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有權建立安全縱深

十一月 26, 2013 | 東海防空識別區,中國有權建立安全縱深 已關閉迴響。

文/兩岸犇報59期社評

上個週末,當全球戰略專家還聚焦於中共十八大三中全會,並對全會決議設置協調軍事、情報和國內安全架構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提出各種戰略解讀的喧鬧聲中,大陸國防部冷不及防的對外公告了「東海防空識別區」,氣定神閒的將日本宮古島以西,包含東海中線和釣魚台群島在內的空域納入警戒區,引發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這是北京當局捍衛中國主權和領土領空安全的新舉措,也是對日漸強化的「美日軍事同盟」新冷戰圍堵戰略的嚴正回答。雖然,北京當局一再地強調此舉是有效行使自衞權的必要措施,並不針對任何特定國家和目標,亦不影響有關空域的飛越自由。但還是引來日本包括首相安倍晉三、防衛大臣小野寺五典、外務大臣岸田文雄等官員的輪番叫囂,反復宣稱中國的「危險行動」可能引發「不測事態」;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更聲稱,日本「控制」的釣魚島適用於《美日安保條約》,中國的這一聲明將不會在任何方面改變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行動。

事實上,「防空識別區」的設置並不是什麼新鮮貨,美國自己就是始作俑者。早在上個世紀五〇年代,為了防範來自蘇聯戰略轟炸機的入侵,美國和加拿大就聯手泡製了「北美防空識別區」,將任何未被授權在這個區域上空飛行的航空器視為威脅,必要時由戰鬥機進行攔截。除此之外,美國還擁有「阿拉斯加」、「夏威夷」和「關島」,以及「911事件」後所建立的「華盛頓特區」等防空識別區。目前,全世界有20多個國家都劃定了「防空識別區」,東海周邊國家也不遑多讓。在上個世紀六〇年代末,日本和南韓就利用中共即將進入聯合國,極力爭取區域和平環境的時機,各自劃定了「防空識別區」。2013年5月,日本更旁若無人的將其「防空識別區」全面覆蓋200海哩經濟海域,往前推進到距離中國大陸沿海僅130公里的空域。

中國大陸由於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理條件,是全球少見將全國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和工業產值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暴露在沿海數百公里內戰略前線的國家。上個世紀六〇年代,越戰爆發,美國加強對中國的戰略圍堵,有鑒於東南沿海脆弱的防務系統,毛澤東曾經史無前例地提出「大分散、小集中」,要「依山傍水扎大營」的三線建設戰略,將沿海的工業向西部和西北部搬遷。此舉,雖然為中國大陸建立了一個相對安全的戰略後方,奠定今天西部大開發的工業基礎,但也因深山大溝,交通不便,付出了國民經濟停滯的代價。歷史告訴我們,委屈向來不能求全,落後就要挨打。如果說,當年的三線建設「備戰體制」解決了中國人「挨打」的問題,那麼改革開放30年的和平發展機遇,無疑是解決的中國人「挨餓」的問題。今天的中國政府,有權利也有責任,為建立13億人口建立戰略縱深,為東亞和平提供保障,容不得強權國家對此說三道四,顛倒黑白。

近年來,日本在美國「亞洲再平衡」戰略錯誤訊息的鼓舞下,一再地利用中美兩國關係的戰略競合,從中擴張軍備,修改和平憲法,重蹈軍國主義的覆轍;美國也因綜合國力衰退,無力獨自承擔東亞防務,轉而到處兜售軍火,重新武裝東亞國家,對中國進行軍事圍堵,將地區形勢推向戰爭邊緣。這是美國霸權主義在執行「戰略撤退」前的「戰術激進」,其意圖在於製造地區軍事緊張,瓦解東亞區域一體化進程,為自身的戰略利益延命的危險舉措。

此舉,無疑是以東亞的和平與穩定為犧牲,以東亞人民的安全與福祉為代價,是對東亞國家受侵略歷史的再一次踐踏。我們誠懇地呼籲島內朝野,不要再隨風起舞,拿台灣2300萬人民的血肉之軀作為美日帝國主義的戰略棋子。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台灣人民的福祉,也是東亞和平的保障,面對佹僪多變的世局,一定要認清方位,把握大局,早日簽訂「兩岸和平協議」,台灣與其做為帝國主義戰爭的旗手,不如成為鞏固東亞和平與安定的推手。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