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飢餓中大撈一筆
貿易自由化的騙局與糧食危機
兩岸犇報編輯部編譯
倒行逆施的糧食體系
全球糧價上漲的風暴已經席捲了平民百姓、政府和媒體。小麥的價格在2007年的基礎上增長了130%;僅在去年(2008年)第一季亞洲的糧價就翻了一倍;由於食用油、水果、蔬菜、乳製品和肉類等的價格連續攀升,使得消耗量反而有所下降。從海地到喀麥隆再到孟加拉,已經不斷出現了示威以抗議無力承受的物價。由於畏懼出現政治騷動,世界各國領導人呼籲更多的糧食援助,並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技術以促進農業生產。當糧食出口國閉關自守以確保國內市場的同時,其他國家卻被迫到處搶購。是價格炒作嗎?不是;是糧食短缺嗎?也不盡然。事實上,我們正處於一種結構崩塌的狀態,這是30年來的新自由全球化所導致的結果。
2007年全球農民所生產的糧食高達到23億噸,創了歷史的新高點,比前年足足增長了4%。自1961年以來,雖然世界人口增加了1倍,但糧食產量卻也增加了3倍。沒錯,糧食存量確實降到30年來的最低水位,但是生產的糧食卻足夠養活所有的人。問題在於,糧食不能分配到需要的人的手裏。人類所直接消費掉的糧食未達到世界糧食產量的一半,大部分的穀物被用來喂養牲口和製造生質能源。事實上,通過這些冷冰冰的數字後面,你會發現我們的糧食體系根本上就有問題︰我們把那些用來滋養人類和維持生計的糧食變成了投機炒作和討價還價的商品。現在,個在邏輯上倒行逆施的制度已經到了頭,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把投資者的利潤看得比人民的糧食需求還重要的體制。
饑餓降臨,人們絕望
那些真正掌控世界糧食體系並有責任避免危機出現的決策者,一再重彈一些老掉牙的藉口來解釋當前的糧食危機:如果不是把原因推給乾旱或其他影響糧食收成的氣候因素,就是把責任怪罪到中國大陸和印度人民吃得比過去更多更好而不斷提高糧食需求,又或者歸罪於農地被大量用來生產生質能源等等。當然這些都是問題,但它們絕非是造成當前糧食危機最主要的因素。這些糧食決策者所極力掩蓋的事實是,導致今天的糧食危機的根本性因素其實是自上個世紀50年代以來大力推行的“綠色革命”,以及自70年代以來世界銀行(WB)及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在貧窮國家實行的自由貿易(FAT)和結構調整政策(SAP)雙重作用的結果。隨著90年代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及近來雙邊自由貿易與投資協定( Bilateral free trade and investment agreements)的出現,貧窮國家被迫向跨國農業公司、投機商和那些補貼糧食出口的富有國家(如美國)開放自己的國內市場和出讓土地。貧窮國家肥沃的土地上,生產的不再是滿足當地市場需要的糧食,轉而為西方的大超市生產各種熱帶經濟作物,如咖啡、鳳梨等。今天,發展中國家中約有70%的國家全靠進口滿足糧食需求。據估計,全世界有8.45 億人口正在挨餓,80%是小農。
因此,可以說,農業政策已經與滿足人們的糧食需求這個最基本的目標脫軌了。饑餓降臨,人們絕望。聯合國糧食規劃署估計近來糧價的上漲將導致另外1億人挨餓。多年來世界銀行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一再向各國宣稱,一個開放的市場能為其糧食生產和分配提供最有效的體系。然而今天,世界上的窮國卻被迫跟那些正洋洋自得的投機者和貿易商一起競標糧食。為避開下股市衰退和信貸緊縮,對沖基金和其他來源的熱錢投入數十億美元到糧食市場,導致糧食庫存對窮人來說根本遙不可及。據統計,投資基金控制了全球最大的小麥貿易市場的50-60%;投入在買空賣空的大米和小麥期貨市場的投機資金,從2000年的50億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1750億美元。
如今,形勢十分嚴峻。幾十年前的海地還是一個自給自足的稻米生產國,但是為了取得外國貸款,特別是1994年IMF的一攬子融資條件被迫開放市場。美國廉價大米(因為政府補貼和行賄)趁機大量傾銷海地,使得當地生產的大米徹底被淘汰。去年迄今,國際米價上漲了50%,海地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因而不斷有人上街遊行,甚至冒著生命危險乘船偷渡到美國。在西非從毛利塔尼亞到布吉納法索,糧食抗議層出不窮。這些地方的稻米生產被結構調整方案和糧食援助傾銷所摧毀,致使當地居民任由國際市場擺佈。在亞洲,即便就在去年,世界銀行還不斷向菲律賓人民保證,國際市場可以完全供應他們的糧食需求,沒有必要自行生產稻米。然而現在,菲律賓政府卻幾近絕望:供應國內的糧食補貼幾乎耗盡,而國際市場糧價的飆升使之無能力進口足夠的糧食。
