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們還記不記得SARS那段時間,當時全民愁雲慘霧,每天重大新聞事件幾乎環繞在這個話題上。沒錯,我就是那一年踏上北京取經之路。因為受到這個病毒的威力影響,還導致當年的入學考試和開學時間都被迫延緩。現在想想,一開始的際遇就已經相當令人難忘。
不過,接下來的日子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我就讀的北京大學,是每到長假時,內地觀光客喜愛旅遊的景點之一。我記得當我第一天新生報到時,已經是十月初了,那時學校早就已經開學一個月。第一天上課時,其中一門課的老師就先告知我們三週後要開始做口頭報告,因為體恤我們幾位同學的特殊情況,會儘量將我們安排在最後。當時心裡想,天啊!怎麼會這樣?我都還沒搞清楚這堂課的內容,就要開始做報告,但當下就算心裡百般不願,也只有認了,只好下了課,厚著臉皮趕緊抓住幾位內地同學拼命請教之前的上課內容,還好同學們非常地幫忙,讓我瞭解到出外果真是要靠朋友,否則就算努力求神拜佛也沒用。
我就讀的專業是藝術學,我們所上研究生的畢業學分總共三十八個。我們有三年的學習時間,按理來說,最後一年通常是花在準備論文的寫作上,簡單的加減算數,大家應該都會吧,所以我們應該還有兩年的修課時間,不過,我內地的同學常常都可以發揮超人般的能力,他們大多都能將修課時間縮短為一年或一年半的時間修完。如果沒記錯,我依稀記得我台灣的同學一年修個十幾學分就已經哭天喊地了,他們竟然不僅順利完成,甚至還有多的超休學分,真是讓人打從心底不得不佩服。
經過一段時間觀察後,才發現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現實環境的考量,他們必須快速地替未來作充分的規劃。預留這些空檔時間,只是為了提早進入職場或出國留學做準備,他們的目標明確,懂得在任何時候把握各種機會,不論是課堂上或課堂外,只要有充實自己的機會,他們絕對是全力以赴,這倒是讓我留下了一個很深的印象。
在北大校園裡,你往往很快就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學生們的強烈學習動力。無論何時,你走進校園裡,都會有一片讀書的景象。我記得剛來的某天,因天色未亮睡不著,心想去校園內走走看看,順便感受一下這裡早晨的景象,想不到剛走到未名湖旁時,傳來的是一陣朗讀聲,是一名學生對著湖面朗讀著英語文字,每走幾步,不乏這樣的景象出現,背誦的內容或許不同,但看到他們在寒冷的清晨依舊努力認真的態度,心裡也開始對這裡的學生有些許的敬畏之心。
這個學校讓我最喜歡之處就是,常常有各種大小的講座,研討會和表演活動。各類主題的講座頻繁到讓你不知如何選擇,就看你自己有沒有興趣和毅力去參加。一般這些小講座大都是專家、學者或知名社會人士做主講者,談的內容可以說是五花八門,深淺不一。不過,你可別以為參加者不踴躍,據我的經驗,北大學生的觸角可是很廣泛的,只要內容有其深度和趣味,大家肯定十分捧場,甚至會後討論的參與度也非常踴躍。他們勇於表達自己的觀點,對於不明白之處也不羞於請教。不過,對於無趣的內容,他們的個性也相當直接反應,我曾看過講演者才開講十來分鐘,現場聽眾毫不留情的一個個走掉,這種窘境也不少。
在北大校園裡有一個著名的百年講堂,可是北大學生的最愛,它是一個結合電影院、劇院和音樂廳三種功能為一體的表演空間。在這個空間裡,它滿足了每一位北大學生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它的內部設備也許沒有國家劇院的等級,但是該有的品質絕不輸給任何一般劇院或電影院。只要是你想看的內容在這裡應該都能滿足你,舉凡剛上映的電影或是世界各地的戲劇、音樂表演都曾在這演出過,不過,這種待遇可不是每所學校都有的。
說到這裡,大家可不要誤會我是在鼓吹你們來北大求學,本人更不是北大招生代言人,以上這些描述也僅只是個人生活的體驗。
我一直認為在北京學習的這段期間,所學絕不僅在自己專業領域上,更重要的是,你在異地生活中的觀察和體驗,讓你看到了他人與你的不同之處,進而衝擊你原本的想法,逼迫你去思考和學習,漸漸的,你的視野也在無形當中變寬廣了。在這個環境裡就是這樣,當你看到勤勉的同學時時刻刻都在為自己的未來作奮鬥時,你會開始去反思自己。當你看到校園中充斥著各種國內外的學術交流會議或活動時,不知不覺的你也會受到感染。尤其是,當這個城市這幾年正在快速蓬勃發展,你強烈的感受到那種富有生命力量的變遷時,你真得又會忍不住的告訴自己,來這裡學習就對了。
所以下次請大家不要再問我這趟取經之路,是否值回票價,因為值不值得,只有你們自身去細細品味才能瞭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