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犇報專題】東拉西扯,回顧2012年的十件大事(七)──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

一月 13, 2013 | 【兩岸犇報專題】東拉西扯,回顧2012年的十件大事(七)──朝鮮成功發射「光明星3號」衛星 已關閉迴響。

文/編輯部

朝鮮於12月12日用「銀河3號」火箭成功載運「光明星3號」衛星,準確進入了地球軌道。這是繼2012年4月發射衛星宣告失敗後又一次的嘗試,朝鮮的發射行動招致了來自世界各國家的壓力。雖然朝鮮方面強調,這顆衛星的目的在於和平利用宇宙空間的用途,但美國、日本和韓國卻並不這麼認為,除在朝鮮衛星發射前盡量貶低其成功的可能性,而當衛星發射成功後則強烈表示不滿,直指這是一種挑釁,強調朝鮮所發射的是能運載核子彈頭的導彈。日本甚至恐嚇要用美國供應的殺人武器「愛國者」導彈將衛星擊落。

根據聯合國1874號決議要求,朝鮮不得進行任何基於彈道導彈技術的發射活動。然而,在技術上運載火箭與遠程彈道導彈並沒有明確的界限,主要航天強國都曾採用了將彈道導彈直接改進為運載火箭的發展路線。同時,朝鮮的導彈技術自上世紀80年代起便一直與伊朗分享研發成果,這也是美國始終對朝鮮滿懷戒心的另一層原因。

以朝鮮的綜合國力而言,發展導彈技術的代價是很高昂的,堅持發展與展示導彈技術,無疑與美國入侵伊拉克,剿滅海珊政權的手段緊密相關。在2001年911事件後,華盛頓宣布了一系列邪惡軸心國名單,並以宣稱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為由,於2003年發動第二次波灣戰爭,即便巴格達一再否認,聯合國武檢團亦找不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的證據,仍舊難逃斬首命運。有鑑於此,朝鮮面對導彈與核武器問題,始終抱持頑強自恃的態度,一定程度來自於困難的國際處境。

過去朝鮮可以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拒絕美國的糧食援助,堅持發展火箭和衛星技術,就是因為朝鮮在常規武器上已經與接受美國軍事援助的韓國出現了代差。發射火箭,實質上就是在測試遠程導彈技術,如果朝鮮未來再實現核武小型化,那麼遠程導彈配合核彈頭就可以形成巨大的核導彈威懾力,不但可提高在國際社會討價還價的籌碼,亦有鞏固國內的政權合法性和增強戰略影響力的作用。可以想見的是,日後一旦上了談判桌,美日韓也必定更樂於接受朝鮮開出的價碼,而不僅僅只是一些糧食援助而已。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政治評論][其它政治評論]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