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潮聯合會」(以下逕稱本會)日前遭到台灣檢調單位以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3條為由移送台北地方法院(被告為本會法定負責人陳福裕先生),並依同條例82條可求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併科1百萬元以下罰金。全案已於2014年4月2日由台北地方法院發文傳訊,擇於4月28日下午4時20分在地院第4法庭開庭審理。為免司法訴訟期間衍生爭議,本會決定自即日起至該案終審日止,暫停受理台灣地區考生報考大陸高校、研究所香港考區之報名與諮詢服務,並藉此向所有有志報考大陸地區高校及研究所之考生及家長表達十二萬分的歉意。對於檢調單位逆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人民願望與歷史潮流,以司法手段箝制兩岸教育文化交流,本會深感憤怒與不解;對大陸事務及教育主管部門「假開放、真阻擋」的行政怠惰和虛偽作風,我們更要表示嚴正的抗議。
民間強烈希望兩岸教育雙向交流
  自開放兩岸民間交流以來,除經貿外,台灣社會一直存在着加強兩岸教育、文化雙向交流的強烈願望,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與專業人士選擇到大陸高等院校、研究所深造學習,也有越來越多台灣公私立院校希望招收大陸優秀學生來台就讀。而台灣教育部採認的大陸學歷,亦由2009年41所大學,擴增至2013年的111所,今年更將增加到129所,顯見兩岸民眾對教育交流的需求,仍在不斷擴大與加深。但是,由於兩岸教育體制差異,資訊不足,一般的民眾往往想赴大陸就學,卻無從獲得訊息,而坊間許多不肖業者,利用兩岸資訊落差從中牟利,讓考生和家長支付高額仲介費用,甚至不小心走上非正式管道至大陸就讀,因而無法取得正式學歷,花冤枉錢,走冤枉路。
  有鑑於此,本會自1999年起接受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由諾貝爾物理學奬得主楊振寧博士倡議,1985年在香港立案)委託,以免費服務的方式提供考生諮詢與代收香港考區報名文件業務,目的即是為了解決台灣學生赴陸就學的需要和免去台灣考生為了考試報名而往返於兩岸的舟車勞頓。過去的十多年來,我們總共協助了近8000位台灣考生順利完成大陸大學本科與研究所報考手續,為台灣地區考生及家長提供方便,為投考民眾節省開支共計數億元臺幣之鉅,得到社會各界與新聞輿論一致贊揚。
台灣主管部門假開放、真阻擋
  事實上,早在2003年10月9日,立法院在朝野協商下回應民意修改並通過了《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23條關於台灣民間單位接受大陸教育單位委託在台招生事項,由過去的禁止改為開放申請,並責成教育部制定許可辦法,送交行政院審議通過後實施。可惜的是,十年來,由於陸委會的蓄意阻擋,教育部的行政怠惰,將「許可辦法」審議無限期擱置,致使《憲法》保障人民受教機會平等權受到斲傷,也使有心推動兩岸教育、文化交流之民間機構無法可循,申請無門,甚至被構陷入罪。
  在「許可辦法」尚未公佈實施的情況下,過去的十多年本會僅接受香港「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的委託,在台代收香港考試點(不包括北京、上海、廣州和福建等其他考試點)之報名文件,並提供相關業務諮詢,乃兼顧社會需要與法律規範的權宜性措施,屬非營利性質之公眾服務,既不曾從中收取任何名目之手續或服務費用,亦未直接接受大陸地區任何教育機構委託居間從事仲介或代理招生之行為,因此絕無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23條規範之事證。
反司法打壓,反白色恐怖復辟
  本會為主管機關內政部正式立案之「政治團體」(政治證字零壹零號),自創會以來,以推動兩岸全面雙向交流,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為基本宗旨;本會所屬會員,不乏歷經日據時期反帝民族民主解放運動、冷戰時期反內戰和平運動,乃至軍事戒嚴時期的民主化運動之實際參與者與政治受難人。因此,在不同的歷史階段中,我們從來沒少坐過政治黑牢。今天,兩岸關係從軍事對峙走向和平發展,倘若本會因服務鄉親,推動兩岸和解、合作、和平與發展之初衷,悖逆主管機關或執政當局之意志而獲罪,我們亦甘之若素,不改其志。
  對於台灣當局逆反民主精神與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的司法打壓行徑,我們除將依循司法渠道尋求救濟之外,我們也在此呼籲所有關心兩岸關係前景的朋友,所有關心兩岸教育、文化交流的朋友,一起來加入「反迫害,要交流」抗議和連署。
「反迫害,要交流」抗議活動報導
訴求:一、反對打壓社會公益,赴陸求學不該被懲罰。
   二、反對「白色恐怖」復辟,反對以司法手段阻礙兩岸交流。
   三、追究教育部、陸委會的行政怠惰與公然違法,侵害民眾學習權利與自由。
   四、廢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 23 條之「許可制」,落實兩岸雙向交流。
時間:2014 年 4 月 28 日,上午 10 點
地點:教育部大門前 臺北市中山南路 5 號
敬請支持夏潮聯合會「反迫害,要交流」的抗議連署!

