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本科生 研究生 常見問題

你所不知道的大陸名校:系列一
不靠規模創一流
產學研一體化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在中國大陸一流的重點高校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成立的時間最短,只有50年,但她的「所系對口結合;產學研一體化」的教研體系卻是全國獨一無二;她的招生人數最少,但每1000名畢業生中就有1位國家科學院院士、700多個碩博士居全國之冠;她的教學經費排在30名之外,但她的綜合實力卻是名列前茅;她位處偏遠的安徽合肥,但她在國際科學期刊的人均論文發表數,讓北大和清華也只好稱臣。

全院辦校 所系結合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是中國科學院所屬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1958年9月創建於北京,首任校長由郭沫若兼任,建校第二年即被列為16所重點大學之一。1970年初,學校遷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以後,學校銳意改革,大膽創新,率先提出並實施了一系列具有創新精神和前瞻意識的教育改革和開放新舉措,很快成為高質量人才培養和高水準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辦學經費長期位列全國高校30多名,但其綜合實力卻擠身前「一流大學」的前列,為保證大學教學質量,中科大在50年辦學實踐主要探索了四種方法:

  1. 「所系結合」:中科大隸屬中國科學院,利用這一優勢,中科大建立了院系和中科院相關科研院所對口結合的方式,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這種方式在大陸高校中獨一無二;
  2. 堅持「大師」給本科生上基礎課制度。在中科大,院士、教授給本科生上課既是傳統,也是制度。中科大人認為,這是培養優秀人才的一條重要經驗;
  3. 倡導學生個性化和自主學習。中科大有5個「自主」: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課程、教師、進度、院系專業和修學年限等等,每年都有20%左右的本科生調換專業;
  4. 不以規模創一流。50年前,中科大建校時首批招生1634人;50年後的今天,每年招收本科生還僅僅是1860人。1860就被稱為是「科大恆數」。科大校長朱清時院士認為︰每一所大學都應該有一個「極限容量」,一個班級有2030名學生,那麼學生和老師之間就會有很好的溝通和交流機會;如果是4050人,就已經到了可以承受的極限;如果再多,上課就變成了報告會,很多學生就會失去和老師交流、進入實驗室實際操作等機會,甚至有些學校學生上自習教室都找不著位子,教學質量必然會大為降低。

科研成果名列全國之冠

中國科技大學的規模並不大,專任教師只有1600人,但每年在國際上發表科技論文及被引用情況一直保持在全國高校前列,人均發表論文數全國第一。 1978年以來,共有45項科研成果獲得大陸國家級獎勵,477項獲院省部級獎勵;1996符2000年間,在奈米科學領域發表的論文數在世界大學和科研機構中排名第二;1998-2002年間,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被SCI收錄論文數位居世界同類機構第二,實驗室作為中國唯一受邀單位參加美國世貿中心重建的國家安全計劃;1998-2005年,科大在世界頂尖學術雜志——美國的Science與英國的Nature上發表論文12篇,其中第一作者單位論文數8篇。

在科學研究方面,不僅建造了大陸高校中的第一個大科學工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而且從1978年到1998年20年間,共取得重大科研成果758項,平均不到10天即獲得一項科研成果,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研業績最佳的四所大學之一;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美國『Science』和法國『Research』雜誌評出的中國大陸13所傑出大學中,均名列前茅,是國際上有較大影響的大學之一。

站在科技戰略的前沿

學校積極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前沿科學問題的研究優勢和前瞻性的科研佈局,使得中國科大在未來的科學戰略上搶得了先機。在「十一五」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中,該校在量子調控、蛋白質研究、奈米研究和發育與生殖研究4個國家重大研究計劃中領銜擔綱,獲批項目數和研究經費居全國高校第一;同時,該校並被列為「十一五」量子調控研究國家科技重大研究計劃的兩個委托研究基地之一。中科大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近年來,又獨立承擔了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二期工程、參與了「HT-7U超導托卡馬克」等大陸首批大科學工程建設專案;參與提出和實施了「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 纖光譜天文望遠鏡」、「東半球空間環境地面綜合監測子午鏈」等大科學工程項目;作為負責領頭單位,承擔了「火災動力學演化與防治基礎」和「量子通信與量子資訊技術」兩項2001年國家973計畫重大專案。

