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6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訪千年學府湖南大學
十一月 6, 2003 |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訪千年學府湖南大學 已關閉迴響。
聽衆朋友,在古木參天、秀如琢玉的長沙市嶽麓山下,在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湘江之濱,坐落著一所有著“千年學府”美譽之稱的高校,那就是湖南大學。湖南大學位於聞名遐邇的江南歷史文化名城、湖南省省會長沙。這裏交通便利,經濟繁榮,風景秀美,人傑地靈。特別是近年來,湖南省長沙市進一步加大了以湖南大學爲中心的岳麓山大學城的規劃建設,投資數億元的瀟湘大道和麓山南路拓改工程竣工通車,爲大學城的發展奠定了基礎。那麽,在今天的《大陸高校風向標》欄目裏,就讓我們走近這所著名高校,去揭開它“千年學府”的神秘面紗吧。
聽衆朋友,在祖國大陸衆多的高校裏,能有千年歷史之稱的,恐怕就非湖南大學莫屬了。這還要追溯到湖南大學的前身,就是創建於西元976年的宋代四大著名書院之一的嶽麓書院,湖南大學也因此就成爲大陸乃至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高等學府。下面我們來聽聽湖南大學谷士文校長對此所做的介紹:
湖南大學坐落在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前臨碧波蕩漾的湘江,後面依託著秀如琢玉的嶽麓山。是由岳麓書院衍續至今、辦學歷史悠久的全國重點大學,直屬國家教育部,湖南省重點建設的高校。
我們學校的前身是宋代四大著名書院之一,創建於西元976年的嶽麓書院。1903年嶽麓書院與當時的省城大學堂合併,改制爲湖南高等學堂,1926年定名湖南大學,1937年升爲國立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是當今保持得最完整的宋代著名書院。作爲一種存在,一種意象,一種歷史,一種象徵,它見證了中國教育制度的巨大變遷。一千多年來,這裏學脈綿延,弦歌不絕,人才輩出。所以“千年學府”之美譽,由此亙古而永恒。
“惟楚有材,于斯爲盛”,是懸挂在書院大門兩旁的這副對聯,它道出了嶽麓書院人才輩出的事實。早在北宋,當時的嶽麓山山長周式便“教授數百人”。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朱熹不以千里爲遙,專程至此論學,此後又爲官長沙,整頓書院,士子紛紛返歸岳麓,“方其盛也,學徒千余人”。明清至民國初期是岳麓書院培養人才的黃金時期。比如中國傑出的思想家王夫之、第一位主張向西方學習的改良主義啓蒙思想家魏源,叱吒歷史的風雲人物曾國藩、左宗棠,外交界的先驅、第一位駐外公使郭嵩燾等,以及革命志士和先驅蔡鍔、唐才常、沈藎、楊昌濟等紛紛從嶽麓書院走向社會,爲中國歷史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壯麗篇章。
聽衆朋友,“惟楚有材,于斯爲盛”,湖南大學不愧爲一所歷史悠久、人才輩出的千年高校。這樣的高校,經過了歲月的洗禮和曆練,應該有著它與衆不同的獨到之處吧,下面我們再來聽聽谷校長對它的綜合實力和辦學水平的介紹。
湖南大學現在是一所理科基礎堅實,工科實力雄厚,文科獨具濃厚文化背景,經濟、藝術學科富有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學校設有研究生院,32個院系,57個本科專業,104個碩士點,5個專業學位授權,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7個,具有博士學位授予權的二級學科39個,1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還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並設有國際合作的環境技術中心。
目前,我們湖南大學已形成基礎科學、化學工程、機械製造與車輛工程、建築工程與電腦應用技術、環境工程等科研集團力量。除此之外,還有國家司法部司法鑒定中心、國際性精算考試中心,以及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湖南省湘湖文化研究基地等。在科研這方面,還有像現代類菱型概念汽車、智慧型機器人,返回式衛星裙底輕質材料,只要選擇湖南大學,就可以走近這些神秘的高科技。
聽衆朋友,今天帶您走近的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有著人傑地靈、千年學府美譽之稱的湖南大學。剛才,我們一同領略了學校的千年歷史和綜合實力。下面,我們繼續深入瞭解學校的師資力量以及學校在培養學生方面所作的努力。
(谷校長錄音)
千餘年來,這裏名師薈萃,一直造就著這座神秘的精神家園。現在,我們湖南大學“三英計劃”、“岳麓學者計劃”、“優秀教師赴英國諾丁漢大學培訓計劃”,以更高的姿態雲集、創造著更優秀的當代名師。學校現有專任教師1800人,教授、副教授1200余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可以說在文、理、工、管、法、經濟等各個學科領域,都擁有衆多享有盛譽的當代名師。