您可以在本會提供的線上表單進行連署。連署資料的發佈將由本會人員手動更新。

您也可以下載並填寫本會提供的連署表格(pdf檔)並傳真至 02‐27359035。
回到夏潮聯合會首頁


目前連署名單

(依連署順序與身份排列,名單陸續增加中。最近更新時間是2014年5月29日12:01)

白色恐怖暨軍事戒嚴時期政治受難人及其家屬的聲援:

陳明忠(政治受難人,白色恐怖時期二度入獄,共坐牢25年)
張敏生(政治受難人,坐牢18年)
吳澍培(政治受難人,坐牢12年)
許火炎(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王文山(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馮守娥(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蔡裕榮(政治受難人,坐牢3年)
林桂香(政治受難人家屬)
張曉霖(政治受難人家屬)
劉漢卿(政治受難人,坐牢18年)
路統信(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吳榮元(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林燿呈(政治受難人家屬)
伍國首(政治受難人,坐牢7年)
曾玉嫻(政治受難人家屬)
林守一(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陳 新(政治受難人家屬,工人)
呂明崇(政治受難人家屬)
呂明修(政治受難人家屬)
呂敏達(政治受難人家屬)
林宜君(政治受難人家屬)
黃英武(政治受難人,坐牢8年)
王錦松(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周弘奇(政治受難人家屬)
白啟亮(政治受難人家屬)
楊聯益(政治受難人家屬)
林源昌(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朱煒煌(政治受難人,坐牢25年)
周漢卿(政治受難人,坐牢5年)
蔡榮守(政治受難人,無期徒刑,實際坐牢22年5個月)
戴順皆(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黃瑞麟(政治受難人,坐牢9年4個月)
周賢農(政治受難人,7年有期徒刑,實際坐牢8年5個月)
陳鳳珠(政治受難人家屬)
林金成(政治受難人,坐牢25年)
蔡建勇(政治受難人家屬)
蘇奕泰(政治受難人家屬)
陳冠娟(政治受難人家屬)
黃淑瑛(政治受難人家屬)
李佳勳(政治受難人家屬)
陳 甲(政治受難人家屬)
范榮枝(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李榮源(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楊清宏(政治受難人家屬)
鄔 來(政治受難人,坐牢14年)
郭金華(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李金火(政治受難人,坐牢7年)
蔡再修(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呂玉娟(政治受難人家屬)
楊尹麗珠(政治受難人家屬)
江源茂(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陳水泉(政治受難人,無期徒刑,實際坐牢33年7個月)
韓佐樑(政治受難人,坐牢6年)
陳棠棃(政治受難人,坐牢15年)
田慶有(政治受難人,判決10年,實際坐牢10年10個月)
黃坤戊(政治受難人,坐牢10年)

(陸續增加中)

教育界的聲援:

王仲孚(文化大學史學系兼任教授、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院長)
呂正惠(人間出版社發行人,大學教授,作家)
李宗隆(國立嘉義大學電子物理學系教授)
石佳音(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簡皓瑜(致理技術學院通識中心教師)
楊開煌(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教授暨兩岸研究中心主任)
徐秀慧(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副教授)
吳啟訥(歷史學者)
許文忠(暨南國際大學國企系助理教授)
林金源(淡江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
劉世鼎(澳門大學傳播學系副教授)
瞿宛文(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
許介鱗(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名譽教授、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所長)
孫若怡(大學教師)
黃文倩(大學助理教授)
潘朝陽(大學教授)
傅琪貽(教)
趙 剛(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
楊祖珺(中國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
李壽林(退休教師)
王曉波(世新大學教授)
毛鑄倫(大學退休教授)
張亞中(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
黃德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
王 睿(高中教師)
詹偉廷(國中老師)
石文傑(教師人權促進會創會秘書長、中學退休教師)
吳珍季(國中教師)
夏曉鵑(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甯應斌(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教授)
姜 葳(國立台中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副教授)
陳育玲(國中教師)
陳虹君(國小教師)
劉孝春(世新大學教師)
洪 凌(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助理教授)
蔡培慧(世新社發所助理教授)
于治中(國立清華大學外文系副教授)
李柏青(高中教師)
陳純瑄(國小教師)
項程華(中國文化大學行政管理學系助理教授)
何春蕤(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廖元豪(政治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張依依(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副教授)
宋天心(教師)
施 淑(淡江大學中文系榮譽教授)
陳信行(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副教授)
盧 荻(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
林孝信(世新大學教授 )
李欣倩(香港中學老師)
陳光興(交大教授)
楊江海(退休教師)
王大千(退休教師)

