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9
以創新促發展──大連理工大學
十一月 9, 2003 | 以創新促發展──大連理工大學 已關閉迴響。
聽衆朋友,在祖國大陸遼東半島的渤海灣畔有一座美麗的城市——大連。她依山傍海,景色秀麗,是我國著名的海濱旅遊城市和避暑、療養、度假勝地,她是全國首批衛生城市和聯合國推薦的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大連城市建築別具一格,古典建築與現代建築交相輝映市,容整潔漂亮。星羅棋佈的金石灘國家旅遊度假區、森林動物園、星海廣場、虎灘樂園、濱海路、棒棰島等使大連成爲了一所名副其實的大花園。
大連著名的“中華煙花爆竹迎春會”、“冰峪冰燈會”、“賞槐會”、“國際服裝節”、“國際馬拉松賽”和“大連出口商品交易會”等節慶活動更是讓大連馳名中外。
聽衆朋友,今天我要帶您去的就是地處這座大花園之中的著名學府――大連理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校區分兩部分,校本部位於大連市西南郊淩水河,化工學院、成人教育學院等位於市中心一二九街。校園環境優美,江澤民視察學校時曾稱讚說“這裏是讀書做學問的好地方"。
走進校園,學校領導馬輝先生接待了我。
明亮:大連理工大學在祖國大陸是一所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學,是很多學子們向往的學校。大連的環境非常優美,大連理工大學也是一座美麗的校園,是非常適合學習和生活的地方。請馬書記介紹一下大連理工大學是什麽時候建校的,目前學校發展的情況?
馬輝:大連理工大學成立於1949年,當時叫大連工學院,1988年更名爲“大連理工大學”。大連理工大學是教育部直屬重點大學。2001年8月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簽訂了“十五”期間共建大連理工大學的協定,標誌著大連理工大學進入了國家“985工程”。1996年1月我們學校通過了“211工程”部門預審,標誌著我校進入了“211工程”。
聽衆朋友,“985工程”就是經過二十一世紀頭幾十年的重點建設,把祖國大陸若干所高校建設成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準大學的一項教育工程。211工程”也是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進入“211工程”和“985工程”標誌著大連理工大學在教學規模、教學質量、學科建設、科研水平,人才培養等許多方面具備了相當的實力和水平,同時學校獲得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重點支援,將會獲得更快的發展。
馬輝先生告訴我們說:
在改革開發以後,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學校獲得了三次比較大的發展機遇。
第一次是211工程建設。1996年獲得教育部的預審之後學校獲得了中央專項資金和省、市自籌的發展資金,使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第二次是2001年月,隨著教育部、遼寧省、大連市共建協定的簽署,標誌著大連理工大學進入了“985工程”一期建設。這期間學校的基礎設施建設、學科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校園環境建設都上了一個新臺階。尤其是學科建設,由四個國家重點學科發展到九個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由八個發展到1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由原來的四十一個發展到現在的七十三個。
第三次機遇是“十五”211工程的啓動。“十五”211工程的啓動是在2002年10月。有十個專案,主要是學科建設獲得了發展的機會。
聽衆朋友,目前大連理工大學有各類在校學生共3。5萬人,其中研究生一萬三千多人,本科生一萬六千多人,成人教育學生五千多人,外國留學生二百多人,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比例比較接近。學校在保持本科教育基礎地位的同時,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向高水準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學校現有教職工三千多多人,其中專任教師一千四百多人。兩院院士17名(含雙聘院士8名),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9名,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5名,長江學者特聘教授8人,陳嘉庚技術科學獎獲得者2名,何梁何利獎獲得者2名,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5人,博士生指導教師223名,教授333名,副教授705人。學校設有研究生院和14個學院,32個系(部)。
聽衆朋友,大連理工大學是以理工爲主,經、管、文、法等學科綜合發展的一所大學,馬輝先生向我們介紹了學校的優勢學科:
