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21
究竟發展了誰?──轉載自2005.12.21〈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十二月 21, 2005 | 究竟發展了誰?──轉載自2005.12.21〈中國時報〉時論廣場 已關閉迴響。
一波波的胡椒水、棍棒及催淚瓦斯,嚴陣以待的香港警方毫不留情地攻擊示威群眾。即便群眾已停止進入世貿會場的舉動,群眾轉往旁邊馬路,平和地坐在地上唱歌跳舞、睡覺取暖,擦拭身上的傷痕。凌晨三點警方強制驅離,將近千名示威群眾移送觀塘警署。
與整晚場外示威相呼應的,是場內空蕩蕩的會場,因為幾個重要談判國正在舉行封閉的綠室會議。根據世貿組織秘書處的估計,部長會議期間,有將近四百五十場會議進行,兩百多場協商會議與六場大會,「儼然」此次會議結論是經由密集協商討論而取得共識。然而世貿組織不會告訴世人,具有關鍵決策影響力的是所謂的綠室會議(Greenroommeeting),這個非正式的協商機制被世貿聲稱是部長會議召集主席的諮詢委員會,實際上,誰會被邀請,討論什麼主題,外界一無所知。而其談判代表和討論議題完全沒有經過所有會員國民主程序產生,無機制法源基礎,淪為少數國決定多邊貿易體系的重要方向進展。
如此談判模式雖能促成小國和低度發展中國家加入如G20、G33和G90等談判集團,以獲得『間接』參與決策機制的機會,但他們又不得不被綠室會議的核心成員(巴西和印度)牽著走。例如服務業議題,雖然服務業議題以附件C被納入十一月二十六號的部長會議草稿文,實際上當時會員國對於附件C並無共識。部長會議期間以非洲國家為主的G90提出來的附件C修正案幾乎被漠視,世貿秘書處在會場不提供該份修正案,其他國家的代表和場內的社運團體必須透過G90的成員才能拿到該文件,G90向服務業協商委員會主席抗議,主席竟然回覆說:「我以為那只是回應,而不是修正案。」即便G90和五個發展中國家(古巴、肯亞、南非、委內瑞拉、菲律賓)都反對現行的服務業議題草稿文,即便有將近九十個國際社運團體聲明反對該草稿文,由於歐盟以農業議題交換其他議題的進展,由於巴西和印度態度模糊,最後附件C過關。
發展中國家雖然在歐盟承諾二○一三年取消出口農業補貼議題上勉強得分,但在棉花、特殊產品、非農產品市場進入、服務業議題和特殊待遇議題上大大失分。儘管部長會議草稿文在上述議題有著墨發展中國家的主張,但多為點綴,並無出現具體承諾。即便美國承諾二○○六年底前取消棉花出口補貼和開放棉花市場,問題是非洲棉花出口國的主要市場是在亞洲而非美國,美國棉花業者有八、九成得到的補貼是來自國內補貼而非出口補貼,美國目前的承諾實質無益於非洲棉花出口國。
針對發展中國家的貿易援助計畫要到明年七月底才會有具體內容;發展中國家要求消除先進國在農業上提供的出口信用貸款、國營貿易出口專賣企業以及食物援助等造成該國壓低出口農產品價格的措施,要在明年四月連同整個農業的模式確立後才會明朗。
世貿會員國在形式上得到了一個比去年日內瓦七月套案稍微前進的部長會議文,還要等到明年四月底農業和非農產品議題的模式才會定案,明年七月底世貿總理事會才會匯整具體的計畫書。部長會議文裡模糊不清的規定如何具體落實?如何落實?誰來決定?發展中國家除了得到一個早在去年七月套案已同意訂立取消農業補貼時間表的承諾外,又得到什麼?非民主的協商機制主導世貿談判的進展,也主導多邊貿易體系的方向;合縱連橫、密室協商的決策機制將「發展」的面向窄化為取消農業補貼,而當人民試圖提出不同的聲音,他們在場外抗議世貿加速的發展差距,卻遭到警察和國家機器暴力的鎮壓。
我要問:一個在場內和場外都反民主的杜哈回合談判,究竟「發展」了誰?
(作者為全國總工會出席香港世貿部長會議之NGO代表,英國新堡大學政治所博士生)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人民論壇/評論][社運評論]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