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8
美國宰制第三世界的左右鉗──軍火市場與農業貿易
十二月 8, 2009 | 美國宰制第三世界的左右鉗──軍火市場與農業貿易 已關閉迴響。
編按:開放美國牛肉進口吹皺了台灣政壇一池春水,為了操弄選舉,藍綠兩大陣營的政客們突然爭著當起「反美急先鋒」。不過,正當藍綠互揭瘡疤,互控對方在執政時期對美態度軟弱,才讓我們驚覺到兩黨對美國的「唯命是從」與「搖尾乞憐」,只不過是五十步與百步之遙。事實上,美國不僅在農產貿易上對台灣予取予求,在對台軍售的議題上更是如此。如果我們還只是跟著親美的藍綠政客起舞,斤斤計較於「誰愛美國多一點」,或「美國喜歡誰多一點」?那麼,我們將被蒙蔽在美國霸權的宰制下,成為其「禁臠」而不自知。
美國知名經濟學家、地緣政治學家,同時也是《石油戰爭》、《糧食危機》的作者威廉‧恩道爾在他的新書《霸權背後》中,揭露了美國二十一世紀「全方位主導戰略」(full
spectrumdomination):徹底控制世界石油和能源流動的每一個戰略要塞,控制海洋天空,最終控制外太空。2003年3月21日,美國以伊位克隱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並暗中支持恐怖主義為藉口,繞開聯合國安理會,公然單邊決定對伊拉克進行大規模軍事打擊,並扶持傀儡政權實施長期佔領,其目的就是為了占有並控制伊拉克石油資源。
事實上,為了達成控制全球目的,美國政府在2008年所支出的軍事費用,就比排名其後的45個國家總加起來還要多;同時,在過去的八年中美國的永久性軍事基地,已經從冷戰時期的東亞、西歐與中東,擴張至中亞的伊拉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以及非洲等地。恩道爾指出,美國的霸權主義已經把自己變成只有持續地擴張才能維持生存的國家,國防部所在的五角大廈成為國家政策的中心,不但發動戰爭、軍火交易必須通過這裡,連國內糧食政策與國際食品貿易亦歸屬國防部掌控。
龐大的軍事工業複合體
為了控制全球資源與市場,美國必須擁有打擊面足以覆蓋全球的軍事力量,而這樣的軍事力量又需要龐大的財力支持,因此便形成以白宮、國會、軍工財團、軍火掮客、媒體(如CNN、好萊塢)為核心的軍事工業複合體。這個軍工複合體一方面透過軍事援助或軍火交易將武器輸出到第三世界,製造該國內部或該區域的軍事衝突;一方面又誇大第三世界的軍事威脅,並以維護區域安全為理由出兵干預,並透過媒體宣傳美國子弟兵正暴露在美國所製造的先進武器的威脅下,藉以操控民意,支持國會撥鉅款研發新型武器來裝備美軍,同時將換裝後所淘汰的武器轉賣到世界各地以牟取暴利。如此周而復始的運轉,讓美國成為當今世界最大的武器供應源頭與戰爭製造者。
或許有人把美國近年挑起的對外戰爭歸咎於已下台的布希石油家族,而把世界和平的願望投射在上台未滿一年的歐巴馬身上。但是從歐巴馬留任布希的國防部長蓋茨,就表明他不會削減五角大廈的權力;同時他還任命海軍陸戰隊四星上將詹姆斯瓊斯擔任國家安全事務助理。瓊斯是前北約駐歐盟聯軍最高司令官,在離開北約以後,成爲了主要的國防承包商,還是波音公司、雪佛龍石油公司的董事會成員,是布希和吉米所代表的軍工石油複合體的一份子。這件事情表明了他會繼續鞏固軍工複合體,並貫徹布希建立的軍事戰略議程。
事實上,歐巴馬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參議員,在幾年內爬上權力高峰,沒有軍工複合體巨額資金的支持是不可能辦到。2008年美國總統選舉,主要國防合約商捐出了巨款,譬如,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向選戰雙方投入了260萬美元,其中的49%給了民主黨,波音捐助220萬美元,58%捐向民主黨,通用動力公司向兩黨各提供了168萬美元,雷神公司花在院外遊說上的費用就有600萬美元。因此,歐巴馬上任後持續增兵阿富汗的決策,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輸出軍火也輸出戰爭
雖然受到了經濟蕭條與金融危機的影響,2008年美國的軍火輸出總額達378億美元,還是比起前一年(254億美元)逆勢上漲了49%,而緊隨美國之後排名第二的義大利,也不過才37億美元。事實上,美國軍火貿易已達到全球軍火市場總額的三分之二以上。換句話說,美國的軍火輸出已經成為財政上重要的支柱,同時形成了龐大的就業結構。根據2006年的一份統計數字顯示,單單美國國防部就直接雇用了214.3萬人,而與國防工業簽署合約的工業財團則雇用了360萬人,兩者總加相當於有574.3萬人在為美國國防部工作,而這個數字還不包括軍工複合體的其他成員。因此,可以說2008年美國軍火貿易的一片榮景穩住了美國國內金融風暴的衝擊,其中台灣也為虎作倀的貢獻了20億美元。
