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天下打工是一家 

打工青年藝術團 為農民工發聲!

 土撥鼠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新聞/
相關文件

其他資訊



 2001年冬天,孙恒去天津科技大学看一个朋友。2001年冬天,天津的一個工棚裡,一穿著破牛仔褲的年輕人,正彈著吉他唱歌給一群工友聽。那裏沒有舞台,也沒有音響,年輕人卻越唱越高興,與工友們玩成一片…
 

那年輕人叫孫恆,那時他32歲,離開河南的家鄉已是第五年。


 这里,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這裡,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孫恆曾是個學習刻苦的山裡娃,師範學院畢業後,教了兩年書,隨後他走出了河南的窮鄉僻壤,抱著心愛的吉他到了北京,只因為,毕业后留在了在河南开封四中。小城里的天空比在大山里要大得多。城市的天空比在山裡大得多,而他的心又比這個城市的天空還要高!这个学习刻苦的山里娃,考上了一家师范学院,走出了大山。不過,城市並沒有帶給孫恆更多的機會,也沒有讓他過得更快樂。白天,他是個靠勞力賺錢的農民工,到了晚上,他成了酒吧裡的歌手,用歌聲來娛樂聽眾。可儘管酒吧的聽眾玩得很盡興,孫恆自己卻很鬱悶,不知往後該何去何從?


這天工棚裡的開唱,其實是個意外之舉,卻帶給孫恆極大的收穫!「我那天是去天津科技大學看一個朋友,正好“学校的学生社团募捐了一些书和衣服,准备到工地送给民工。正好我在那儿,就跟他们一块去了。到了工棚,我给工友们唱歌。没想到,那次唱歌的感觉,跟我从前完全不一样。”學生社團募捐了一些書和衣服,準備到工地送給民工。我就跟他們一塊去了。」孫恆回想起這段時,仍顯得愉悅。「到了工棚,我給工友們唱歌。沒想到那次唱歌的感覺,跟從前完全不一樣。」


孙恒唱的是自己创作的民谣歌曲《一个人的遭遇》。
孫恆唱的是自己創作的民謠歌曲《一個人的遭遇》,不過内容是他的朋友小吴的亲身经历,孙恒对他做过访谈。內容是他的朋友小吳的親身經歷:「九點多鐘有人來敲門,說我們沒得暫住證,把我們當成任務送去翻沙子,收容到昌平。 到了以后我发现,已经有好几百人在里面,想要出去有条件:你可以打电话,叫人来送钱……到了以後我發現,已經有好幾百人在裡面,想要出去有條件,你可以打電話叫人來送錢……」


孫恆的歌,唱出了工友們的心聲,博得了滿堂彩!不過最讓他開心的是心靈上的滿足。 “唱歌时,他们的眼睛死死地盯着我,他们的掌声、笑声那么真诚、质朴,可能别人感受不到这些。给他们唱歌,跟以前我在大学里、酒吧里唱完全不同,就好像在跟我的兄弟姐妹聊天,像心灵对话。「他們的掌聲、笑聲那麼真誠、質樸,因為他們確實能感受到我的歌…對我來說,就好像在跟我的兄弟姐妹聊天,像是心靈對話」說到這裡,孫恆的語氣有些高亢,“这次经历对我启发特别大,我像突然醒悟一样:这里,才是我唱歌的地方!原来唱歌不仅仅是娱乐消遣,还可以服务别人、在精神上鼓舞别人,可以传递更多的信息,起到宣传的作用。我们的文艺,为什么不能直接面对最底层的劳动者?”「那次經歷對我啟發特別大,原來唱歌不僅僅是娛樂消遣,還可以在精神上鼓舞別人,也可以傳遞更多信息,起到宣傳的作用。這不是很好嗎?我們的文藝,為什麼不能直接面對最底層的勞動者?」


因著這個啟發,孫恆對自己的音樂與人生有了不同的想法:「從那之後,我突然明白了一件事:這裡,才是我唱歌的地方!」

用歌聲吶喊 以文藝維權

2002年的「五一勞動節」,孫恆聚集了一票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打工青年藝術團」,目的就是為廣大的農民工發聲。他們的歌曲很快在北京的建築工地、工廠以及工人社區等地方流傳開來:「打工、打工、最光榮!高樓大廈是我建,光明大道是我建,髒苦累活兒是我們來幹,堂堂正正做人,憑力氣來吃飯!」

