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論會]伊文思與他的反法西斯紀錄電影──夏潮青年學術論壇.第九次講論會活動預告(6月28日,週二)

六月 23, 2005 | [講論會]伊文思與他的反法西斯紀錄電影──夏潮青年學術論壇.第九次講論會活動預告(6月28日,週二) 已關閉迴響。

文/夏潮聯合會

  題:

伊文思與他的反法西斯紀錄電影

《西班牙的土地》TheSpanishEarth+《四萬萬人民》The
400Million

主講人:

林哲元(北京大學哲學系馬克思主義專業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方向碩士、人間出版社執行編輯)

主持人:

藍博洲(作家、夏潮聯合會會長)

  點:

夏潮聯合會(北市敦化南路2段170號6樓)
按此看[地圖]

  間:

2005年6月28日(週二)

18:30-19:00:入座

19:00-19:10:主持人介紹

19:10-20:30:主講人報告

20:30-20:50:評論人講評

20:50-21:00:休息時間

21:00-10:00:開放討論

 

聯絡方式:

電話:2735-9558、傳真:2735-9035

【影片簡介】

《西班牙的土地》TheSpanishEarth

1937年 52分鐘/有聲/黑白/35釐米

導演:尤里西.伊文思JorisIvens

攝影:約翰.費諾JohnFerno

剪接:海倫.範.唐根HelenvanDongen

副導演:約翰.費諾JohnFerno

配樂:馬克.布利茨坦MarcBlitzstein、弗吉爾.湯姆森VirgilThomson

解說詞:歐內斯特.海明威ErnestHemingway

製作公司:當代歷史學家股份有限公司ContemporaryHistoriansInc.

  1936年7月,西班牙教會、地主和保皇派支持的法朗哥叛軍,發動軍事政變,企圖顛覆西班牙農民、工人、市民、學生各派社會主義者支持的共和政府。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派兵支持法朗哥;西歐所謂「自由民主陣營」袖手旁觀,甚至繼續與法朗哥作軍火交易。從1936年到1938年,全世界來自53個國家四萬多名社會主義者和理想主義者不顧他們政府的禁令,奔赴西班牙支持共和政府,組成了國際志願軍,成為國際主義精神的經典展現。1938年底,國際志願軍離開西班牙。次年1月馬德里淪陷,2月英法等國承認法朗哥政權,4月1日西班牙內戰結束。5個月後,希特勒進軍波蘭,歐洲戰場上法西斯政權對外擴張全面展開。

  1937西班牙內戰爆發,伊文思明確表示支持共和派,並與海明威等一些美國知識界人士創立“當代歷史電影公司”(後改名為「今日歷史電影公司」),奔赴西班牙拍攝《西班牙的土地》,支援西班牙人民的反法西斯鬥爭,這是伊文思的第一部表現人民反對法西斯主義的大型紀錄片。伊文思當時使用了三台攝影機拍攝,海明威為影片寫作並朗讀瞭解說詞。《西班牙的土地》在當時對世界產生了重要影響,是伊文思的重要作品之一。

《四萬萬人民》The400Million

1939年 53分鐘/有聲/黑白/35釐米

導演:尤里西.伊文思JorisIvens

腳本:尤里西.伊文思JorisIvens

攝影:約翰.費諾JohnFerno、羅伯特.卡帕RobertCapa

E剪接:海倫.範.唐根HelenvanDongen

配樂:漢斯.艾斯特拉HannsEisler

解說詞朗誦:弗雷德里克.馬奇FredericMarch

解說詞撰稿:達德利.尼科爾斯DudleyNichols)

製作公司:今日歷史有限公司HistoryTodayInc.

  1931年918事變開始,日本軍國主義逐步展開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蘆溝橋事變發生,中國全面抗戰開始。如果說西班牙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西方最前線,無疑中國的抗日戰爭則是東方的最前線。1938年剛拍攝完《西班牙土地》的伊文思在「今日歷史電影公司」的贊助和華僑的資助下,與《西班牙的土地》的攝影師費諾和卡帕,經香港到達漢口,拍攝記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紀錄片《四萬萬人民》。在華期間,宋慶齡女士向伊文思介紹了中國人民的生活和抗日意志。伊文思不顧蔣介石政府的百般刁難,親赴前線,拍攝了著名的台兒莊戰役的鏡頭。

  在漢口,伊文思第一次與周恩來會見,並拍攝了八路軍召開重要軍事會議的鏡頭。由於蔣介石的阻撓以及其他原因,他未能按原意赴延安拍攝。在西安停留期間,拍攝了西安人民抗日遊行等鏡頭。為表示對中國共產黨抗日事業的支持,伊文思通過周恩來、葉劍英等人的安排,將自用的那架“埃姆”攝影機及數千尺底片贈交給中國革命的電影工作者(該攝影機現存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伊文思在拍攝了廣東人民的抗戰決心後,離開中國。1939年《四萬萬人民》在美國及法國上映,引起熱烈的迴響,由於影片正面表現了共產黨八路軍,蔣介石不准該片在中國上映。

