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後工業化國家的經濟活水 

搶攻國際學生市場

 勞倫斯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新聞/
相關文件

其他資訊


        西方後工業化國家的主要特徵,就是除了保留部分重要的製造業之外,服務業成為主要的產業部門。在這樣的後工業化社會裡,服務業將成為帶動主要的工作機會和國民收入泉源。換句話說,由西方國家的經驗來觀察,對台灣這種新興工業化經濟體而言,要步入後工業化社會並持續維持經濟的繁榮,很重要的一個關鍵在於是否適時的發展出健全的服務性產業,來吸納後工業化所帶來的失業人口並創造收入。
 

綜觀歐美國家與日本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吸納海外留學生的策略,正為這些國家的教育產業和其他相關服務性產業與製造業部門,創造了大量的收入與就業機會。除了處於全球金融風暴,經濟不易成長的大環境下之外,台灣此刻也正處於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加上高等教育的國內市場供過於求,與其浪費或閒置已建立起來的高教資源,不如正式敞開大學校門吸引更多外籍學生與大陸學子為台灣的經濟注入一股活水。
 

此外,高等教育的國際化,也象徵了台灣在產業結構的轉型與發展上,邁向了正確的方向。

 

觀點一國際學生為先進國家帶來大量財富

 

       國際留學市場一直是步入後工業化社會之後,先進國家的兵家必爭之地,多數國際學生大量移往以美國、英國、澳洲、加拿大、日本為主的高等教育市場,為這些先進國家提供了巨額的國內生產毛額和更多的就業機會,進而支持了該國的高等教育發展。此外,許多研究證明,每年畢業後留下的優秀留學生對於促進地主國的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都有正面的意義 (Vickers &Bekhradnia, 2007)。

 

        以英國與澳洲為例,根據英國高等教育政策學院(Higher Education Policy Institute,HEPI)在2007年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國際學生的學費與生活費每年直接為英國帶來了至少41億英鎊的現金收益, 畢業後留在英國工作的留學生,每年也為英國創造了為數2億英鎊的財政收入,並增加20億英鎊的國內生產毛額;就澳洲的狀況而言,根據澳洲個人教育與訓練協會(Australian Council for Priva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於2009年所提出的一個研究報告指出,在2007年至2008年間,澳洲教育服務類出口為該國出口總額的第三名,總產值高達141億美元,僅次於煤炭與鐵礦的出口額。在服務業類別中,也分別領先專業服務業、個人旅遊業和零售業的出口總值。此外,就總體而言,2007~08年間澳洲國際學生及其眷屬與朋友,為澳洲整體經濟帶來了126億美元的附加價值,並創造了12萬6240個全職工作機會。

 

由上述資料得知,留學生除了繳納學費給地主國所帶來的直接收益外,其他收益大多來自於國際學生在留學國的各項消費,包括水電費、住宿餐飲費、零售交易、公路交通費、航空交通費、電信服務費、電影、電視和廣播服務費、圖書館、博物館與藝術活動費、運動、博弈和娛樂活動等費用,國際學生與他們的朋友和親屬在上述項目的花費,都能促進留學地主國的經濟活動。故許多先進國家都開始採取放寬簽證限制、提供獎學金等多元的方式吸引國際學生到該國就讀。
 

根據光明日報(2009/07/07)引述澳洲國際文教中心(IDP)總裁安東尼分析指出,雖然金融風暴吹冷了全球經濟和就業市場,卻使各國看到了國際教育產業的前景,紛紛提出了許多有利於留學生的就學政策,以刺激留學市場的升溫。

 

觀點二、大陸學生是留學生市場的主力

 

        在鄧小平大力鼓勵留學進修後,中國留學生的人數在世界各國留學人口統計中一直都佔有最高的比例,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一般家庭對於出國留學所需經費的支付能力也顯著提高。在留學市場中的許多教育服務供給國,如美、英、澳、日、德都,把中國當作國際學生主要來源國,不斷加強對中國學生的宣傳和政策優惠。根據新華社的報導(2009/03/25),大陸教育部國際合作與交流司司長張秀琴表示,從1978到2008年底為此,中國大陸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高達139萬1500人,僅僅2008年一年,中國出國留學人員就有17萬9800人,其中有能力自費就讀的留學人員共有16萬1600人,佔當年出國留學總數的90%。因此,高額的海外求學需求人數和充裕的經濟能力,使得中國的留學生成為國際教育產業市場的寵兒。

