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是家人不是家電 

──訪《四方報》總編輯張正,談東南亞移民移工

 李文吉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新聞/兩岸犇報精選集/
相關文件

其他資訊


二十幾年前,〈人間雜誌〉在解除戒嚴前後的台灣出現,為戰後40年的經濟發展做出深刻而且廣泛的現場報導與反省,引起沈寂陰暗的社經與文化領域一片驚嘆。我有幸在年輕時參與人間雜誌的報導工作,停刊後離職至今,還找不到像人間那樣,隨時受到陳先生、工作夥伴與受訪者的啟發、鼓勵與教誨。

捨下年幼的孩子,照顧被你們拋棄的父母

幾年前,在「夏潮文藝營」課堂上,陳映真先生說,他參加某大報為外籍勞工舉辦的文學獎的評審工作,讀了很多感人的詩。我永遠記得他所朗讀的詩文內容:我們捨下年幼的孩子,離開貧困的母國,來到富裕的台灣,為你們照顧老邁臥床的父母,這些幾乎被你們拋棄的父母……

我相信那天,陳先生文學家的敏銳與深情喚醒很多與會者的良心。從那時候起,我對於這些膚色與五官和我們漢人不太一樣的東南亞移民移工有了新的感激與尊敬。

2006年的秋天,專為東南亞新移民與移工發行的《四方報》創刊問世,繼人間雜誌之後為弱勢者發聲。翻翻最新一期的《四方報》越南文版,發現有三分之二的版面的內容是讀者的投稿:訴說心情、親情、愛情的詩文和圖畫。這樣有意思的刊物怎麼可能在台灣出現?為此,《犇報》新移民版特別專訪了《四方報》總編輯張正,談談這個特異的文化現象。

《四方報》:成露茜創辦人淑世理念的延長

張正今年38歲,政大公共行政系畢業後,1996年到立報當記者採訪政治新聞,後又跑社運新聞,立報縮編後任社論主編。「我本來也沒甚麼進步思想,但是立報的社論都是左派寫的,我天天看著看著,慢慢知道工運、社運是甚麼。」張正笑呵呵地說。

1991年,世新大學創辦人成捨我的女兒成露茜由美返台,接手《台灣立報》並創辦《破報》,還有「社會發展研究所」,關注社會與弱勢的發聲與權益。她在美國的博士學位就是研究華工婦女,特別注重現場調查。《四方報》是由她發起與支持的,也是她淑世理念的延長。

「(成露茜)社長很看重我,看我對早報、晚報沒興趣了,便找我和邱德真籌畫東南亞語文的刊物,我去暨南大學唸東南亞研究所也是她建議與支持的。我到越南田調三個月,會點越南話,所以她讓我編越文版。我研究的是移民、外勞與外配,想的是怎麼幫助他們在台灣過得好些。當時她已經罹患癌症,還這麼積極的提出這個想法,我覺得很有意義,就決定全力以赴啦!」

投書如雪片:從《立報》南洋版到《四方報》

開始時是每週在立報開闢一個「南洋版」,向台灣人介紹越南、泰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希望藉由了解促進尊重,但是發現讀者沒啥反應,所以決定從2006年9月開始正式以越南文字和泰國文字兩種版本發行《四方報》,讀者群鎖定來自這兩個國家的移民與移工。越文《四方報》一出刊即獲得讀者熱烈迴響,投書如雪片飛來。篇幅從一開始的16版,逐期8版8版的增加,到現在第四十期已經厚達八十版。

張正說:「開始時只有我一個編輯,外加一個越南籍志工。我白天把越文稿件收齊,下班就騎車到中和的樂華夜市把稿子交給她,請她看完隔天給我。她就是現在的越文版主編阮舒婷,是越南的大學畢業生,嫁來台灣後和先生在夜市擺攤賣章魚燒。」現在《四方報》發行量已達三萬份,全職編輯有三人,兼職編輯有二人,還有很多位志工;收支差不多可平衡,尤其是廣告量可達四、五十萬元,在不景氣的現時台灣殊為不易。但是泰文版四方報就搞不起來,讀者沒回響,廣告也不進來,曾一度停刊。為什麼?就讓張正從頭介紹東南亞移民與移工。