學校有國家重點學科9個,省重點學科26個。國家重點學科有:工程力學、應用化學、機械製造及自動化、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計算數學、等離子體物理、水工結構、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製造、管理科學與工程,這九個國家重點學科就代表了我們學校的優勢學科。
在發展傳統優勢學科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新型學科,象資訊類學科、材料類學科、生物類學科。學校現在有14個一級學科博士點,7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116個碩士點,有工商管理和工程碩士兩個專業學位的授予權。有16個博士後流動站,45個本科專業。
力學學科我們自己叫“五星級”學科,有博士後流動站,是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博士點,有3名院士,還是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機械、化工、土木和水利是我們最早的重點學科,是非常有優勢的學科。
聽衆朋友,科研實力的強弱對於邁向研究型大學行列的學校來說,直接反映了這個學校的實力。大連理工大學在科研工作方面具有較強實力。目前學校有4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包括:海岸及近海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三束"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精細化工國家重點實驗室、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還有國家振動與強度測試中心、全國振動時效技術推廣中心、鑄造工程研究中心三個國家級技術中心,和三個國家培訓中心。1978年以來,學校有842項科研成果獲獎,其中國家級獎122項,省部級獎352項。
聽衆朋友,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大連理工大學的學科體系是比較合理的,人才培養的質量是比較高的,學校的科研實力是比較強的。如果你有意報考大連理工大學不妨重點關注一下那些優勢學科。
那麽學校在辦學方面都有那些特色呢?當我提出這個問題的時候馬輝先生介紹道:
辦學特點上,學校比較重視基礎教育,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這幾年學校非常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我們學校有一個創新實踐教育基地,前後有8000多名本科生、研究生在此學習。這是我們的一個培養特色。這種教學模式兩次獲得國家教學成果一等獎。
再有就是注意培養複合型人才。遼寧提出要建設外向型經濟之後,學校積極適應對人才的需求,提出培養複合型和外向型人才。比如,“機械製造日語強化班”,這些學生是英語考生,一年內主要集中學習日語和英語。二年級開始進入基礎課、專業課的教學,有條件的進行雙語教學。92年有了第一屆畢業生,非常受社會的歡迎。後來在化工學院搞了“化工英語強化班”,五年學制;在電信學院搞了“資訊工程英語強化班”;在動力系搞了“動力俄語強化班”。這種培養模式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再有一個特色就是因材施教.我們提出在普遍提高人才均值的基礎上,注意優秀拔尖人才的培養,因材施教。適應個性化的培養模式,使學生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比如2+3。
學校還比較早的實行了主輔修制。三年級上半年開始可以輔修一門別的專業,更感興趣的專業,比較熱門的專業,增加了學生的就業能力和就業機會。在此基礎上開展了雙學位。根據你的能力和興趣,學校給你提供許多學習的機會。
聽衆朋友,由於大連理工大學重視基礎教育和因材施教,畢業生一次就業率達到了90%以上。1998年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對“最受社會歡迎的畢業生”進行了一次調查,大連理工大學獲得了全國第八名。這幾年大連理工大學還推行實施了六大工程,使學校的特色和學科優勢更加突出,教育質量、研究水平、管理水平、辦學效益進一步提高,使學校的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上了一個新臺階。在談到學校“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時馬輝先生介紹說:
“圖書館、體育館、科技園大廈、中心教學樓、創新園大廈、學生宿舍、青年教師公寓、環境與生命科技大樓等等,每年的在建面積都在十萬平方米左右。特別是學生公寓,本科生每四人一個房間。”
在採訪中我還瞭解到,近年來學校還積極推進公共服務體系工程建設。加強了校園網、圖書文獻保障體系、公共試驗基地等在內的公共服務體系的建設。2002年圖書文獻購置費將近1000萬元,重點加強了外文期刊和電子資料庫的建設。校園網建設已初具規模,並開展了基於校園網的教學試驗、校務管理、資訊發佈等服務。爲學生瞭解和掌握世界最新教學資料、科研資訊提供了方便。
