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中國外交官搖籃」之稱的北京外國語大學(以下簡稱北外)創建於1941年,原名北京外國語學院。新中國成立後歸屬外交部領導,1980年改屬教育部;1994年正式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隨後在2000年成為首批「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之一。
小型聯合國在北外
北外專門培養外語人才,特別是外交、外貿、對外文化交流及外事翻譯,是目前大陸高校中歷史最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外國語大學。由於外語具有專業性及實用性強的特點,學校在學生素質教育、能力教育、人格培養方面形成了獨特的教學經驗和模式,使學生真正做到「投身實踐、奉獻才學、執行統一、腳踏實地」的教育目標。
循著這樣的辦學方向,學校自建校以來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中國大陸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據不完全統計,北外畢業的校友在外交部工作、先後出任駐外大使的有350多人,出任參贊的有700多人。除了外交方面,在經貿、金融、新聞、教育、科技等領域也有活躍表現,亦是中國大陸唯一培養過諾貝爾獎得主的高等院校。
學校裡有上千個來自世界各國的留學生,不同人種的匯聚讓北外儼然成了小型聯合國。北外學生的特點是時尚,崇尚個性;在極為開放的辦學精神中,校園氣氛相對自由寬鬆,經常都會舉辦個人和團體的各種講座、研討會、演出、社團活動、電影放映等。課堂的講學也相當活潑。教授外語的老師用生動的肢體語言引領同學們主動進行討論,讓學生根據自行收集的材料來擔任講演者,除了培養外語的基本組織能力,同時醞釀了生活會話的環境。在專業上,老師所扮演的角色與其說是訓練者,更恰當地應該說是導讀者,正是這種鼓勵自發精神的教學模式,使得北外學生個個都相當積極地爭取每一次發表機會。
培養複合型人才
北外不但是一個學習氣氛濃厚、環境優美的「花園式校園」,也是大陸最大的外語類書籍、音像和電子產品的出版基地。全校圖書館館舍包括圖書館本部、中文分館、法律分館、高級翻譯學院分館、香山書庫及院系資料室共計11440平方米。圖書館總藏書量101萬餘冊,涵蓋44種語言;中外文電子圖書25萬多冊;中外文報刊1122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14700餘種;中外文資料庫22個。
學科建設是衡量一所高校教學科研實力和發展前景的重要標準。改革開放以來,根據國家關於培養複合型人才的指示,北外對傳統的外語辦學模式進行了大膽改革和探索,逐步邁向「多學科、多語種、多層次」的辦學方針。目前基本以具有傳統優勢的文學和語言為主體,為了發展出綜合型的學科格局,在保持傳統學科的優勢和特色學科的同時,又新建了國際經濟與貿易、外交學、金融學、法律、新聞、資訊管理和資訊系統等8個新專業,並且積極尋求外語與經貿、外交、法律及新聞等專業相複合的新途徑,早已建立的高級翻譯學院、對外漢語專業、國際商學院等,就是這種努力的嘗試。
把中國介紹給世界
作為開設外語語種最多、學科專業較全的外語類大學,北外共有43個語種,其中11種語言是全國唯一學科點,並擁有一批在外國語言文學、文化、翻譯及漢語言文化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在社會上有較高學術聲望的教授、學者,師資力量相當雄厚。在語種的發展上,北外可說是擔任著重要橋樑,成為中西文化合璧、傳統現代互補的主力軍。該校於65週年校慶的活動中,響亮地喊出了這樣的口號:「把中國介紹給世界」!
事實上,北外不只是喊口號,在開展國際聯繫和留學生教育的工作中,學校的確綻放了積極表現。直至今日,北外與世界52個國家、地區的200多所大學和教育機構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校每年除了派遣大批在校學生到國外大學學習,並聘請70多名外國專家學者來校常年講學。
在漢語的國際推廣工作方面,共承辦了位於歐、美等9個國家共11所,以開展漢語教學作為主要活動內容的海外孔子學院,近年並積極承辦世界漢語大會和語言學大會。不但讓中國大陸與世界各地更多面向地接觸,亦承接了傳遞中華民族文化、溝通中西文明的重要途徑和力量。
刊載自「兩岸犇報」No.9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