不靠規模創一流

從建校開始,中科大就有個明確的指導思想:辦學要靠發展內涵,不能靠規模創一流。多年以來中科大招生規模始終相對穩定,尤其是在近年來大陸高校普遍大幅擴招的情況下,中科大依然堅持每年僅招收1860名本科生,這個數字自1999年以來就沒有改變過。中科大認為「一所大學是不是一流,最重要的標志不是發表多少篇論文,也不是得了多少獎,最重要的是她的學生在社會上有多大的威望。科大追求的,就是這樣一種感覺。」科大成立僅50年,卻培養了42名兩院院士、20多名國防科技戰線的將軍,本科畢業生中平均每千人中產生1名院士和700多名碩士博士,比例高居全國高校第一。

突出學術 淡化行政

在學校硬體建設上,採用大規模建設公用平臺的方式,避免重復建設。近年來,中科大先後投資建設了面向全校學生開放的5個大型公共創新平臺:理化科學實驗中心、信息科學實驗中心、工程科學實驗中心、生命科學實驗中心和超級計算機中心。無論是高年級本科生,還是研究生,都可以平等地申請使用公共實驗平臺,徹底打破條塊分割的格局,推動學科交叉。據統計,公共實驗中心每年提供測試服務約8萬機時,約3萬人次。學生在一次次的科學實驗中,能大大提昇對科技創新的興趣,受到科學理念的熏陶,公共試驗中心已經成為原始創新的肥沃土壤。

與此同時,中科大突出學術氛圍,淡化行政文化。數十年來,行政辦公樓簡樸如初;各院系和行政處室均無公車,很多院士騎著自行車奔波在課堂和實驗室之間,一些教師甚至仍住在幾十年前修建的磚瓦樓中……中科大黨委書記郭傳傑說:「在科大,最受尊重的是有成就的學者,而不是行政官員」。

產學研合作 高質量就業

在保持基礎科學研究優勢的同時,學校還不斷調整科研佈局,積極進行高新技術跟蹤與研究,努力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和技術開發,加強產學研合作,鞏固和發展了與大慶石油管理局、石化總公司、寶鋼集團、聯想集團、海爾集團等著名大中型企業的合作關係;並積極為區域經濟、科技和教育等社會發展事業服務,分別設立了合肥國家大學科技園、漯河高科技園區、上海研發中心和深圳福田產學研基地等,為地方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近幾年來,雖然高校就業形勢嚴峻,然而中科大的畢業生就業卻不難。中科大對1999年至2004年的本科畢業生離校時去向進行了統計,該校本科畢業生纍計有但人,其中有6150人被直接錄取為國內、外研究生,佔總數的68.14%。每年在國內直接參加就業的畢業生中有80%以上集中於上海、北京及深圳等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國家重點科研、院所,其中大部分工作在當今世界上比較具有影響力的500強跨國性企業。

中科大就業指導與服務中心主任崔獻英說,中科大招生規模適度,使得有限的優質教育資源能向優質的生源集中,培養出稀缺的高質量創新型人才,這是中科大畢業生高質量就業的最主要原因。


大師比大樓還多
── 中科大校園側寫

走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園裡鮮見幾座堂皇氣派的新建築,很多建於上個世紀80年代、90年代的建築已顯得有些陳舊。如果不是刻意提醒,甚至會恍然置身於一所中學的教室。但校園裡那些幾代人熟悉的身影 卻以雕像的形式永久地駐足,梅貽琦先生曾言「大學者,非大樓之謂也,大師之謂也」,在這裡,雙臂環抱、面含微笑的郭沫若,以及靜靜沉思的眾先師們都在無言地提醒著,「這是一所大師比大樓多的學校」 。

大師比大樓還多

今天的中科大正在不動聲色地運籌帷幄、招兵買馬,準備打一場新時期的科技攻堅戰,人才引進成為搶占制高點的重要舉措。 2008年12月,中國大陸出台「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又稱「千人計畫」),連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內,共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入選國家首批20家「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