(陸續增加中)

學生的聲援:

林怡君(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碩士畢台生)
陳祖恩(復旦大學法學研究生台生)
王哲凱(北京大學電影學研究生台生)
羅汝琪(北京大學美術學碩士畢台生)
巫亦桓(中興大學學生)
陳婉瑛(雲林科技大學學生)
葛良恩(大學生)
樊俊朗(台灣大學學生)
吳慧君(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
郭哲銘(雲林科技大學學生)
秦琬筑(高雄師範大學學生)
秦琬婷(台南藝術大學學生)
張嘉祺(輔仁大學學生)
黃建綱(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
林家民(世新大學廣電系)
陳琬茵(高雄師範大學學生)
倪文婷(中央大學學生)
劉又溱(中央大學學生)
史學敏(台灣藝術大學學生)
王登令(淡江大學學生)
張念梅(大學生)
盧君朗(淡江大學學生)
曾柏凱(臺北科技大學學生)
胡修瑀(中央大學研究生)
王雯萱(東吳大學學生)
賴郁臻(政治大學研究生)
游俊榕(暨南大學研究生)
徐采希(海洋大學研究生)
李明書(國立台灣大學博士生)
林冠妤(台北城市科技大學學生)
高御恆(國立交通大學研究生)
羅加鈴(香港理工大學博士生)
張嘉哲(學生)
張伊珊(學生)
張立本(博士生)
潘奐鴒(學生)
楊可倫(學生)
胡清雅(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
鄭亘良(學生)
藺 桃(臺灣師範大學碩士生)
李俞柔(學生)
黃雅慧(交通大學碩士生)
郭耀中(台大城鄉所博士生)
黃隆秀(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學生)
雷衍亭(學生)
蕭哲仁(學生)
李 敏(中正大學學生)
黃鈺傑(台北大學研究生)
劉羿宏(學生)
謝宗翰(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學生)
黃泳晞(政治大學學生)
許世勤(博士生)
王冠蓉 (學生)
韓柔嘉 (學生)
黃國治 (學生)
王乃雯 (臺大博士生)
陳良哲 (交通大學社文所博士生)
陳曉潔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學生)
張燁崢 (東海大學學生)
甯 波 (台灣師範大學博士後)
吳偉銘 (學生)
李哲宇 (學生)
游家睿 (多倫多大學東亞系博士生)
宋昶志 (學生)
蔡依伶 (研究生)
邵 磊 (政大博士生)
祝常悅 (學生)
陳崇真 (世新大學社會發展所研究生)
江依珊 (學生)
郭航江 (研究生)
陳鼎豐 (成功大學博士生)
張智琦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楊政華 (研究生)
高維宏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畢)
潘韋豪 (政治大學學生)
梁 璐 (輔仁大學學生)
李程皓 (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系台生)
林仕偉 (學生)
張雅琪 (輔仁大學學生)
林煥傑 (台灣大學醫學院學生)
陸維儀 (學生)
陸維瑄 (學生)
何宗智 (學生)
李宥榛 (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王蕙儀 (學生)
吳智凱 (學生)
葉智煒 (台灣大學學生)
洪佩瑤 (學生)
洪石川 (學生)
劉庭妤 (台灣師範大學學生)
林志遠 (學生)
吳蕙均 (臺灣藝術大學學生)
陳紫瑜 (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學生)
翁時樂 (台灣大學學生)
龍偉權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
王悅文 (學生)
金允凡 (政治大學學生)
吳濬杰 (學生)
吳守芃 (學生)
金詠諭 (學生)
陳品妤 (台灣大學學生)
徐麟祐 (學生)
殷偉珊 (學生)
傅 群 (學生)
周威成 (中央大學學生)
李家偉 (北京大學畢台生,執業律師)

(陸續增加中)

社會各界的聲援:

