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
12
拯救加薩!終結佔領!譴責、制裁以色列戰爭犯行!──杯葛支持以色列的跨國公司商品!
一月 12, 2010 | 拯救加薩!終結佔領!譴責、制裁以色列戰爭犯行!──杯葛支持以色列的跨國公司商品! 已關閉迴響。
2008年底,當全世界正在歡樂跨年的同時,以色列卻對中東難民眾多的加薩地區進行了23天名為「鑄鉛行動」的瘋狂轟炸,摧毀了大量的住宅、學校、醫院、工廠、農地和灌溉設施,造成1419人死亡,超過5300人受傷,其中1600人是兒童,860人是婦女。逾五萬人無家可歸,總體經濟損失高達3.09億美元。
轟炸行動結束之後的一年以來,以色列繼續對加薩人民進行非法的封鎖。加薩的平均失業率為42%,有些地區(KhanYounis)更超過了55%,為全球最高。47.8%的家庭無力償還債務,48.5%的家庭必須借貸購買食物,非法封鎖政策所造成的貧窮範圍擴大以及物價的空前上漲,已造成60.5%加薩人口的糧食安全出現問題。民生必需的燃料進口遭到限制,只達到加薩人民需求的49.48%,為了生存,加薩人民在埃及和加薩邊界建立了地下運輸系統,但卻仍遭到了以色列的攻擊,造成64人死亡。以色列還在單方面強劃的緩衝區內進行了160次攻擊,造成了33人死亡,68人受傷,62人遭到囚禁。在醫療方面,24%的基本藥品無法取得,22%的病患(2163人)無法轉診,而主要提供轉診到埃及醫院的邊界,在過去的301天當中只開放了33天,2009年有26名加薩病患更因為繁縟的轉診手續,無法轉診而死亡。在飲水方面,由於缺乏水利基礎建設,加薩長年超抽地下水,造成了水源的污染,
在以色列轟炸期間,北加薩十三個水井供水系統遭到破壞;被轟炸破壞的汙水處理廠,造成了鄰近地區水源進一步的汙染,加薩人民陷入了嚴重的用水危機,而用水量超過加薩人民四倍的以色列,卻遲遲不准修復加薩的水利設施。
自從1993年《奧斯陸原則協定》簽訂以來,任何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壓迫都以「和平」之名行之:從拉賓的「用土地換和平」、內塔尼雅胡的「以安全換和平」、夏隆的「脫離接觸協議」、布希的「和平路線圖」和「大中東」計畫,每次都是對巴勒斯坦人民人權及民族尊嚴變本加厲地踐踏,而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存空間卻越來越小,他們為了生存而進行的抵抗,卻永遠被貼上「武裝衝突」、「恐怖攻擊」的標籤。美國總統歐巴馬上任未久就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並且信誓旦旦要追究達爾富、剛果和緬甸政府違反國際法的犯行,但卻繼續援助以色列封鎖加薩,拒絕承認民選的哈瑪斯政府,並且讓美國的聯合國大使公然的反對聯合國所發表的、調查以色列對加薩進行轟炸暴行的「高德史東報告」(GoldstoneReport),巴勒斯坦人民現在需要的再也不是抽象的「和平」、選擇性的「民主」,而是拯救150萬加薩人民、實質的正義!
台灣關心巴勒斯坦人民處境的個人與團體,已在去年間陸續提出了沉痛而緊急的呼籲,要求以色列立即停止屠殺加薩人民。在我們展開行動、提出呼籲
(2008年1月16日)的兩天之後,以色列雖然在國際間強大的壓力之下,停止了殘酷轟炸,但卻繼續進行著種族滅絕的封鎖,於是從2009年12月27日到今天,關切加薩人民生死的全球人士,展開了國際間同步與接力的「拯救加薩!解放巴勒斯坦!」活動,我們今日的活動,就是這項國際運動的一部分。我們也要正告台灣政府以及在朝在野的國民黨和民進黨,你們對以色列施加於加薩人民的戰爭犯罪視若無睹、不聞不問的態度,等於贊同以色列的暴行,這是歷來喜歡標榜民主、人權的你們,最大的恥辱!
以色列佔領勢力對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民所施加的一系列暴行,已違反了《日內瓦公約》、《國際人權法》、《國際人道法》以及《海牙公約》,是嚴重的戰爭犯罪,必須要國際社會進行共同的譴責與制裁,對於加薩的巴勒斯坦人民,全球愛好和平的人民應盡其所能地給予援助。因此,我們主張:
1.以色列與埃及應立即無條件停止對加薩的封鎖;
2.聯合國應積極運作,將國際間援助資源儘速運抵加薩,儘快展開延宕已久的重建工作;
3.聯合國應在《高德史東報告》的調查基礎上,立即追究與處理以色列「鑄鉛行動」的戰爭罪行以及援助以色列進行戰爭犯罪的各國責任;
4.以色列應立即結束對加薩走廊和約旦河西岸的圍困,並依據聯合國1967年第338號決議,自其非法佔領的巴勒斯坦土地撤離;
5.聯合國應實現自1948年以來因戰爭而被迫逃難的、巴勒斯坦難民返鄉的權利;
6.在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佔領政策的各國對上述主張做出合於人道的措施之前,我們呼籲拒買以色列商品!拒買支持以色列侵略佔領政策的跨國公司商品!
活動共同發起團體:人間出版社、女性勞動者權益促進會、中華兩岸婚姻協調促進會、反軍購大聯盟、台灣反帝學生組織、新移民勞動權益促進會、勞動人權協會、勞動前線雜誌社、勞動黨、勞動黨桃竹苗勞工服務中心、夏潮聯合會……(擴大參與中)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新聞]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