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不逞之徒的政治陰謀

十月 22, 2008 | 民進黨不逞之徒的政治陰謀 已關閉迴響。

文/呂正惠(人間出版社發行人)

民進黨的部份支持者公然以暴力對付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的事情,台灣媒體已有許多報導。我個人認為,這並不是一個偶發事件,而是暴露了民進黨不逞之徒將來的某種行動方針,值得真正關心台灣前途的人一起來注意,並同心協力以各種合法的方式來扼制這些不逞之徒行動方針的進一步發展。

民進黨執政八年,毫無施政成績,只會不斷挑撥台灣內部矛盾,藉以圖利,並且毫無節制的盜竊公產,以飽入私囊,這是稍有公正是非之心的人都可以分辨的。因此,不論立法委員選舉,還是總統大選,民進黨都大敗,可謂公道自在人心。這種情勢,對民進黨當然是極大的打擊。但平心而論,很多中間選民還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投給國民黨,他們也知道,一個獨大的國民黨未必對台灣有利。民進黨的改進之道應該是,就事論事,革除黨內的積弊,並以正當的批評來監視國民黨的施政,這樣,四年之後,民進黨也還有贏得大選的機會。事實上,我相信,台灣民眾還是樂於看到兩黨良性競爭,以促進台灣政治的良性發展。

這種情勢,在陳水扁貪污案還未擴大之前,似乎還好。台灣民眾批評馬英九的聲音一直不絕於耳,而民進黨的某些批評似乎也言之成理(如擴大內需案),民眾也願意傾聽。但自陳水扁貪污案擴大以後,民進黨的行動章法開始混亂起來了。

陳水扁為了自保,不斷的公開演講,還上地下電台,直接訴諸民眾。陳水扁的目的很清楚,要把一個明顯的貪污案搞成“政治迫害”,希望民眾站起來支持他,以便讓貪污案不能辦下去。

這個時候,民進黨就分裂了。一部分人認為應該和陳水扁劃清界限,另一部分人反對。當然,陳水扁案必然牽扯到民進黨的未來發展,但一個遲遲不敢跟陳水扁劃清界限的反對黨,只會加深中間選民這樣的印象:民進黨永遠不能從八年的劣跡中走出來。

當然,不能否認一直有一個“死忠”於民進黨的群眾(就算15%好了)。反對跟陳水扁劃清界限的人,就是這些“死忠”群眾的“代表”。我們要注意的就是這些“代表”的本質。他們為了自己的“前途”,是不惜做出任何事情的(包括明顯損割台灣利益的事)。他們的手段就是,繼續扇動這些死忠群眾(他們是被利用的受害者),藉以維護自己的政治利益,至少讓自己已獲得的政治利益不致失去。

憑良心講,不論陳水扁多麼努力,愈來愈多的國外存款的發現讓他很難自我澄清。他發動民眾的企圖,頂多也只能稍稍延緩司法審判(司法單位的搜證要更顯得無懈可擊才行)。那麼,跟陳水扁休戚與共的那些“代表”,還有什麼行動的突破口呢?當然,想來想去,只有萬變不離其宗的兩岸關係。

張銘清事件發生後,不論是民進黨立法委葉宜津,還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都一再宣稱,“中國”是“敵人”,“敵人”就不該到台灣來。這樣,把兩岸關係更明確的定位為“敵”、“我”,就可以達到動員群眾的目的。在這種時候,“暴力”當然最有用了──“暴力”是引發對抗的最有利的武器。葉宜津和蔡英文似乎表示,民眾的憤怒再也無法控制了,“敵人”來了,他們只是情緒表達而已。

問題是,在紅衫軍崛起的那個時候,並沒有哪一個藍軍的支持者敢於說;陳水扁或民進黨是“敵人”,陳水扁如果不下台,民眾情緒會趨於衝動,“暴力”就自然產生的嘍!如果一個社會的不同政治團體,都說出葉宜津和蔡英文那種語帶威脅的話,那不就是全社會處於“暴力邊緣”了嗎?那又何必需要民主(民主是以選票的多數來決定大政的方針,而不是少數派採取暴力的威脅手段來逼迫多數派就範)。

所以,問題很明顯,那些死抱住自己利益、而不肯對全體台灣民眾利益稍顧一眼的“代表”是寧可以“暴力”的不可控制來裹脅台灣民眾,是以“暴力”來恐嚇“良民”,以達到政治“訛詐”的作用。只有用這種方法,才能突顯他們自己,才能在“政壇”屹立不搖,才能繼續呼風喚雨。

請問,我們怎麼可以讓這些別有用心的人繼續把“良民”、以及把那些好發空論的國民黨代表們拖著走呢?如果一個社會只能讓這些少數心懷不軌的“不逞之徒”脅迫著走,那台灣還有什麼前途?如果一個社會不能在少數暴徒剛開始曝露不良動機時,就加以妥當的扼止,我們怎麼能期望,這個社會不會走上歧途呢?台灣社會應該在這個時候,心懷戒慎恐懼才對;而不是息事寧人,讓事態走上無法控制的方向。

難道一點合乎法律程序的制裁都沒有嗎?這是台灣往良性民主、還是往惡性暴力對抗發展的臨界點,我們千萬不可輕估。台灣的“良民”和台灣的“輿論”不可以不講話,再不講話、再不出聲,下一步可就可能萬劫不復了。


本文原分類: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