【導演簡介】

漂泊的荷蘭人

──紀錄電影導演尤里西.伊文思(1898-1989)

  17世紀荷蘭有一個民間傳說,一個不聽從上帝指示,堅持在安息日出海捕魚的荷蘭人,被上帝放逐在海上不准登陸,除非他遇到一個真心愛他的女人……人們稱之為「漂泊的荷蘭人」。

  20世紀荷蘭紀錄電影導演尤里西.伊文思出身資產階級家庭,1920年代末,以先鋒電影(前衛電影)《橋》(1928年)和《雨》(1929年)轟動影壇。1931年伊文思應邀赴蘇聯訪問,改變了他的一生。早在學生時代就參與學生運動接觸左翼思潮的伊文思,通過對蘇聯的訪問,正式走向終生無悔的社會主義道路。1932年伊文思再赴蘇聯拍攝描寫共青團艱苦建設的《英雄之歌》。1933年赴比利時拍攝描寫礦工罷工事蹟《博里納奇》;1937年拍攝西班牙人民抵抗法朗哥法西斯叛軍的紀錄片《西班牙的土地》;1938年到中國拍攝反映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影片《四萬萬人民》。1945年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伊文思應荷蘭政府之邀擔任印度尼西亞電影專員,然伊文思並未站在祖國殖民者的立場,反而拍攝了一部支持印尼人民獨立的電影《印度尼西亞在呼喚》(1946年)並辭去電影專員職位。從此,伊文思被他的祖國流放,終生幾乎沒有回到荷蘭。

  東西冷戰開始,政治立場堅定的伊文思,無疑站在社會主義陣營一邊。往後數十年,伊文思在東歐、蘇聯、中國等社會主義國家從事記錄片拍攝與教學工作。1953-1954應蘇聯之請,在32個國家的電影工作者協助下,以密西西比河、長江,恒河、伏爾加河、尼羅河、亞馬遜河等六條河流為線索,拍攝了記述沿河人民生活境況的《激流之歌》。此片被譯配成28種語言發行,為數以億計的第三世界觀眾所觀看。1958年,伊文思再度訪問中國,在內蒙、南京、無錫等地拍攝的表現我國北方、南方農村的社會主義建設和人民的勞動熱情與昂揚的精神面貌的影片《早春》。1960年,伊文思首次赴非洲大陸,為獨立不久的馬里共和國政府拍攝表現非洲人民覺醒的紀錄片《明天在南圭拉》。1961年,應古巴“電影藝術與工業學院”之請,赴古巴講學,與古巴電影工作者合作拍攝紀錄片《旅行日記》(又名《古巴紀行》)和《武裝的人民》,表現豬灣事件之前古巴人民投身祖國建設的生活,以及時刻警惕美帝國主義入侵的軍隊生活場面。1964年伊文思為智利社會黨主席阿葉德競選總統拍攝短片《勝利的列車》。1960年代末,為支援東南亞人民反對美帝侵略戰爭,拍攝了一系列影片:1967年《遠離越南的地方》、《十七度緯線》;1968年赴老撾(寮國),在當時的老撾解放區拍攝紀錄片《人民和槍》。1969年在越南拍攝紀錄片《會見胡志明主席》。

  1973年,伊文思開始在中國拍攝正在進行的文化大革命的大型系列紀錄片《愚公移山》。攝製組的足跡遍及大慶、上海、南京、青島、新疆等地,廣泛接觸了工人、農民、漁民、教授、學生、解放軍戰士、售貨員、演員、手工藝藝人。《愚公移山》由12部各自獨立的影片組成,整部影片放映12小時。1976年《愚公移山》在法國巴黎塞納河左岸的4家藝術影院連映半年,引起廣大觀眾的熱烈歡迎和評論家的好評,評論家稱這部影片是「電影的毛主義」。然不久,中國政局驟變,文革結束,伊文思因此聲望大跌,幾乎十年找不到工作。直到1980年代中,伊文思再度回到中國拍攝他一生中最後一部影片──《風》,這是伊文思對自己幾十年藝術生涯總結式的影片,融合了他早期的抒情性的電影語言,“直接電影”的手法,以及超現實主義的表達方法。影片內容雖然抽象,但是富有想像力和哲理,1989年初在巴黎首映,受到人們的熱烈稱讚。1989年底,伊文思過世,享年91歲。

  被稱為四大紀錄電影之父的伊文思的一生,工作時間長達60年,共拍攝六十多部紀錄片。他幾乎參與了20世紀世界人民反抗侵略鬥爭以及為更好的新社會而奮鬥的每一個重大事件,雖歷經磨難,但他社會主義堅定信仰從未動搖,堅持運用攝影機為武器戰鬥終生。正如他自己所說的:

  「我堅持以我的職業干預社會!」

參考網站:

EuropeanFoundationJorisIvens
http://www.ivens.nl/

銀海網—紀錄片大師伊文思全案

http://www.filmsea.com.cn/newsreel/celebrity/200404280049.htm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新聞][夏潮講座]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