聽衆朋友,聽到這裏您對大連理工大學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是否願意對學校招收臺灣學生的情況也瞭解一下呢?下面我們來聽聽大連理工大學招生辦公室主任于曉君的介紹:
港澳臺的同學希望到我們學校學習,可以通過教育部組織的聯合招生考試。每年3月報名,6月考試。通過這個考試,在志願表上填上大連理工大學,並且達到我們學校當年招收港澳臺學生的分數線就可以招收。去年的分數線是300分,包括語文、數學、綜合三門課。目前有港澳臺學生7名,學費每年1500美元,住宿費每年2400元人民幣。學業方面可以免修政治理論課和軍訓課。
聽衆朋友,目前在大連理工大學就讀的港澳臺學生有7人,我去學校的時候正是上課的時間,只見到兩位來自香港的同學,於是跟他們聊了起來。
我叫羅志榮是“資訊管理與資訊系統”專業大學四年級的學生。過去高中的同學到大連參加過航模比賽,他們說大連環境很不錯,當時就想在大連這邊找一所大學來讀。讀大學嗎出來看看也挺好的。飲食沒有什麽不適應的,天氣剛來的時候不適應,很快就適應了。夏天很好,晚上開著窗睡覺就很好了,比香港那邊涼快多了。四季分明,冬天有點冷,第二年就適應了。
我叫陳秋萍,金融專業,大三。我是很適應的,我一直計劃著要考到外面去,最好到北方去。老是生活在一個地方,不會體會到一些東西,有點太習慣了。我想跑得遠一點,鍛煉一下自己的能力,現在不鍛煉,以後更承受不了失敗。我這次去銀行實習,他們說南方人去北方能洗去一個人的俗氣,出去走一走能力會更強。看好大連理工就是因爲學風比較好,有一次開學第一天到自習室就沒有位置了,學習氣氛比較好。(跟大陸的同學相處的是不是很融洽?)很融洽。我們寢室有一個是上海的,一個大連的,一個撫順的,我們經常開玩笑。比如,我媽給我打電話說粵語,她們就學,上海打來的電話是上海話,還有撫順的,大連的就看你怎麽體會。我們在南方對東北笑話不怎麽聽,有點聽不懂,現在聽懂了,覺得也是一種文化,挺有意思的。(你對想報考大連理工大學的同學想說點什麽嗎?)要是真是想學習的話,想鍛煉自己能力的話,真的可以報考大連理工大學
聽衆朋友,從兩位同學的談話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報考大連理工大學看中的是這裏良好的學習氛圍和出於鍛煉自己能力的考慮。同時他們也都談到了對於東北氣候適應過程。大連地處遼東半島,是東北地區比較靠南的地區,加之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夏天涼爽,冬天也不是特別的寒冷。大連的年平均氣溫是10攝氏度左右,其中8月最熱,平均氣溫24攝氏度。1月最冷,平均氣溫在零下7度左右,冬季雖冷但卻少見嚴寒,經過一段時間就可以適應。
聽衆朋友,採訪結束的時候,馬輝先生熱忱的歡迎臺灣學子報考大連理工大學,他說:
大連理工大學位於祖國大陸北方最爲開發的城市大連,大連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氣候適宜人的居住。熱情歡迎臺灣青年到我們學校學習深造,學校將爲他們提供方便。
聽衆朋友,到祖國大陸讀書,離開家人,來到一個比較陌生的環境中,確實要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如何更快的適應學校的學習、生活環境,如何更好的融入大陸同學的集體之中呢,一位在北京大學讀書的臺灣學子就以自己的親身體驗寫了一篇文章,題目叫“北大學長給
臺灣學子支招”。在“校園生活篇”中他寫到:古語雲“謙受益,滿招損”,人到一個新的地方,第一件事情是要放下成見,虛心學習,試著去適應,這樣才學得到東西,也才會適應得比較好。到大陸念書也是一樣,必須要先放空自己,之後才能更深刻體會這片土地的脈動。
學校的生活其實比較單純,校園中一般的生活機能也都很齊全,所以比較大的問題可能就是來自對大陸環境的觀察與適應。當然不可諱言兩岸的一些生活習慣與環境並不相同,一開始一定會有些不太適應。小到吃飯洗澡上網,大到坐車購物,都會有些不同,但是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是完美的,每一個地方都會有一些不太合理的缺失或是讓人不太能接受的部分。不過,如前所述,如果放下成見,細心去體會、觀察與思考,相信過個一年半載就會有新的看法與體會。
如果是學校裏面的事務,一般學校裏相關單位跟台辦的老師都會提供溫暖有力的協助。以這次非典爲例,在非典期間,北京各高校校方對臺灣學生的問候與實際協助得到許多台生的好評。因此在學校生活基本上是很安全且便利的。
相對於整體生活環境,在學校裏跟同學一起生活、學習以及相處又是一門更大的學問。人跟人的互動其實很微妙,但舉世皆然,最要緊的就是真誠。學校比社會單純許多,同學之間相處一般都可以很融洽。有些臺灣學生總是只跟臺灣人打交道,但也有人可以跟許多大陸同學成爲很好的朋友。說穿了,沒有什麽秘訣,就是要真誠相對,多相處且增加彼此間的認識。不論是吃飯圍爐、唱歌聊天都是很好的方式。一起溫馨小酌或者甚至是豪邁大醉也都是增進情感的一種方法;打牌打球、郊外出遊也都可以讓大家的距離更靠近;共同學習、一起討論功課也是很好的模式。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多認識一些好朋友實在很重要,對於來大陸念書的臺灣同學也一樣。
聽衆朋友,北大的這位學長在文章中還談到了考試篇、學習篇、畢業求職篇等內容,因爲時間的關係今天就先介紹校園生活篇的內容,其他內容在以後的《大陸高校風向標》欄目中向您詳細介紹,歡迎您收聽。
(2003年10月17日播出)
本文原分類:[大陸就學資料庫][大陸高校風向標]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