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
參考分類:兩岸學生交流/ 相關文件: 夏令營 台青年夏令營北京行:還以為你們是人民公社呢(王昭(人民日報海外版記者)) 其他資訊: |
7月11日,兩岸營員在開營儀式上合影。當日,由中華全國臺灣同胞聯誼會主辦的200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在北京中山公園開營,本次夏令營的主題為“龍脈相傳·青春中華”。這是繼2004年之後全國台聯連續第二年舉辦這樣超大規模的夏令營活動,共有來自臺灣島內、香港、海外及在大陸求學的臺灣學生1123人參與。 新華社記者 汪永基 攝 |
7月15日,“全國台聯2005年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北京總營落下帷幕。結束了5天的青春之旅,1000多名營員又陸續奔赴不同的地方分營。在告別現場,營員們登車又下車,與已經熟稔的北京夥伴緊緊擁抱;將營服彼此傳遞,用各式各樣的字體簽上自己的大名;急匆匆地尋找朋友,彼此留下聯絡方式……離別使他(她)們的眼眶裏噙滿淚水———
5天來的臺胞青年夏令營生活,不但讓他們獲得了朋友和友誼,更使他們體會到來自歷史的厚重,刷新了他們對北京的印象,5天來的同行更拉近了他們與祖國大陸的情感距離……
“歷史的教訓不能忘卻”
今年是抗戰勝利60周年。參觀盧溝橋抗日戰爭紀念館是夏令營的一項重點活動。
參觀前,一位來自清華大學的志願者對記者說,自己很關心也很擔心臺灣同學對展覽的看法。臺灣畢竟被日本佔領了50年,日本在臺灣社會留下的影響至今可見,長期生活在這樣環境裏,臺灣年輕人會怎樣認知那段歷史,對於60年前的腥風血雨,他們能否與我們感同身受?
11日下午細雨濛濛。營員們來到抗日戰爭紀念館,參觀《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周年》大型主題展覽。
從“民族危急救亡興起”到“國共合作共赴國難”,從“日軍暴行慘絕人寰”到“浴血疆場民族壯歌”,從“歷史勝利巨大貢獻”到“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營員們簇擁在講解員身邊,對於60年前的那段歷史記錄靜靜地聽,細細地看,並且不時舉起相機攝下眼前的抗戰實物和照片。
在“日軍暴行慘絕人寰”展廳,大家被震撼了。照片中記錄的是日軍欠下的筆筆血債,展廳中陳列的是侵略軍殘害中國軍民的刑具原品。參觀的隊伍緩慢地移動。“好慘好慘!”有聲音在說。有的營員甚至扭過頭去不敢再看。
走出展廳,臺灣大學的邵匡執長出了一口氣:“說實話,心情一下子變得好差。日本人的行徑實在是太噁心了。我真不曉得臺灣怎麼會有人跑去參拜靖國神社,真搞不懂他們在想什麼。”
“過去我們關於這段歷史的瞭解只是來自書本的敘述。我們並不知道這場戰爭對中國人民到底造成了怎樣的傷害。今天我的感受真是滿強烈。”台中健康暨管理學院的徐薇(女貞)說。
臺灣銘傳大學李茂源的看法理性,得到在場不少同學認同:“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時候回顧歷史,我們看到了侵略的可恥和戰爭的殘酷。仇恨也許可以化解,創傷也許可以彌合,但歷史的教訓不能被忘卻。”
“原來你們這麼現代化”
“我們還以為你們還是人民公社,大家都吃食堂呢。”“北京看來並不比臺北落後啊!原來你們這麼現代化!”
在營員和來自北京高校的志願者之間,記者聽到不少這樣令人頗感意外的問題和對話。
臺灣年輕人何以對大陸有這樣的印象?“我們中學課本裏有關大陸的部分好多年也沒有改過,”中華藝術學校大眾傳播科的林昱伶告訴記者:“而且有關大陸的部分現在越來越少,因為要求我們多修有關臺灣本地的知識。”
“在電視裏看不到有關大陸的內容嗎?”
“有。比如《大陸尋奇》,介紹大陸的自然風光啊,旅遊啊。有好多這樣的節目。”臺灣義守大學的一位男生說。“不過我從連戰來大陸的新聞裏看到,長安街非常非常地寬。”
“我知道大陸的現實和我們書本上寫的不同,但是這麼多年我們都是這樣被教育的。你明白吧?”林昱伶邊說邊用手指指腦袋。
參加夏令營的孩子有不少是初次來大陸。島內關於大陸資訊的閉塞使他們對這裏的認知發生了偏差。不過游頤和園、看街景、參觀北京城市規劃館……夏令營活動很快改變了營員們對這裏的看法。
“好現代啊!不可思議。”參觀了北京市規劃展覽館,瞭解了北京城市規劃的今昔,新竹師範學院的陳怡庭忍不住讚歎。
“以前對北京的印象主要來自一小段一小段的電視節目,很零散的。這次來看,北京真得滿現代的。路好寬,建築規劃比起臺北也要整齊得多。”臺灣大學醫學院的莊曜禎說。
臺灣大學三年級的邵匡執參觀每一處都很認真:“高中時我就想來大陸看看,現在終於如願以償。這裏的每個地方似乎都有一個故事,一段歷史。臺北不是這樣。”
“這樣我覺得親近些”
5天來,陪在營員身邊、料理營員生活的除了工作人員,還有一批來自北京高校的大學生志願者。相近的年齡和一樣年輕的心靈使來自兩岸的青年學子一下子就靠得特別近。
和林昱伶住在一起的是個北京小姑娘。兩個人在一起要好得很。在她們的房間記者看到,原本分開的兩張床被拽到一起,緊緊貼著。“是我挪過去的,”昱伶說:“這樣我們睡前聊天就比較方便,這樣我覺得親近些。”
記者正和昱伶聊天,她的室友和幾個臺灣女孩回來了。明明是北京女孩,但昱伶室友說起話來儼然是臺灣普通話的腔調。幾個臺灣女孩說話時也分明掛著北京話的兒化音。記者問起個中緣由,大家都笑了:“可能是天天在一起就相互感染了吧。結果你像我,我像你。”
白玉是來自清華大學的志願者,一位文靜淡定的姑娘。她告訴記者,僅僅2天,自己就和臺灣同學成了很好的朋友:“我們在一起聊得很多,聊專業,聊以後個人的發展。我發現,除了對敏感的政治問題的看法,他們和我們真的沒有什麼不同。”
“他們的問題好多。比如當他們知道你並不是家裏的獨生子,就會馬上問大陸不是實行計劃生育政策嗎?我就會從資源和生產力延續的角度跟他們解釋,為什麼要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及在什麼條件下有些家庭可以再要一個孩子。”
白玉說,臺灣同學對她的解釋很尊重,也表示理解:“大家在一起溝通其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
採訪夏令營的這幾天,營員代表王乃雯在開營式上的發言一再浮現在記者腦海裏:我來這裏,是因為相信我們可以拋開一切無關緊要的事情,單純地和新認識的朋友談天說地,把酒言歡。我來這裏,是因為我相信那一灣淺淺的海峽,不是遙遠的距離……
拋開一些不必要的包袱,互致青年的熱情和坦誠,在不經意間發現原來我們真的沒有什麼不同,我們彼此的距離並不遙遠———在兩岸仍被那條淺淺的海峽分隔的今天,或許這就是兩岸青年交流的最真實的意義。(記者 王昭)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