物館新館建設專案的立項申請,於1999年得到北京市委、市政府批准,2001年經國家發改委報國務院批准實施,2001年12月正式奠基興建。
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指導下,經過四年的艱苦努力,首都博物館已經亮相于中華第一街——長安街西延長線上。首都博物館以其宏大的建築、豐富的展覽、先進的技術、完善的功能,成為一座與北京“歷史文化名城”、“文化中心”
和“國際化大都市”地位相稱的大型現代化博物館,並躋身於“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博物館行列。
首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理念是“以人為本,以文物為本,為社會服務”,強調“過去與未來、歷史與現代、藝術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首博建築本身是一座融古典美和現代美於一體的建築藝術品,既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又呈現鮮明的現代感。新館的展覽陳列以首都博物館歷年收藏和北京地區的出土文物為基本素材,吸收北京歷史、文物、考古及相關學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借鑒國內外博物館的成功經驗,形成獨具北京特色的現代化展陳。
首都博物館的定位決定了首博展覽的構成:基本陳列、精品陳列和臨時展覽。基本陳列有《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歷史文化篇》、《古都北京•城建篇》是首都博物館展陳的核心,表現了恢宏壯麗的北京文化,不斷遞升並走向輝煌的都城發展史,成為創建國內一流博物館的品牌陳列。
精品陳列有《古代瓷器藝術精品展》、《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古代書法藝術精品展》、《古代繪畫藝術精品展》、《古代玉器藝術精品展》、《古代佛教藝術精品展》、《書房珍玩精品展》。這七個館藏精品展覽和《京城舊事——老北京民俗展》是對北京文化展現的補充和深化。以上展覽共展出館藏文物5622件。臨時展覽是研究與觀賞北京文化與其他地區文化、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交流關係的舞臺。
收藏、展示、研究是博物館三大主要任務,首博新館充分吸納和採用了當今世界博物館建設的先進技術,在這三方面達到了國內一流的水準。
首博新館不僅是一座重要的文化設施,同時也是北京地區文物保護、文物研究、面向公眾和廣大青少年傳播愛國主義精神、歷史及科學知識的基地,還是北京市舉辦禮儀和慶典活動的重要場所,也是人民群眾旅遊和休閒的理想去處。首都博物館作為一座現代化的綜合博物館,必將為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為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為首都北京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不斷做出新的貢獻。
哈爾濱市
哈爾濱市有“冰城”之稱,也是中國冰雪藝術之都,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帶,夏短涼爽,為最佳平原避暑大城市。冬長多雪,1月平均氣溫零下18度左右,因此得名。市內街道多歐式建築,在哈爾濱遊覽參觀,可以感到本市的廣闊和富饒。
中央大街
中央大街始建於一八九八年,初稱"中國大街"。一九二五年被改稱為"中央大街",後發展成為全市最為繁華的商業街,沿襲至今。她北起松花江防洪紀念塔,南至經緯街,全長1450延長米,寬21.34米。其中車行方石路為10.8米寬。全街建有歐式及仿歐式建築71棟,並彙集了文藝復興、巴洛克、折衷主義及現代多種風格保護建築13棟。
一條小小的街道,含括了西方建築史上最有影響的四大建築流派,含括了歐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文化發展史,其含括歷史的精深久遠和展示建築藝術的博大多姿,為世上少見。1986年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將中央大街確定為保護建築街路。1996年8月,市政府決定將其改造成步行街。中央大街歷時十個月的綜合整治改造後,於1997年6月1日正式開通,是目前亞洲最長最大的步行街。建成的步行街環境優美,秩序井然。她以其獨特的歐式建築,鱗次櫛比的精品商廈,花團錦簇的休閒小區以及異彩紛呈的文化生活,成為哈爾濱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中央大街是哈爾濱現代的、歷史的、文明的交織點,是哈爾濱人民的驕傲。一條街演繹了一座城市的文明史,一座城市因為一條街的繁榮而名揚中外。
聖.索菲亞教堂