就像所有的資本家不斷鼓勵大眾消費,藉以販賣更多商品以積累更多資本一樣;軍火貿易作為支持美國財政與就業的重要產業,必然也要鼓勵世界各國進行更多消費,而對軍火消費最好的途徑就是「戰爭」。因此,對於美國這個世界武器最大供應商來說,世界各國間的矛盾與衝突所引起的軍備競賽,或者是兩國間的交戰,甚至是一國內部的內戰,都是這個嗜血的軍工複合體所歡迎。當然,更多的時候是由美國自身對外發動侵略戰爭,或者為了推翻反美的民選政府所支持的軍事政變。根據統計,二戰以後,美國對外的軍事侵略超過200次,其中較為人熟知的有:1950年介入韓戰、1958年入侵黎巴嫩、1960年入侵多明尼加、7月入侵剛果、1965年介入越南戰爭、1970年入侵柬埔寨、1971年入侵葉門、1973年支持智利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府、1986年空襲利比亞、1988年入侵洪都拉斯、1989年入侵巴拿馬、1990年發動海灣戰爭、1999年發動科索沃戰爭、2001年入侵阿富汗、2003年入侵伊拉克。
糧食帝國的建立
除了依靠軍火貿易與戰爭輸出控制了第三世界國家的政權外,為了有效杜絕來自第三世界人民的反抗,美國霸權極其細緻的發展出一套糧食政策,藉由飢餓來掐住我們的意志。一方面美國政府在其國內採取糧食生產高額補貼,造成糧價比一般國家低廉,再以推行糧食自由貿易為藉口,透過IMF對債務國的結構調整方案和WTO來迫使各國進口美國穀物和農畜產品;另一方面美國政府也通過大型農業公司的跨國投資和糧食援助,控制第三世界國家的農業。例如,多數非洲、中南美國家接受糧食援助的條件之一,就是要開放美國農產公司(如DOLE,Dole
FoodCompanyInc)跨國投資,大量圈地為美國生產香蕉、可可等經濟作物,導致這些國家的糧食生產因此荒廢,必須依靠進口而淪為美國附庸。
藉由第三世界自己自足農業體系的毀壞,美國向其移植了農業生產體系和食物系統,改造第三世界人民的飲食習慣,形成以犧牲各國多元農業為前提的農業互補結構。因此,一方面美國既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出口國,又是最大的農產品進口國。這個由美國所建立的單一的世界糧食系統,控制著第三世界國家或地區的農業政策,使破產的小農淪為附屬於美國消費需求的經濟作物農業雇工同時透過扶持其農業基因化、化學化和機械化的轉型,讓美國生產的種子、化肥、農藥、機械壟斷了世界農業市場。我們只要舉美國其中一個種子公司孟山都(Monsanto)在2005年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為例,就能說明壟斷與集中的程度:玉米41%、大豆25%、豆類31%、黃瓜38%、辣椒34%、甜椒29%、番茄23%
洋蔥25%。
受控制的食物攝取
美國建立的單一世界糧食體系造成了人類歷史從來沒有過的怪異現象:經濟陷落國家的人民面臨饑荒斷糧的危機;發展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窮人卻變得愈來愈肥胖;而真正的富人,卻體態正常,青春永駐。在失衡的世界農業生產體系中,發展中國家的糧食仰賴進口,當然絕大部分來自美國或跨國農業公司掌控的產地,透過美國政府對種植高糖、高油的玉米、大豆等基因作物的補貼,讓原本多樣態的糧食生產單一化。
扭曲的糧食補貼政策,帶來了扭曲的食物生產結構,進一步扭曲了食物價格體系,從而扭曲了食物的營養構造。
歐洲有超過80%的父母不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吃基因改造糧食,但是經由美國政府補貼的基因食品,卻以低廉的價格藉由WTO的框架在發展中國家大行其道。或許我們可以這樣看待美國霸權主義的真面目,它不但是以犧牲第三世界人民的「生命」為前提,更是以犧牲幾代人的「健康」為代價。
刊載自「兩岸犇報」第九期2009.12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夏潮聯合會新聞][兩岸犇報精選集]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