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美利堅「民主帝國」的世界人民連線──勞動黨第七次黨員代表大會文獻選

六月 2, 2006 | 反美利堅「民主帝國」的世界人民連線──勞動黨第七次黨員代表大會文獻選 已關閉迴響。

文/林書揚(勞動黨榮譽主席)

  
自從前世紀1989年的馬爾達美蘇高峰會,老布希和哥巴契夫共同宣言冷戰結束後,十七年來的美國政局,由布希父子兩人中間一位柯林頓,三位總統所主持,把美利堅合眾國推上了名實相符的美利堅「民主帝國」的歷史高峰地位。其權力基礎是,「勝出」長達四十年的東西冷戰的美國獨佔資本集團。這一點是少有爭議的。他們挾著勝利的「心理」餘威籌劃出世紀末一個年代的政經大計的藍圖,乃有新自由主義為名的新保守主義清算羅斯福新政以來時而被戲稱為「美國式社會主義」的凱恩斯主義。在國際政治方面發動灣岸戰爭,推北約空軍介入南斯拉夫的可索沃內戰,以國際部隊名義進駐。零一年,九.一一事件後宣佈反恐戰爭,總統親口恐嚇世界各國選邊,或追隨美國,或對抗美國。然後違反聯合國安理會議事規則,先後發動阿富汗戰爭,及伊拉克戰爭。阿富汗的山岳丘崚河川盆地在重轟炸下改形,六千年巴比倫古文明的搖籃兩河平原被新型穿地炸彈幾百里震爆翻轉。兩個被侵國死人無數。最高威力的最新殺人工具蹂躝寸斷了尚處前工業化階段的未開發國家的土地和人民。

  這些情景,正是後冷戰單極超霸,美國「民主」帝國的新國家行為學的展現—-單邊主義的政略,先制主義的戰略的綜合效果。

  美利堅帝國帶給本已紛擾不休的世界一種恐懼下的秩序。它以冠絕全球的綜合國力構築了貫穿經濟上的先進國家群,後進工業化國家群與開發中(未開發)國家群;政治上的同盟國家群,友好國家群,和敵性國家群的,帝國意志的執行規約。那是,和戰大局由我主導,是和是戰,你們各自選項,這就是「帝國民主」。

  其實,在思路上這是社會達爾文主義。適者存留,優質厚生論。這也是尼采主義。他呼籲青年們,大家努力成為偉大者:「若力有不足,應甘為偉大者的工具!」。

  這類思惟的殘酷性令人震憾。好在,社會也好,國家也好,都不是單一構造體。而是「對立物的統一體」。經濟上有收奪者,有被收奪者。在政治上有統治者被統治者。前一類是掌握總機關樞紐點的少數者,後一類是受機制操控的多數者。少數者強多數者弱,這是歷史的反諷,但是嚴肅的現實。少數者的內外政策,只有利於己,卻有害於多數社會成員、國家人民。

  因此,再龐大的帝國,還是有它的內部對立。美國國民總數超過三億,內部冲突會很嚴重的。在激烈度上縱有起伏,但不會消失。因此,「帝國」是腹背受敵的。下面,讓我們簡覽一番「帝國與人民」之間的對抗概況。即使以歐美先進國家的庶民大眾而言,底層階級雖也遭受機制性的剝削,但因發展階段的物質基部比較厚實,大眾消費的一般水平尚可維持。因而工會運動一般容易傾向經濟福利主義。但即便如此,也有部分進步工會超越「雇用」與「工資」等兩大傳統問題領域,進行對當代工業資本主義普建全球性操控系統所帶來的產業人口危機問題的研究。常提有關地球上一次性和二次性的資源財富的過度集中耗用和分配體系的嚴重失衡,擴大再生產失速等問題。憂心其後果將由超國界的無權弱勢者以文明邊緣人口被迫承擔。另外,在社會生活中,先進國家的大眾所面對的是,驅使著尖端資訊工具網的新型高度管理社會(有人戲稱為政府內務部化)。這類政府大致把對美關係立為國際關係的首項要目,其不言明的立場,應該是「對美有限主權論」。對內則緊緊壓制著日益膨脹的新貧民階層,各地政治動盪所產生的移民群,移住和本地的勞動階層等。這些先進國家政府,有的常在新自由主義和社會改良主義的兩種政策立場中間左右搖擺。但大眾在政治的、經濟的、社會面的不滿已成為一種時代趨勢了。生活在美利堅「民主」帝國的主導秩序下的不確定感甚至風險意識還是相當濃厚。除了新式或傳統左翼運動外,各種NGO,
NPO活動也不少。而在宗旨或主張上的多歧化現象的底流,往往是針對以美利堅為代表符號的帝國主義與戰爭的反抗和譴責。如推動成立民間戰犯法庭,審判布希的運動成員中有曾任美國司法部部長者。至於三年來,在歐美大城市出現的反伊拉克戰爭的群眾抗議,動輒數十萬近百萬,觸目驚心。

