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13
帝國主義簡論(1)──一、語原與歷史
十一月 13, 2001 | 帝國主義簡論(1)──一、語原與歷史 已關閉迴響。
一.語原與歷史;“帝國主義“一辭,出自古代史中帝制羅馬的“皇帝國家“(“imperium“)。指在羅馬軍團的武力征服下以羅馬法為基礎建制而成的統治領域稱為皇帝國家。而以組織,維持,並強化此等往往包括多種異民族異疆域的“皇帝國家“為目的的國家活動,當時被概稱為“帝國主義“。
但這種古代政治用語,到了1870年代後半,當英國資產階級對國政的全面主控局面出現了之後,才變成一般性的用語。原來,全面掌權以前的英國資本家階級,向以“自由主義“為抗爭封建貴族階級的意識形態,當時該階級甚至針對封建王朝(16~17世紀)海外經略的成果—殖民地,稱其為「緊縛在國民脖頸上的石臼」而時常攻擊。但當完全掌權了之後,一轉而全面支持殖民地體制的擴張和強化的政策。“帝國主義“一詞也從此變成以武力為後盾的擴張主義和殖民主義的代名詞。開始在十九世紀後葉的英法德,等列強的政治新聞中出現。不過嚴格地說,至此為止的“帝國主義“用辭還是屬於一種「社會學」概念。在其涵蓋下歷史上有過古代帝國主義中世帝國主義,近世帝國主義等。
1880年代,歐洲的幾個國家都先後完成了產業革命和工業化,確立了以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為主導性組織原理的國民經濟體。開始積極投入不同於晚期封建王朝的重商主義的,新型態的殖民地爭奪戰。如:1882年英國正式統治埃及;1884年德國的殖民事業部門開始運作;同年英法兩國分別佔領南太平洋的新幾內亞東部;美國強租夏威夷珍珠灣;中法戰爭;美國資力主控下巴拿馬運河起工;1885年比利時宣佈把剛果編入王室所有地;1886年英國併吞緬甸;1887年,法領印支聯邦成立;1889年義大利佔領索馬利亞;1894年荷蘭佔領隆波克島;同年日本發動了中日甲午之戰;1895年日本取得台灣為第一個海外殖民地;同年法國佔領馬達加斯卡島;1898年美西戰爭;1899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同年至1902年南非英布戰爭;甫跨入20世紀,1904年日俄戰爭;1910年日韓合併。以上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所謂的「國民國家」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原理和發展不均衡原理的驅動和制約之下,顯示在國際政治領域中的「膨脹軌跡」。資本主義新生產力甫佔住了歷史舞台,便暴露出新時代的新野蠻主義,以大量的破壞流血和死亡作為唯有勝者能獨享的「進步」的代價。至此時期“帝國主義“以「使用國家武力向境外擴張本國的支配圈和利益圈的國家行為」為一般性的的界說頻繁出現在二十世紀初葉國際社會的評論文章中。
本文原分類:[思想評論][國際反帝運動][個人言論集][帝國主義簡論][反帝理論][林書揚相關]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