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導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一月 29, 2002 | 報導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已關閉迴響。

文/張正

▓報導攝影的理論與實踐

【記者張正桃園報導】正當全台灣幾近喪心病狂地耽溺於「樂透」,第一屆「報導文學營」昨天進入以「報導攝影」為主軸第三天的課程。

曾任《人間雜誌》圖片編輯、學院出身的蕭嘉慶,認為「新聞攝影」與「報導攝影」之間,有著嚴肅的區別。他說,前者只是獵取一時的鏡頭,通常以單張照片呈現;後者則是長期且深入地針對所關心的議題,拍攝出一組能說故事的照片。所以,「報導攝影」可以說是「新聞攝影」最高表現。

蕭嘉慶說,一個優秀的報導攝影者,不但是現場的紀錄,同時也是事件的參與者、運動的實踐者,因此會對於所拍攝的議題進行「積極詮釋」。目的在於將事件的真相與自身的觀點傳達給不在場的人。

有學員問到,當攝影者遇到危難的場景時,是該馬上拿起相機拍照?還是立刻上前搭救?擔任駐營作家、長期從事工運的前立報主編汪立峽說,為了不在相片中加入原本不存在的元素,如果是他,他會先拍照,再上前搭救。不過他強調,在某些情況,一時的救援是無濟於事的,因為危難的造成,往往根源於體制;報導攝影的意義,在於以誠懇的現場照片啟發不在場的人,不應期望他有解決全盤問題的能力。

曾在《人間雜誌》擔任六年編採的李文吉認為,報導攝影和報導文學一樣,也是具有立場和批判意識的。如何從照片中讀取訊息?李文吉以一張西班牙共和軍對抗獨裁政府時的幻燈片為例,幻燈片上的一名共和軍在空曠的戰場上,正好被遠方敵軍一槍擊斃,而攝影者以近距離取得鏡頭。他說,這位攝影者正好在共和軍身旁,而他之所以就在旁邊,因為他們和共和軍一同作戰。

也是《人間雜誌》出身的鍾俊陞、蔡明德、侯明聰接著拿出大量幻燈片,以看圖說故事的方式訴說照片背後所包含的種種細節。鍾俊陞說,了解事件背後的成因,才能拍出好的作品,也因此,一個好的攝影者不但能夠預知事件的發生,也能將照片的解讀方向導引至他認為的正確立場。

▓學員的反應

【記者張正桃園報導】親眼見到以紙筆和相機為台灣底層人民伸張正義的講師、親耳聽到他們當年的激情和今天的無奈,在《報導文學營》待了三天之後,一位年輕女學員說:只怕,我回到台北之後就忘記這些了!

這次前來營隊的講師,多半是當年在《人間雜誌》工作的老戰友,他們現在或許各謀營生,但是熱情並未消退。在《人間》大家長陳映真的號召之下,這次幾乎全員到齊,有的當講師、有的當義工,有的全程擔任駐營作家,每天課程結束之後和學員們談到深夜。一方面老友相聚,一方面傳承理念,同時,也在與新一代的互動中重新尋找力量。

而學員們聽著精采的採訪過程以及背後社會改革的熱切,多半感受到強烈的衝擊。有的遺憾生不逢時,未能躬逢其盛;有的遺憾自己是女生,不方便四處跑新聞;但也有人坦承,或許在離開營隊回到原先的生活之後,這些天學到的觀念、想要立即去做的衝動,很可能快速散去。

為了不讓熱情散去,有的學員計劃試著創作,有的提出開辦網站的計劃,有的希望主辦單位能有後續的小型研習班,持續凝聚力量。擔任講師的藍博州也說,已經有學生主動要求他開辦「報導文學補習班」。

昨天下午的最後一堂課,擔任駐營作家、三天來一直待在營隊的原住民盲人作家莫那能起身要求發言。他表示,過去靠著《人間雜誌》的努力,例如原住民雛妓問題等許多不為人知的苦難,才漸漸受到社會重視,他要再次「謝謝《人間》」!他有感而發地表示,他要唱一首當時為受難原住民姊妹寫的詩《鐘聲想起時》:當老鴇打開營業燈吆喝的時候,我就彷彿聽見教堂的鐘聲……再敲一次鐘聲吧,牧師,用您的祈禱贖回童真的靈魂……

唱著唱著,莫那能開始哽咽,漸漸泣不成聲,伏桌痛哭。聽著厚重而悲傷的歌聲在偌大的教室裡迴響,許多學員也默默潸然、頻頻拭淚。如同莫那能自己所說的:這首詩無關於文字,是痛。

(本文同步刊載於台灣立報)


本文原分類:[島內營隊活動][第一屆]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