 

   中國對海外留學的高度需求源自於大陸高教產業的僧多粥少,根據中國時報7月15日的專題報導分析,大陸每年有心就讀大學院校卻無法如願的潛在人數,包括高考落榜的380萬名考生和2500萬技職學校畢業生,再加上因為職務需求需要補學歷者的人口,共約有3000萬人左右。此外根據分析,大陸明年度海外留學生可望逼近20萬人,相較於近3000萬的需求量而言,還是杯水車薪。

 

        可見,目前中國海內外教育機構對大陸學子所提供的高教服務,在數量上遠遠滿足不了中國學子對高等教育的強大需求。目前大陸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基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傳統價值的驅使,父母無不想利用經濟成長後的豐厚收入來全力支持子女的生活和學習,因此子女能否出國開眼界、拿文憑與世界接軌,也深受中國父母的重視。如此龐大的高教需求和中國父母的期待,更應該受到高等教育輸出國的重視。

 

觀點三、台灣應該加入競逐大陸留學生市場

 

相對於中國大陸的非重點高校而言,台灣多數大學的教學品質、環境與國際化程度仍處於較高的水平。雖然不如歐美學校有全英文的教學環境,但是同文同種的文化同一性和地理上的親近性,不但降低了留學語言限制的門檻,也大大的縮小了因地理距離所造成的疏離與不安全感。這幾年來,韓國與新加坡每年都吸引了數以萬計的大陸留學生前往求學,這當然也與地理、文化和語言上的親近感有關,但是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完善和國際化的學術教育環境,並比留學西方國家相對便宜的學費,更是主要的原因。

 

然而,近年來中國大陸教育部曾經對新加坡發布了幾次留學警報,主要是針對該國私立學校教學品質和學歷認證的爭議;同樣的,對中國留學生而言,留學韓國在克服韓文和英文的學習上,同時是巨大的挑戰。其實,近來強勢的人民幣已經使得中國留學生出國的負擔相對減輕,加上台灣的大學學費與生活費相對的低於歐美,甚至低於韓國與新加坡,因此到台灣留學,對於大陸中上階層家庭而言不會是沉重的負擔。

 

多數的台灣輿論都認為,台灣的大學和高教資源存在無法充分利用的狀態,最明顯的例子便是許多技術學院和私立大學,往往需要兩次以上的招生和特殊的許可,才可能勉強維持所需的學生員額和收入。若台灣當局能正視前述國際學生市場的重要性而適時開放大陸學生來台就學,則過剩的高教資源和設施不但可以迎刃而解,也正好為迎接陸生的到來最好準備。

 

       總之,以中國留學生為主的國際留學生市場,已經為許多先進國家帶來豐富的收入和就業機會,因此成為了全球競逐的標的。曾有報導指稱,台灣若每年招收2萬5000名大陸學生來台,四年後台灣總共有10萬名大陸學生,以每人每年繳交20萬台幣的學費(含生活費)計算,每年將帶來200億台幣的鉅額商機,四年間累積為台灣帶來的商機高達500億台幣。這500億只是留學生本身的開銷所引發的直接收益,若再加上由留學生間接引發的收益,如學生親友來台旅遊的花費、學區房租、房價的上漲等收益,只怕遠遠超過500億的價值。

 

        近年來大陸與台灣的經貿和生活早已經無法分割,陸生來台有助於增進兩岸學子彼此間的交流與了解,對於未來台海關係的和平發展也有正面積極的效果。倘若台灣能在金融風暴陰影之下,快速拓展國際留學生市場的佔有率並促進相關產業的成長,則國際大環境雖苦,台灣仍有逆勢上揚的機會,並可為低迷的就業市場和島內消費帶來新的增長動能。最重要的是,台灣這個新興工業化經濟體也能夠藉由教育服務業的發展,在後工業化的過程中完成健康的產業轉型。


本文轉載自「兩岸犇報」第五期 2009.8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