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時代,英國的外交政策向中國轉移

十月 27, 2015 | 黃金時代,英國的外交政策向中國轉移 已關閉迴響。

習卡會文/兩岸犇報109期社評

翻開史冊,有些年代之所以顯得突出,那是因為匯聚了許多非同尋常的事件,改變了歷史的進程。拉大歷史的縱深,或許我們將會發現,2015年環繞著中英關係的諸多事件將會在世界史上具有標誌性的意義。今年三月英國率先宣布加入「亞投行」帶動了歐盟國家的骨牌效應,揭開「一帶一路」歐亞經濟一體化戰略的序幕;近日習近平訪英的103響禮炮、和首相卡麥隆在鄉村酒吧大啖「炸魚薯條」,開啓了中英關係的「黃金時代」;作為大西洋主義的信奉者、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英國工黨前首相布萊爾,日前為自己在2003年配合小布希攻打伊拉克所犯的錯誤公開道歉。年初以來一連串的戲劇性發展,不僅說明了英國外交政策的轉向,為追隨美國的「影子外交」劃上了句點,還可能是世界中心重返歐亞大陸,由「陸權」重新取代「海權」的時代序曲。這一刻,我們足足等了五百年。

華盛頓的惱火可以想見,英國的政策轉向勢必造成西方國家劍指中國崛起的戰略佈局出現缺口,特別是TPP談判成功的慶祝酒會才剛剛結束,TIPP能否成型就已出現變局,哪怕是追求一個鬆散的結盟都顯得困難重重。所有的矛頭都指向英國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他是中英關係「黃金十年」的倡議者,也是第一位訪問新疆的西方政治領袖,更是下一屆英國首相的可能人選。歐巴馬政府抨擊奧斯本不斷姑息中國,美英關係因此受損。首席亞洲顧問麥艾文更毫不客氣地指責:「倫敦在玩一場危險的戰術遷就遊戲,希望換取經濟利益,但這可能在日後導致更多問題。」長期以來,英國一直是美國外交政策的影子,加入亞投行的決定是英國自1944年以來最重大的獨立行動,甚至沒有知會美國。華盛頓擔心商業利益和經濟合作將成為指導英國對華政策的唯一尺標,也擔心英國會減少國防開支,在國際舞台上退到無足輕重的地位。

事實上,有意識的削弱英國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正是美國自己,英國人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戰後美國為了確立它在世界資本主義體系中的霸權地位,一方面在軍事安全領域建立了以「北大西洋公約」、「美日安保體制」為核心的集體安全防務體系;一方面在國際經濟領域,推動了以世界開發銀行(WBG)、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關稅貿易總協定(GATT)為基本架構的「布雷敦森林」體系。對於美國而言,鞏固並發展軍事安全防務體系和自由主義國際經貿秩序,是進行對社會主義國家「遏制戰略」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門,要完成這個目標,就需要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的布雷敦森林體系正是美英新舊霸權間相互角力的產物,它規定美元直接和黃金掛鉤,其他會員國貨幣又與美元掛鉤並保持固定匯率。如此一來,美元就處於戰後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位置,成為黃金的等價物。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世界市場上的許多商品都是用美元計價、以美元結算。美元成為外匯市場主要的干預貨幣,各國央行也以美元為主要儲備,取代了英鎊在國際上的地位。

冷戰時期,美國與英國既矛盾又互相依存的關係,不僅表現在國際貨幣體系的霸權轉移,也表現在美國對英國倡議「科倫坡計畫」的投鼠忌器。戰後美國的全球戰略構想是「在西方進行戰略進攻,在東方進行戰略防禦」,而日本、琉球、菲律賓乃是這種戰略防禦的不後退防線。因此,美國不僅要加強在日本、琉球、菲律賓的地位,而且要推動日本與東南亞的經濟合作。問題在於,南亞和東南亞是傳統的「英鎊區」,是西歐殖民主義傳統利益的禁臠。雖然,大英帝國的國際地位已經今非昔比,但絕對不輕易放棄它在上述地區的傳統勢力。1950年,英國在斯里蘭卡首都科倫坡召開大英國協外長會議,提出一份名為「南亞及東南亞合作性經濟發展的科倫坡計畫」,最後因為美國的消極抵制而胎死腹中。這個由英國所倡導的「科倫坡計畫」,既是英國維護其在亞洲傳統影響力的結果,又是英國在南亞、東南亞地區推行冷戰政策的產物。「科倫坡計畫」出現及其隨後的發展,標示著英、美兩國在亞洲冷戰中既聯合又鬥爭的關係,也標示著新、舊帝國主義勢力在東亞地區的最後角力。

如今,英國看來是吃秤砣鐵了心。加入亞投行的勇敢決定使英國重新獲得優勢,很大程度緩解了德國作為中國在歐洲最重要的經濟夥伴的壓力,甚至尋求取而代之。2008年以來的金融危機將歐盟體的經濟打入谷底,經濟增長率幾乎等於零,各國不但負債累累而且基礎建設滯後。中國承諾投資於英國高鐵項目HS2、一個新的核反應堆以及所謂「北方動力」計劃的400億英鎊(約合612億美元),對英國來說無疑是久旱後的甘霖;「一帶一路」規模宏大的海外基礎設施投資,將在整個歐亞大陸建立一系列嶄新的交通和貿易聯繫,提供英國重新介入亞洲市場的契機。更何況倫敦成為人民幣最大的境外結算中心,是維持其金融帝國地位不墜的不二法門。支撐著英國外交政策向中國轉移的現實是「中國的崛起」,以及「美國作為一個全球性大國的衰落的衰弱」,卡麥倫信誓旦旦英國可以成為「中國在西方最好的夥伴」絕非空洞的外交辭令,「黃金時代」也絕非曇花一現。

奉行現實主義外交的英國有句名言:「一個明智的人總是抓住機遇,並且把它變成美好的未來。」你要麼隨著世界一同改變,要麼因為抗拒而走向邊緣。如果說,3月份英國加入亞投行是2015年國際經貿秩序重組、美國盟友陣營出現鬆動的序幕,那麼近日習近平的英倫之行,則代表中英關係「黃金時代」的定調,倘若引發其他國家跟風,一點都不值得意外。*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