施善繼(詩人)
曾淑霞(作家)
鄭鴻生(作家)
鍾 喬(差事劇團團長)
張 正(唱四方製作人、前四方報總編輯)
紀 欣(《觀察》雜誌發行人)
藍博洲(作家)
陳映朝(文化工作者)
張方遠(專欄作家)
黃秋香(新竹縣勞動姊妹權益促進會理事長)
羅美文(勞動人權協會會長)
王娟萍(勞動人權協會執行長)
唐 曙(勞動人權協會國際部主任)
臧汝興(勞動人權協會政策部主任)
王武郎(勞動人權協會總幹事)
吳佳明(導演)
吳綸燮(旅遊業)
王秋蘭(旅遊業)
曾健民(台灣社會科學研究會)
廖雲章(立報執行副總編)
徐玉芳(商)
林巧柔(上班族)
洪佩勤(鋼琴老師)
關晨引(藝文工作者)
莊瑞紋(上班族)
陳泙泉(幼教業者)
田毅煌(保全)
陳乃慈(自由業)
廖家敏(在職工作者)
江詩凱(社會人士)
張月華(公司負責人)
戴重芳(藝術工作者)
林 靈(學生家長)
巫倩怡(中華文化教育交流協會)
宋東文(財團法人夏潮基金會董事長)
蔡昇甫(勞工)
王顥中(苦勞網記者)
李容渝(非營利組織)
黃雪玲(家管)
宋奎瑩(翻譯)
周榮光(外商經理)
周革宙(學生家長)
黃梅玲(家管)
肖小翠(行政)
洪美珠(家管)
林稚霑(紀錄片工作)
尤麗英(家庭主婦)
劉怡芳(自由業)
李紜璦(社工)
簡淑姬(家管)
殷必雄(社團法人臺灣釣魚臺光復會)
蘇淑芬(交通大學亞太文化/研究室計畫助理)
洪美紅(無)
潘信紅(無)
陳繼成(台大校友)
馮國華(公司負責人,北京大學歷史博士,通過第一屆兩岸學歷甄試)
鄭超文(攝影工)
謝尚文(自由業)
莊 懿(上班族)
林冠廷(咖啡業)
陳蒙育(設計公司負責人)
孟 倫(《跨時》撰稿人)
趙平復(《跨時》雜誌撰稿人)
陳淑絢(學生家長)
吳志宏(在大陸的台勞)
毛淳宇(《跨時》主編)
葉芸芸(作家)
黃溪南(海峽學術出版社發行人)
涂貴美(學生家長)
李柏萱(世新大學台灣社會研究國際中心秘書)
陳淑津(自由業)
張增榮(工人)
陳淑敏(自由業)
林汝嬴(上班族)
黃博仁(研究員)
莊景宇(台大校友)
高金素梅(立法委員)
林宜皇(工)
卓玟伶(家庭主婦)
徐麟祉(金融業)
施佑倫(紀錄片工作者)
陸克堅(服務業)
耿榮水(政治評論家)
張舜坤(商)
黃建騰(勞工)
張書瑋(服務業)
沈婉玉(媒體)
吳正華(公司負責人)
陳淑慧(學生家長)
陳婉君(社工)
邵國榮(勞工)
林克叡(建築師)
陳嘉敏(家庭主婦)
張素女(台生家長)
林旭元(台生家長)
陳祖兒(法律助理)
呂桂苑(助理)
羅添福(保全工會秘書長)
徐麟禎(工程師)
曾宗偉(董事長、博士)
黃志蘋(學生家長)
陳梅芬(自由業)
陳少欽(商)
黃郁維(上班族)
李懷珠(台生家長)
蔡青樺(無)
劉小萍(無)
文伍建(無)
郭信風(無)
李 美(自由業)
喻孟寅(退休榮民)
曾介香(無)
王猷鳳(無)
吳文雄(工)
周靈芝(家管)
楊予彤(美容師)
郭 靜(家管)
盛先菊(無)
彭張惠美(工)
蕭群蓉(家管)
謝南陽(無)
吳炳南(自由業)
蘇碧雲(勞工)
廖祥宏(勞工)
陳紅番(無)
張利芳(自由業)
趙青廣(服務業)
唐章琴(服務業)
徐鳳仙(無)
謝華凌(上班族)
林鈺凱(建築業)
林彩美(家庭主婦)
秦政德(公)
何鷹鷺(中華兩岸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鍾錦明(商)
莊國湧(電子業)
楊添炎(工人)
張玉梅(無)
常芳玲(無)
石長雲(看護)
黃江南(社工)
吳春花(無)
夏吟吟(無)
彭軍蓉(勞工)
蔡明海(自由業)
周 莉(漫畫店‧理事)
胡海英(業務員)
顏坤泉(吊卡車司機)
金根雄(自由業)
虞勝銓(勞工)
謝文穎(上班族.香港)

(陸續增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