  又如亞洲黃種人的唯一「先進國家」日本,在代表世界第二位經濟體的大資產階級統治下,執政勢力似乎一時取得了一定的意識型態霸權。去年(2005年)9月間小泉政權趁一次選舉戰的勝利,立刻將憲法改惡(抹去「不武非戰」的第九條)有關的國民投票法案硬推上國會議程表上,且宣佈延長支援佔領伊拉克美軍的海上自衛隊軍艦的執勤期限。強勢推廣反反民營化運動等。至於美日軍事同盟的緊密度的提高,有事立法範圍的片面擴大,美日軍務系統的局部性一體化等,更不用細說了。

  人們看到的是,近七十年前曾經舉國投入一場存亡大對決的兩個帝國主義,因其現代資本主義的階級屬性的共同性而重新復合為頭號與亞流的帝國連立體,對亞洲甚至全球帶來了極為不祥的和平危機和文明危機。上述這些先進國家內部的人民反抗運動,自後冷戰九○年代開始便以年間數十件的頻度接連不斷。凡國際經濟壟斷機構如世界貨幣基金會、世界銀行、世貿組織等以國聯名義成立和運行的國際會議,屢次在世界各大城市遭到工、農、學群眾團體的抗議圍困。其餘如8G高峰會、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會議等,也一向被指為國際資本獨佔體的活動而常遇抵制抗議。特別自從美國以單邊主義、先制戰略發動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後,全球性的反帝反戰運動在規模上、頻度上顯著提高。台灣的鄰近地區,日、韓、琉球、菲律賓等曾經是太平洋戰爭的樞紐性戰場。其中,日本是唯一遭到核武攻擊的國家,當年琉球攻防戰的慘烈,被稱為二次大戰戰史中之最;菲律賓在美、日兩強之間兩度易手,死傷數至今仍無確切統計。而韓半島在大戰後五年,再見戰火爆發,南北捲地硬拼,數度焦土鏖戰,是上世紀美國遠征軍不能求勝而以休戰結束的一罕例。這些地區,當前正是美國的戰略支配圈,但曾經身歷戰火蹂躝的當地人民的反帝反戰意識幾乎是本能層次的。後冷戰期間,隨著美國超霸主宰全球的可怖局面的形成,超疆界的人民抵抗運動的蹶起,在我們的周圍就有日韓菲人民的反對與美軍事盟約,反對美軍基地,反對美國代理政府的備戰體制,反對美帝侵略戰爭等,其中,台灣人民反對對美軍購運動也是一個環節。

  就台灣當前所處的客觀政治情勢而言,有關兩岸關係的性質和應有的政策立場還存有相當尖銳的分歧。至今為止,仍然堅持兩岸關係屬全面對抗性者,認為為了維護台灣「不受武統」的威脅,向美國購買武器是天經地義。而另一方,視當前的分離狀態為一種歷史殘局,未來必須透過新互動往和平解決達成統一的方向努力推動,此刻以大量經費向美購進武器,徒增兩岸敵意,顯屬倒行政策,應予放棄云。其實,若以美帝對中戰略的基本立場而言,售台武器能取得商業利益,也符合美國對中扼阻戰略的實施。若更進一步由美國「民主」帝國的全球佈局圖來看,台灣的人民反軍購運動在意義上與上述東亞地區的人民反盟約、反基地、反侵略戰運動同屬維護和平追求發展的亞洲甚至全球的人民自救國際連帶運動的一個必要環節。雖然受限於台灣當前的「社運」條件而規模不大,還是應該努力以赴。

  誠然,跨越兩個世紀的美利堅超大帝國,依其幾佔全球總產值一半的生產力規模和傲世的技術力,如再加獨得的地理人文條件,在當今國際權力構造中,其組織化的有形無形戰力是不受撼動的。不是任何次級強國或幾個強國的聯合所能正面挑戰的。亦即,大如美利堅強如美利堅,在可預見的未來似乎不是任何「外攻」所能屈服的。但這個「歷史巨怪」也有它的成長過程,而在其成長過程中也已積累了不少內瘂。既然美帝的決定力影響力在地球上已經是無遠弗屆,則地球上其他國家或地方的人民,不論距離的遠近,都要連成一條戰線。利用任何理由,任何機會,隨時隨地發動今世紀的反美反帝反戰人民運動。唯有如此,才可能使其內部政情逐漸變化,民意結構也產生良性變化,終致出現歷史性轉機,美利堅帝國回復為美利堅合眾國,回復為國際社會中的尋常一員。當然,這不是「外因論」。而是受害受災的地球村村民一同所期望的「外因通過內因」論,冀望有一天美國的社會內在構造出現某種契機而導致有福於地球村的「再生美國」。難道,美國社會就不可能出現一種發展性「揚棄」嗎?相信不少人讀過休巴曼的「美國人民的歷史」。對美國人民的歷史評判能力和創造能力,我們還保留著一份信心!(2006.5.19)


本文原分類:[勞動黨]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