在糧食危機中大撈一筆
誰從全球糧食體系受益或受害,已經真相現大白。糧食生產的基本要素是土壤,但是糧食工業體系卻染上化學肥料的毒癮,為了維持糧食收益不惜侵蝕土壤,它必須吸食越來越多的毒品才能活下去。在當前糧食供應緊縮的情況下,那些控制著全球化肥市場的少數財團正可以予取予求。例如,控制著全球大部分磷肥和鉀肥供應的美國“嘉吉集團”(Cargill’s Mosaic Corporation),從2006年以來每年獲益成倍數成長。世界上最大的鉀肥生產商,加拿大的每年盈餘超過10億美元。儘管化肥的獲利可觀,但對於像嘉吉這樣的跨國財團而言,這只能算是副業,它更大的利潤源於全球的農產品貿易,並與其他大公司聯合壟斷了主要市場。2008年4月14日,嘉吉宣佈2008年第一季的農產品貿易盈利比去年同期增長86%。事實上,所有的糧食貿易商去年得盈餘都創歷史新高。邦奇集團2007年第四季的盈餘增加了2.4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77%。世界第二大糧食貿易公司ADM,2007年的上報盈餘達22億美元,增長了65%。亞洲主要的糧食貿易公司泰國的卜蜂公司2008年的收入是2007年的237%。
全球幾家最大的穀物商利潤增長情況表:
公司 2007 年盈餘(百萬/美元) 比2006 年增長的百分比(%)
嘉吉 (美國) 2,340 36%
ADM(美國) 2,200 67%
康尼格拉集團 (美國) 764 30%
邦奇 (美國) 738 49%
來寶集團 (新加坡) 258 92%
丸紅株式會社(日本) 90 43%
此外,本身也是糧食貿易商的大型糧食加工集團也有不少進帳。雀巢公司2007年全球的銷售和營利漲了7%,聯合利華也差不多。糧食貿易公司也沒有虧待零售商,英國的特速購(Tesco)超市自2007年盈利創紀錄地上漲了12.3%,其他主要零售商如法國的家樂福和美國的沃爾瑪的糧食銷售也是他們利潤攀升的主要因素。就連控制了1/3的墨西哥糧食銷售的沃爾瑪墨西哥分公司,在2008年第一季的利潤也增長了11%,與此同時墨西哥人卻因為吃不起玉米餅而上街抗議。
全球糧食鏈中幾乎所有的玩家都在糧食危機中大撈一筆。種子和農化公司的表現也很亮眼,世界上最大的種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2007年總利潤上升了44%;第二大公司杜邦2007年經營種子盈利上漲了19%;作為最大的農藥生產廠和第三大種子公司的先正達(Syngenta)2008年第一季盈餘增長了28%。這種創紀錄的利潤與這些跨國公司正在炮製的、非一次性暴利的供需失衡無關,相反的,這些中間商人從全球化的糧食體系獲利,反映出一種極端的權力。糧食貿易公司正通過它的全球營運,密切的介入支配當前糧食體系的貿易規範,並緊緊地掌控著市場以及更為複雜的金融體系,藉以將糧食危機轉化為賺錢機會。不管多麼昂貴,人們總得吃飯。
反思糧食政策是當務之急
當前搖搖欲墜的全球金融體系對糧食市場的危害更大,從2007年開始的美國次貸危機讓情況變得更加嚴峻。正如人們所理解的,全球金融體系其實是「國王的新衣」,世界經濟所背負的債務沒人還的起。當前的事實是,不管是IMF,還是世界銀行的當權者,或者是強權國家的領袖,都沒有人願意為瀕臨破產的金融體系採取必要的措施。
糧食危機的核心也在於此:被意識形態所操弄的政治菁英強迫各國開放自由市場,其結果卻讓部分鉅賈、投資和投機商從中牟取暴利。大部分國家已經喪失了自給自足的能力,這種失能通常還伴隨著腐蝕國家和貿易體系的貪污。這一切在在都表明了,新自由主義已經失去它的合法性,今天的糧食危機正是幾十年來貿易自由化的直接結果,我們必須與之全面決裂。現在,必須採取的行動是降低糧價,並把它送到需要的人手裡。同時,我們也要大幅度的改變農業政策,使全球的小農都能擁有土地,並以此為生。農業政策應該更多的關注、支持和保護農民、漁人和其他生產糧食來養家糊口、供應在地市場和城市人口的人,而非只關注和支持商品市場和鉅賈的利益。換言之,我們需要糧食自主:由小農和漁民們自己定義和推動的糧食主權。
全世界反對當前糧食體系的遊行和運動經常是被國家機器、跨國公司與服務其利益的主流媒體暴力地壓制與扭曲。還有一線生機,情況是可以扭轉的。各國政府應該傾聽農民組織對解決當前糧食危機的具體建議,已經有些國家的農業政策開始朝糧食自主轉向,其他國家也開始質疑推動自由貿易的根據。站在全球糧食政策金字塔頂端的新自由主義鷹派已經信用破產,現在由草根民眾發起的糧食主權和土地改革運動是該取代他們的時候,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們脫離水深火熱的危機。
資料來源:http://www.grain.org/articles/?id=39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