孤立無助的外配和看護需要外界的訊息和支持

張正表示,1990年代左右,台灣經濟開始起飛,需要的勞動力日益增加,3K工作(辛苦骯髒危險)本地人不願意做,就開始引進泰國勞工;台灣人口高齡化,年輕人又不喜歡照顧父母,就往越南、印尼、菲律賓引進外籍看護與幫傭;還有,傳統而堅定的傳宗接代觀念,又讓本來不容易娶到老婆的族群,像是低收入的農民、勞工、老兵等,紛紛向東南亞與大陸娶回年輕健壯的妻子。人數最多的一年高達一萬人。最新的統計是越南人有20萬人,印尼人15萬人,泰國人與菲律賓人各有10萬人。粗略規納,閩南人多娶越南人,客家人多娶印尼的客家華人,外省人和老兵多娶大陸媳婦,泰國移民多數是男性勞工,多在建築工地與大型工廠。

所以越南文《四方報》的讀者很多是配偶或看護,通常一個人在丈夫或雇主家裡,孤獨無助之下,如果再遭受虐待,就更需要外界的訊息和支持。所以《四方報》的大量讀者與投書來自她們。相反的,泰國勞工多數集體住在工廠宿舍,互相有照應,雇主再接個泰拳頻道電視,訂幾份泰文雜誌給他們看,就算已做到安撫情緒的義務。

 是我們的家人,不是花錢買來的家電

張正攤開這期的《四方報》說,前面一半是台灣、越南與國際新聞,加上一些功能性的專欄,後半是讀者投稿的文章、詩歌、圖畫與照片。他們講心情、婚姻,罵老闆,還有逃跑專題。越南人很喜歡寫詩,七言或五言的詩或韻文,可能和他們50幾年前廢除漢字,將越南文字拉丁化有關。另外他們也很愛畫圖。將這些文章和畫作刊登出來,可以讓大家了解他們不只是「掃地的」,他們也有七情六慾,受到虐待,也會背叛,也會逃跑。我們還有逃跑專欄呢!像這篇就是寫「我為什麼會逃跑?」上一期有一篇投書講到,女雇主餵他吃威爾剛,把他當作性奴隸,他寫信來求救。這些受虐案件如果具體確實,我們會找一位越南神父處理,或是轉介給社福單位。因為如果介入太深,那官司打不完,要天天出庭作證!


張正感嘆的說:「生日快樂的稿件多到登不完,很多是祝福在越南的兒女。我後來比較能體會她們的心情:她們出來做工,沒辦法陪孩子一起長大,心裡很愧疚。幾年下來孩子都不認識媽媽了,很可憐。」

《四方報》還開闢交流版,讓越來越多的越南男性有機會認識同鄉,還開辦簡訊服務版,讀者可以用手機簡訊留下手機號碼和自我介紹,刊登一則收十元。另外也提供尋友、尋人、生日、交友等服務性版面。這些附帶人頭照片的彩色版面,讓四方報看起來親切可愛又溫馨,是主流報紙華麗的設計欠缺的人性與人味吧。

該學習的人是我們,一起來讀《四方報》

對於外籍移民和移工的處境和心情,其實台灣人也不陌生,二十幾年前吧,不是很多家庭的大兒子或大女兒提早就業或結婚,犧牲一人來改善家計,讓弟妹可以升學?很多人覺得他們製造社會問題,甚至於歧視他們貪圖錢財,其實這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和台灣的丈夫或是雇主是「和議制」,女方拯救娘家,男方得以成家傳宗接代,雇主也有了廉價而年輕的勞動力,產業不必遭淘汰,普通收入的子女可以支付2萬元月薪讓父母有人看護,不用花到本地看護的五六萬元。總之,台灣社會在走上真正歐美日的工業化與富裕之前,社會的很多破洞就由鄰國的兒女們填補。

總結東南亞移民對於台灣社會的影響,張正認為,對整體台灣來說,他們的到來是正面的影響多,因為他們年輕健全,對高齡化少子化的人口是能夠提高素質的。對於台商要前進東南亞投資也有幫助,因為跨國婚姻的子女有親戚在當地,還會當地語言,甚至了解當地國情民心,這些都是省掉以往冤枉路的利多因素。 

張正最後希望外配的先生能夠和妻子一起看《四方報》,很多重要的好文章是有中文標題或是中文翻譯,可以了解她們的心情,文化,甚至也可學學她們的母語,讓家庭更溫暖和諧。「把她們當人看,而不是看做你買回來的家電,或是生育機器,對人的基本尊重自然就會產生啊!而且她們是來自詩畫的國度,也有悠久的歷史,優秀的文學與藝術成就,甚至還超越台灣許多,該多學習的人是我們啊!」張正說。

《四方報》的創辦人成露茜不幸已於今年元月辭世,張正認為,她所開創的新聞與教育事業應該要,也會堅持下去,因為那是不搞媚俗,不搞腥羶色的少數報刊了。

轉載自「兩岸犇報」第十二期 2010.03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