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狐入侵》的背後──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的中國圖像

四月 20, 2010 | 《天狐入侵》的背後──美國好萊塢電影工業的中國圖像 已關閉迴響。

文/江英士

據報載好萊塢即將在今年的11月份上映一齣老片重拍的電影「RedDawn」,在台上映的中文片名叫《天狐入侵》。原片是1984年由米高梅(MGM)發行,描述蘇聯和古巴聯軍入侵美國中西部的故事。事實上,從「RedDawn」(赤色黎明)的英文片名,就能猜想出電影產生的時代背景──美蘇冷戰。

1980年雷根當選美國總統後,一改七十年代以來美蘇冷戰日趨和緩的氣氛,提出了與蘇聯全面對抗的「雷根主義」,主張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以及意識形態等方面對蘇聯進行遏制。及至1984年底雷根的第一個任期為止,這個被稱為「新冷戰」的對抗形勢達到了高峰。

與此同時,蘇聯對於美國的遏制亦毫不讓步,它在入侵阿富汗的戰場也正進入激烈的戰鬥,並且不斷地往該地增兵。因此,好萊塢在當時以蘇聯入侵美國本土為題材的戲碼並非空穴來風,或只是出於編劇與導演的想像,《天狐入侵》承擔著宣揚雷根主義的任務──以對抗防取代圍堵。於是,雷根主政時期的美國國策就表現為對內減低富人稅、鎮壓勞工運動,對外進行直接、間接的軍事干預與擴張。

尋找新敵人

當然,隨著蘇聯的瓦解,這部即將上映的老片重拍失去了它的敵人,原本美蘇兩強對峙的世界格局,現在只剩下美國單極稱霸。少了在現實世界的宿敵,只好硬生生到虛擬世界尋找新的威脅,這就是為何在過去的20年裡,好萊塢所形塑的「敵人」不是外星人,就是外星蟲。不過,為了延續該片的基調,必須有一個「真實」的敵人在美好的清晨入侵並占領美國中西部,所不同的是,這次好萊塢找上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據報載,新片裡的解放軍不但佔領美國本土,還任意的欺凌美國人,同時張貼告示、發布通緝令,追捕反抗的美國人,並實施日常用品配給制度。如果說當年的《天狐入侵》是冷戰思維下的必然產物,而2010年重拍的《天狐入侵》則是反映了美國極右勢力的「後冷戰症候群」,在顧盼之際,非得活生生打造出一個「現實」的敵人,藉以重塑自身存在的價值並安撫焦躁不堪的神經。

事實上,好萊塢電影不但是美國觀眾看世界的窗口,在一定的程度上,它也是對外塑造美國自身形象的媒介;同時,好萊塢電影還扮演了宣揚美國意識型態的角色。1961年甘迺迪政府就曾經發給好萊塢一份備忘錄,明確要求美國電影必須配合政府的全球戰略,所以好萊塢電影這次以中國大陸作為新敵人,並不會讓人感到意外。

被妖魔化的中國

早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默片時代,美國人眼裡的中國圖像就是愚昧、落後和腐朽的象徵。1894年,默片《華人洗衣鋪》裡的華人就是一個罪犯;1920年代的影片《面紗》,中國軍閥滿臉橫肉、目光呆滯、言語粗魯,強化了影片中白人的優越感;從1913年到1980年代初的七十年裡好萊塢更先後拍攝了多達14部以傅滿洲(Dr.FuManchu)這個被醜化了的中國形象為題材的系列電影。此外,國共內戰結束後,中國又總是在好萊塢電影中與偷渡、走私、輕重武器外流、腐敗等脫不了關係。

晚近在處理「中國題材」上最有爭議的一部好萊塢電影,就非米高梅公司在1985年拍攝的唐人街影片《龍年》莫屬。在該片中所呈現的唐人街,依舊是黑幫活動猖獗,殺人越貨事件層出不窮的地獄。及便是在2009年災難電影《2012》這部情節老套只是賣弄聲光效果的影片裡,中國圖像雖然被當成「最後救贖之地」,但那也不過是世界毀滅之後,西方各國工具性的選擇。真正解救世界的,並不是中國的科技與文明,而是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惟利是圖的刻板角色,片中的幾幕解放軍冷酷無情的形象仍然延續了好萊塢的「傳統」。

沒有新敵人就沒有新武器

新敵人為什麼是中國呢?這當然不是美國人的突發奇想。25年前的《天狐入侵》如果是一種預言,那麼它預告的並不是影片的內容本身,而是一種「對抗」意識。透過外部敵人的塑造,雷根政府將經濟危機帶來的內部矛盾外部化,並藉以製造輿論,說服國會撥款研發和製造更先進的武器。不斷擴大的軍備預算與武力介入他國事務,拯救了美國的軍需工業,也帶動了美國國內的經濟發展。美國終究沒有受到蘇聯的入侵,解體的反而是蘇聯本身以及所建立的「鐵幕」,同時美國也在過程中成為綜合國力與影響力達到歷史新高的世界霸權。

25年後的今日,歐巴馬政權下的美國,仍然面臨經濟危機之苦,但是美國外部的世界已經沒有可與其正面抗衡的敵人。如果美國人願意,他們可以把航空母艦航行於世界的各個角落,可以對外片面發動任何想要發動的戰爭,來維護美國在世界的利益。

如今,在石油利益上處處與美國做對的伊拉克海珊政權,被自己早年在兩伊戰爭期間由美國提供的「大規模毀性武器」所「毀滅」;苦難的阿富汗不再被其他國家入侵與占領,而是來自美國自己不斷地向該地增兵。因此,基於美國軍工體系擴大再生產以及解決自身內部矛盾的需要,塑造一個新的敵人自然就是當務之急,而近年中國大陸經濟與軍事力量的崛起,以及亞洲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逐步整合與實現,顯然威脅到美國在西太平洋的利益。以中國作為新的敵人,便是必然的選擇。

禍起蕭牆的戰爭警訊

2010年的《天狐入侵》確實為我們帶來了一種戰爭的警訊。問題不在中國,而是美國本身。歐巴馬上任之後強調的多邊合作與協商的對外政策,面臨著美國內部極右勢力的挑戰。《天狐入侵》藉由外敵入侵的老戲碼與冷戰的舊思維,試圖營造一種內外局勢緊張的氣氛,或許只是這股勢力反撲的端倪。我們不但要譴責該片的挑撥事端及片中散播的「反華情緒」,更要意識到美國在可見的未來對中國大陸周邊的北韓問題、台海問題、南海問題或中印邊界爭端進行軍事冒險的可能性。畢竟,殷鑑不遠,作為戰爭預言的好萊塢向來都不只是「電影」而已。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兩岸犇報精選集]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