雖然中科大在第一輪「千人計劃」答辯中有5人順利入選,與清華大學並列高校榜首。但地處合肥,中科大更覺形勢緊迫。「科大正處在一個新的發展階段,與世界一流大學相比,我校最大的差距在人才,最缺的是戰略科學家、教育家和學科領軍人才。儘管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們要把創建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學作為一個目標,這個目標會促使我們在眼光上更高遠一些,心胸上更博大一些,更進一步著眼全球、加大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哪怕實現這個目標要用10年、20年,或者更長的時間,但我們現在就要朝這個目標邁進。」2008年出任科大校長的侯建國院士如是說。

站在科學戰略的最前沿

追求卓越,不斷創新是中科大的精神所在。上個世紀「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的建立,使得中科大能夠一直站立在科學戰略的最前沿。進入新世紀,進行資源的戰略整合,提昇競爭力就成為大勢所趨。因此,中科大在認真研究國內外學科發展態勢、國家需求和科技政策的前提下,提出建設一個國家級的實驗室——「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的計畫,並於2003年的11月獲得大陸科技部批准籌建,將奈米、生物、信息和認知四種技術融合在一起。

擁有「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與「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籌)」,使中科大成為唯一擁有兩個國家實驗室的高校。據統計,學校近年來新增加的8名中科院院士,80多位高層次人才中,80%以上是依託兩個國家實驗室以及火災安全、資訊科技前沿理論與應用、地球與空間系統科學等「985科技創新平臺」培養、引進產生的。依託這些平臺,還形成了7個中國大陸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4個中科院創新團隊和6個教育部創新團隊。此外,學校還擁有5個國家級科研機構和28個省部級重點科研機構,在此基礎上,中科大初步形成了以國家實驗室為龍頭的園區式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成為中國大陸知識創新的重要基地。

一張平靜的書桌

地處合肥,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中科大飽受落後的交通和通訊之苦,現在隨著交通和通訊的日漸發達,中科大反而能遠離喧囂和浮躁,成了一個能潛心向學,安心讀書的地方。有人說,「中科大還能放得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身在合肥,中科大的眼光卻始終是瞄向世界的。原子核物理、原子核工程、放射化學、輻射化學……建校之初,中科大的13個系41個專業都是圍繞以「兩彈一星」為核心的國家戰略目標設置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服務於國家戰略需求,是我們50年不變的原則和傳統。」侯建國介紹說,從「兩彈一星」,到「人才戰略」,再到「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科大一直堅持在超前部署一批前沿技術,加強高技術領域的前瞻性、先導性和探索性研究上做文章,不僅瞄準國家的現實需求,也始終瞄準著國家科技競爭力的長遠需求。

一棵招風的大樹

熟悉中科大發展變遷軌跡的人說,中科大的發展是歷經磨難而後生的奮鬥史。經歷南遷及「文革」等種種磨難,使科大人具有很強的危機意識。

1978年,當改革開放的號角吹起,中科大以大膽創新的精神再度崛起;率先面向世界開放辦學,選拔青年教師和優秀學生赴歐美進修和攻讀博士學位;首創少年班,採用全新的培養模式;創辦中國第一個研究生院;1983年4月興建迄今為止唯一由大學擔綱的科學工程—「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率先實行大學、碩士、博士分流培養和碩博連讀體制。1978年至1988年,李政道先生發起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學赴美留學生,科大學生共考取237人,占錄取總數的25.8%,為全國之冠。無怪乎英國的《自然》雜誌曾撰文稱中科大是「招風的大樹」。

今日的中科大,在量子調控、量子通信、蛋白質科學、奈米科技等專業上,踏實地鑽研基礎問題研究和高技術領域的課題,豐富且發展著科技的內涵。中科大正在努力形成這樣一個局面:以一流學科吸引一流人才,以一流人才推進一流學科建設。例如物理學科在特聘教授的領導下,推動了「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資訊研究部」,並促其發展出特色鮮明的多學科交叉、理論與實驗密切結合的世界知名量子資訊科學研究中心,取得一系列世界矚目的原創性成果。不但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國際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也為早日實現實用化的絕對安全的量子通信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追求創新 卓越至上

50年來,中科大培養的每1000名本科生就誕生了1名兩院院士和700多名碩士、博士,比例居全國之首;僅1980年以後的畢業生中,就有8人次入選全國「五四青年奬章標兵」和「十大傑出青年」;1998年以來,中國科大共有28篇論文入選「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獲奬比例居全國高校第二,在理學類獲奬數居全國第一。理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100%,工學博士點國家重點學科覆蓋率達到40%。