對孫恆他們來說,歌曲首先有娛樂的功能,因為農民工也需要休閒,需要抒發心情。「大家精神文化生活很匱乏,比如說沒錢看電影,沒錢去卡拉OK,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就不需要,其實愈是窮人愈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孫恆認為,城裡的流行文化本質是一種消費文化,對農民工來說過於奢侈,而且「去那些地方其實也沒什麼意義。因為電影裡演的內容、歌曲唱的都跟我們沒有關係」,農民工應該要創作自己的歌,發展自己的娛樂生活。

除此自娛娛人之外,「打工青年藝術團」還想用歌聲來為農民工維護應有的權利。「○二年的時候,拖欠工資的的情況比現在嚴重許多,可是工人缺乏表達權利的管道,能為他們說話,也是我們藝術團的宗旨。」

因為這個目標,藝術團申借場地的時候遭遇了不少困難。孫恆猶記得,他們在北京的第一場演出差點就被工地老闆趕了出來。當時設備簡陋,兩把吉他一把口琴,家裡唱卡拉OK用的麥克風就綁在一根插在地上的鋼筋上,音箱小又舊,電線上掛了幾個照明用小燈泡,台上掛著一條寫著「天下打工是一家」的橫幅。

「辛辛苦苦幹一年,到頭來不給工錢,面善心黑的周老闆,躲藏起來不相見;寒冬臘月要過年,全家老小把我盼,空手而歸沒法辦,只有橫下一心,跟他幹!」唱到這首「團結一心討工錢」時,現場五百多名農民工群情激昂,跟著孫恆齊一起吼唱著末了的幾句「團結一心跟他幹!條件一個結工錢!」

工地老闆認為孫恆在搧動工人鬧事,但孫恆不這麼想。「獲得勞動報酬是法律規定的,怎麼能說我們在鬧事?…工人是社會的一份子,有自己的權益,我們在報章上看到很多工人朋友被歧視的案例,這是不對的!」

用藝文打造民工之家

雖然遭遇了一些挫折,藝術團獲得各方的肯定卻越來越多。自成立以來,他們在建築工地、工廠、高校、企業、打工子弟學校及打工者聚居社區的義務演出已超過300場,直接受眾超過10萬人次。他們還幾度登上了中央電視台的報導欄目,成了媒體的焦點。

因著這樣的成績,藝術團陸續獲得一些社會機構的資助。04年的時候,孫恆跟團員們為了進一步落實理想,在工商局註冊成立了「北京工友之家」,服務內容隨著需求不斷擴充,至今已形成五個部分,包括北京打工青年藝術團、打工者文化教育協會、打工者協助中心、同心實驗學校及同心互惠商店。

其中,同心實驗學校,是為了解決民工子弟上學問題而設立的。藝術團找到了皮村一處廢棄廠房,將之改建為校舍,他們自已也在皮村扎根了下來。從那時候開始,藝術團不只創作音樂,也用影像來紀錄農民工的歷史,孫恆跟其他幾個團員都自己動手拍了紀錄片。他們不僅用這些音樂跟影像來教育孩童,也拿來跟村民及工友們互動,不斷擴充他們在藝文與教育上的能量!

就這樣,皮村在孫恆他們的努力下,至2007年時,同心實驗學校附近的院子裡,又多了一所「文化藝術博物館」,專門用來記錄和展示打工人族群的歷史;而緊挨著博物館的是「工友影院」,每到周末都會放電影,幾十個座位的影院裡每每會擠下100多人。到了晚上,院子裡打球的、跳舞的、唱歌的,什麼活動都有,好不熱鬧。

打工文化藝術節在皮村

孫恆還有一個夢想,就是舉辦屬於農民工的文化藝術節,不過他一直沒什麼把握,遲遲不敢開辦。直到去年,藝術團應台灣「大大樹」之邀來台參加「二00八年流浪之歌音樂節」,孫恆才對藝術節的舉辦有了信心。

孫恆在接受中國時報的採訪時說,「以前也想過要辦,但沒有經驗,認為藝術節應該會很龐大,要具備很多內容,總覺得我們條件很差,辦不起來。但是我去了台灣以後,給了我很多自信,因為我發覺藝術節不一定要辦那麼大,所以我想我們就有信心了。」

今年一月,藝術團果然在皮村舉辦了「第一屆打工文化藝術節」,以音樂、電影、戲劇、詩歌民謠、趕集、聯歡的方式,邀請了來自廣州、深圳、重慶、香港等地方的團體共同參與,以此體現農民工卅年的流動歷史。「今年十月,我們會再辦『第二屆打工文化藝術節』,到時想邀台灣的『黑手那卡西』過來。以後,我們還想在全國各地舉辦同樣的藝術節」,孫恆說。

本文轉載自「兩岸犇報」第五期 2009.8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