聖.索菲亞教堂是遠東地區最大的東正教堂,始建於1907年3月。是沙俄東西伯利亞第四步兵師修建的隨軍教堂。同年,由俄國茶商伊.費.赤斯嘉科夫出資,在隨軍教堂基礎上重新修建了一座全木結構教堂。1923年9月27日,聖.索菲亞教堂第二次重建,歷時9年,於1932年11月25日落成。建成後的聖.索菲亞教堂深受拜占庭式建築風格影響,富麗堂皇,典雅超俗,宏偉壯觀。教堂通高53.35公尺,建築面積721平方公尺,可容納2000人。1997年市政府將教堂內部改造成建築藝術博物館,內部展出「哈爾濱老照片展」。觀看展覽,你能詳實地瞭解哈爾濱城市的發展歷程。
冰雪大世界
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始創於1999年,是由哈爾濱市政府為迎接千年慶典神州世紀遊活動,充分發揮哈爾濱的冰雪時空優勢,進一步運用大手筆,架構大格局,而隆重推出規模空前的超大型冰雪藝術精品工程――哈爾濱冰雪大世界,向世人展示了北方名城哈爾濱冰雪文化和冰雪旅遊的獨特魅力。
大世界總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總用冰量15萬立方米、用雪量12萬立方米。採用渾然一體的巧妙構思,運用從中心向周邊放射的展開形式進行佈局,按照“微型城市”進行規劃,突出了世界風光這一中心主題,在作品陳列上增加了作品相互間的內部聯繫,強化了展品間的次序和節奏等審美特性。整個園區設置各種冰雪、藝術品2000餘件和活動項目30多項,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參與性、娛樂性於一體,融吃、玩、遊、樂、看、購於一園,可同時容納5萬名遊人,場面恢宏壯闊,造型大氣磅礴,景緻優美絕倫,如一副冰雪史詩畫卷展現在世人面前,被譽為“世界冰雪迪斯尼樂園”。
在這裡可觀賞到世界上最高、最美、最雄偉、最具魅力的冰晶奇觀,體驗到雪地摩托、卡丁車、攀冰岩、滑雪、自由雪雕等近70項豐富多彩的冰雪文化娛樂活動帶來的無究樂趣,融入到變幻多姿、璀璨壯觀的夜晚燈飾美景中。
整個園區,瓊樓玉宇金壁輝煌、千橋百轉曲徑通幽。 步入其間,目不暇接、流連忘返,恍若在仙境般暢遊,領略到北國冰雪文化的獨特神蘊。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在浙江大學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基礎上建立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重點高等學校,是國家“
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學校地處我國最大國有林區的中心地帶——哈爾濱市。校園佔地百餘公頃,並擁有帽兒山國家森林公園、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哈爾濱城市林業示範基地等三個教學、科研、實習基地,總面積達3萬3千多公頃。
學校是一所以林科為優勢,以生命科學為特色,農、理、工、經、管、文、法相結合的多科性大學。學校擁有6個國家重點學科和19個省、部重點學科,有教育部和國家計委批准的國家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基地、教育部批准的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生物學),學校的木材科學與技術學科現已設置“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崗位,經“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專家評審委員會審定,學校的植物學學科獲准設置特聘教授崗位,學校的職業技術學院被列為國家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示範基地。
東北林業大學是我國學科專業最多、規模最大的林業高校。
北大荒博物館
北大荒博物館是由黑龍江農墾總局興建的展示黑龍江墾區半個多世紀歷史的綜合博物館,展廳面積10000多平方米,設6個展廳。館內藏品5000多件,展出2000多件,展品中有多件國家級珍貴文物。其中包括毛澤東、朱德、鄧小平、董必武、王震、江澤民、李鵬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懷和視察北大荒的文物和文獻,還包括從上世紀50年代以來在北大荒工作和生活過的著名作家、藝術家所用過的生活服務器和歌頌北大荒的作品。通過這些展品,北大荒博物館展示了自1947年以來,一批批轉業官兵、一批批『知識青年』以及從祖國四面八方雲集北大荒的支邊青年們辛勤創業的艱苦歷程。館內除實物展出外,還以現代化的聲光電手段和微縮景觀、沙盤、銅雕等藝術作品展示了北大荒人在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的宏偉壯舉。
在北大荒博物館內,有一組『北大荒英雄群雕』特別引人注目,這組室內浮雕為目前全國最大的室內浮雕。200平方米的浮雕上有150個人物,背後代表著32個故事和場景,通過浮雕對面一側的『人名牆』可以看到12000位長眠北大荒的先輩名字,被稱為“北大荒的《清明上河圖》”,成為反映三代北大荒人艱苦創業的歷史畫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