現在,在中科大有兩院院士28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6人,國家教學名師5人。

過去10年間,中科大有近20項成果入選世界性的科技評比,同時也是最近6年連續入選「大陸十大科技進展」的唯一院校;參與《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中的四大科學計畫,共有10個重大專案獲得立項,居大陸高校第一;1998年至2007年,中科大發表的SCI收錄論文累計被引用7521篇,累計被引用61919次,篇均引用率達到8.23次,居所有大學之首。

創建之初,中科大就被註入了一種追求創新、卓越至上的精神元素和特質,並始終成為這所學校文化精神中的核心內容,在50多年的時光流轉中留下揮之不去的烙印。今天的中科大依然堅定地走在通向未來的路上……

取材自《神州學人》2009年第五期



【發明家在中科大】

● 山寨論文剋星

論文抄襲事件此起彼落,可讓老師們傷透了腦筋。如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發了「山寨論文」的剋星;以《中國學術文獻網路出版總庫》作為全文比對資料庫而開發出的「學術不端文獻檢測系統」,只要把需檢測的論文輸入後,系統就可以將其與幾千萬份數據庫內不同類別的文獻進行比對,把文字完全重合的段落描紅標出,最後進行總體統計並列出分析報告。該系統又被戲稱為「論文測謊儀」,目前還在試驗階段。

● 機器人大戰

機器人世界盃(Robo Cup)於2009年的第13屆大賽在奧地利的格拉茨舉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藍鷹隊」奪得仿真2D組世界冠軍,並在服務機器人系列賽事中展示了世界領先的自主創新成果。RoboCup共有來自44個國家和地區的400多支隊伍、2000餘名代表參加了機器人足球、機器人救援和服務機器人三大系列賽事;仿真2D是此次大賽的第一個項目,也是競爭最激烈的部分。

● 語種識別冠軍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2009年「NIST語種識別大賽」獲得「高難度混淆方言測試」冠軍、「通用測試指標」亞軍。 NIST語種識別大賽」由美國國家標準技術署(NIST)組織,是國際上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泛的語種識別評測,自2000年以來已成為NIST主辦的語音技術相關的常規評測專案之一。語種識別是指識別出所給定的任意語音所屬語言的種類,是語音識別關鍵技術之一。參賽單位高手雲集,彙集了包括美國麻省理工大學等15家國際、國內著名語音研究機構。中科大的好成績不但標誌著中國大陸在國際語音技術領域已取得了穩固的全面領先地位;亦彰顯了中科大在種種關鍵技術領域全面擁有了處於國際領先水平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成果,對推動語音技術在各領域的深入應用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轉載自「兩岸犇報」第七期 2009.10


相關分類

相關文件

■主要分類

  1. 內地本科生(港澳台)
  2. 內地研究所(港澳台)
  3. 內地國家證照資格考試資訊
  4. 考生經驗談

■最新文件

  1. 台灣學生選擇大陸學校與學科的參考(■ 夏潮聯合會)
  2. 2013年港澳台聯招成績及錄取相關工作公告(■ 夏潮聯合會)
  3. 2013年大陸高校本科生(大學)‧港澳台聯招考生服務團 [九龍考點](■ 夏潮聯合會)
  4. 2013年 大陸大學 [港澳台聯招]考試 三月開始報名(■ 夏潮聯合會)
  5. 2013年大陸高校研究生 考生服務團 (已額滿)(■ 夏潮聯合會)
  6. 2013大陸「大學本科生」港澳台聯招[香港試點]‧報考說明會(■ 夏潮聯合會)
  7. 2013年 [港澳台生] 報考 [大陸高校研究所] [香港試點]報名須知(夏潮聯合會)
  8. 2011年中國大陸研究生教育各校專業競爭力排行榜(夏潮聯合會)
  9. 2013年大陸研究所 [香港試點] 考生說明會(夏潮聯合會)
  10. 2012年大陸大學港澳台聯招考生服務團(香港九龍)報名[已額滿](夏潮聯合會)

夏潮聯合會
106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TEL:02-27359558/FAX:02-27359035

eMAIL:xia.chao@msa.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