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WTO後的產業衝擊和勞工就業(綱要)(2)

一月 3, 2002 | 進入WTO後的產業衝擊和勞工就業(綱要)(2) 已關閉迴響。

文/陳福裕

貳、架構在後冷戰體系下的WTO

  根據上述的分析,我們可以理解,戰後在冷戰架構下的資本主義發展,是以「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同盟」的內向型積累,以及,在跨國壟斷資本資支配下的「新世界分工」體系的新殖民主義擴張為二個主要的面向。這種架構在冷戰體系下的資本主義特殊發展,在對抗社會主義陣營、防止第三世界人民反帝民族解放運動的擴大化的前提下,一方面既要容許並「維持」個別民族國家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積累;一方面又要為跨國壟斷資本打開世界商品市場及資本市場,滿足其擴大和積累的內在趨力。這兩個面向既存在著互相依存、互為條件的關係,也存在著對抗性的矛盾關係。因此,作為世界貿易組織(WTO)成立的背景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停滯,以及各民族國家之間的貿易爭端,便是必然的發展。一旦做為世界資本主義體系的對立面的蘇聯社會主義集團瓦解,這種對抗性的矛盾關係就無法再藉由外部化來表現為兩個體制之間的鬥爭,從而取得暫時性和緩和統一。

  以1987年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為契機,於1995年正式登上歷史舞台的WTO,正是以上述的發展為背景和條件,試圖在蘇聯解體、美國成為世界一元超強的獨霸體系之下,進一步解散「國家壟斷資本同盟」,解消國家壟斷資本在一國內部的支配性地位,為跨國壟斷資本建構一個任其自由進出、無限制積累的安定的世界新秩序。這種透過美國世界霸權所推動和促成的壟斷資本全球化,非但不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解決方案,恰恰是其矛盾激烈化的表現形式。

一、WTO的基本策略:

以「自由化」(Liberlization)排除貿易及投資障礙,制訂:

「與貿易相關的投資協定」(Trade-relatedInvestmentMeasures,TRIMS)禁止發展中國家對外國投資者制訂自製率、外銷比例等規定;

「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Trade-related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TRIPS),利用先進工業化國家技術優勢,永久化發展中國家的技術依賴,鞏固其「依賴-支配」的剝削關係;

「勞務貿易協定」(GeneralAgreementonTradeinServices,簡稱GATS),以方便跨國壟斷資本進入國際銀行、保險、電訊、醫療、學校、廣告、零售等勞務市場;

此外,還有農業貿易的協定用來限制國家對農業的保護、價格平準和出口補貼。一方面解決帝國主義國家的農業剩餘,一方面鞏固並擴大跨國農產公司和大型全球食品公司的支配地位。

透過「去管制化」(Desrigulation),掃除關稅或非關稅貿易障礙,「剷平基地」(levelplayingfield,意喻創造平等競爭環境),逼使發展中國家的政府取消一切對當地經濟的保護政策;

推動「私有化」(Privelization),解消國家壟斷資本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擴大民營壟斷資本(主要是跨國壟斷資本)的資本市場。削弱國家職能,削減社會福利支出;

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成員國之間展開「貿易投資多邊協定」(MultilateralAgreementonInvestment,MAI),制訂方便於外國投資者資金進出各國國境的相關規定。發展中國家無緣參加上述協定的談判過程,卻必須背負其協議實施的直接代價。在MAI的規定下,禁止各國政府以低於其本國人民的條件對待外國投資者和投資案(所謂「國民待遇」),不得規範外國投資者可擁有的資產,也不能實施僅有利於本國企業的經濟協助計畫,更不能要求外資雇佣本國幹部的比率。其目的是在創造有利於跨國企業無限制的、壟斷性的支配各國政府以及全球經濟活動的條件;

強化帝國主義國家對IMF-WB的控制。利用發展中國家對先進工業化國家的資本依賴、技術依賴和市場依賴以及嚴重的債務危機,以世界銀行的貸款和IMF的結構調整方案為利器,強行在債務國家推動私有化、自由化和削減國家支出(特別是社會福利、教育和醫療等財政預算),強迫貨幣貶值、取消出口補貼、降低進口關稅;強迫債務國開放內部市場,開放資本、商品、勞務和專業人員的國際流通;推動流血性輸出,以提高債務國的償債能力。


本文原分類:[思想評論][國際反帝運動][反全球化運動][陳福裕相關][進入WTO後的產業衝擊和勞工就業(綱要)]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