從岳麓書院到湖南大學整個歷史,這座千年庭院一直以培養“經世致用”之才爲己任,特別是我們強調“以人爲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的支撐下,3-6年彈性學分制的實施,自由選課制度的推行,學生可以主動規劃自己的學業,部分優秀學生被允許轉換專業,學有餘力的學生可以輔修第二專業、攻讀雙學位等一系列有力的措施,可以使每一位優秀學生順利實現人盡其“好”、才盡其“學”,爲他們畢業後實現理想奠定了良好的專業基礎和創業平臺。在這裏,學生的個性有他的舞臺:天天有講座,周周有文化節,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可以盡情綻放自己的光彩。在這裏,學生的自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他們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可以選擇成百上千的選修課進行充電。例如我們有“微軟學生技術俱樂部”、“中國大學生定向運動協會”,這永遠是學子活躍的舞臺。在這裏,我們千年論壇活動影響空前,仍然可以感受當年朱熹、張栻等理學大師設壇會講的遺風,完全可以近距離領略金庸、杜維明、余秋雨、餘光中、黃永玉等一大批現代文化、科技大師的風範。
聽衆朋友,湖南大學是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試點院校和國家大學生素質教育基地,中國大學生定向運動培訓中心就落戶在這裏。每年,大學生們都要自己策劃、組織舉辦科技文化節、藝術節、文藝匯演以及專門爲新生組織的“新生杯”足球賽、辯論賽和書畫比賽,校園生活可謂是五彩繽紛,湖南大學的學生們在這個素質教育的平臺上青春飛揚、放飛夢想。
從1999年7月起,國內外著名學者和文化、企業界知名人士先後到岳麓書院講學,講壇就設在800年前朱熹、張拭兩位大師會講的地方,這就是谷校長所說的嶽麓書院世紀論壇。湖南大學這所“千年學府”也由此從古至今保留著高度的開放和清新自由的文化學術氛圍。
聽衆朋友,湖南大學不僅重視內部的長久發展,更加強調以內促外,積極對外交流合作,目前,學校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多所大學建立了學術合作與交流關係,和臺灣高校以及各界人士都有交流往來。湖南大學海外聯誼會的副會長劉克昌先生與臺灣有著多年的往來經驗,在談到臺灣同胞與湖南大學的交流往來時,主要提到這樣兩個方面,一是臺灣同胞在學校設獎學金;二是臺灣學生來湖南大學學習。這其中,有不少有意思的小插曲,我們不妨聽聽:
湖南大學是一所千年學府,有悠久的歷史,也跟臺灣有很多往來。每年湖南大學都有老師和學生到臺灣進行學術交流,包括中科院院士等,很頻繁。我99年去,呆了10多天,回來後湖南省台辦出了一本書,我寫了一篇文章叫《寶島之行》。
臺灣同胞也多次來湖南,因爲湖南大學的臺屬很多。臺灣有很多湖南籍的人,他們中有的七、八十歲,是第一次來。其中有一個近80的臺胞回來後,講“我是第一次來湖南和嶽麓書院,小時侯就很想來讀書,但沒有考取,幾十年後能真正來湖南作客,心情特別高興”。當時有40多名臺胞來岳麓書院,他們心潮澎湃,非常高興。覺得家鄉的變化這麽大,景色這麽漂亮。有一位80多歲,講湖南大學優美的環境吸引了我們,一到河西,清涼無污染,一到岳陽樓更加心曠神怡,到處是青山;而湖南大學古色古香,從前門到大門、二門、講學堂,越走越輕鬆、幽靜,真正到達另一個世界
臺灣學生來湖南大學學習,有碩士、學士,人數不斷。臺灣學生到了這裏後覺得這裏是培養人最好的地方。環境優美,學術水平高,人際關係好。
我們對臺灣學生除了遵循相應政策外,對他們是關心、熱愛的,希望越來越多的臺灣學生來學習。這個地方環境優美,學術水平很好,專業齊全,管理嚴謹。我們有36個國家的地區和學生,生活的非常好。
第二是這裏的物質條件很好。這裏有外事辦大樓,旁邊是外教樓,那裏是容納幾百人的留學生公寓,單人單間,有衛生間。臺灣學生可以住學生公寓,也可以住外面。吃的東西應有盡有,也很便宜。湖南大學既是沿海的後方,也是西部的前方,交通方便。有世界遺傳張家界,有人文景觀嶽麓山、嶽麓書院,也有洞庭湖、岳陽樓,有佛教聖地南嶽,也有漂流。
聽衆朋友,在提到岳麓書院時,劉會長講了三件事情,他的心情格外激動。他說,湖南大學三個獨到之處:第一,湖南大學是最古老的學校之一;二是湖南大學受到歷代中央領導關注;三是湖南大學校園大、學生多,是吸引臺灣學生的原因。的確,湖南大學優美、幽靜,人際關係、自然環境各方面對學生的吸引,使他們覺得這是一個學習的好地方。在這裏,學生可以安心學習,“高高興興進湖大,愉愉快快出湖大”。因此現在在校求學的臺灣學生並不覺得陌生和困難,認爲這裏和臺灣差不多,沒有什麽不一樣。
劉會長說:
臺灣學生來後,我們對他們的管理很嚴格。但我們也傾注了愛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小孩離開父母來這裏,要讓他們不感到困難和寂寞。他們給家裏寫信就覺得很感動。
學生第一次來,我們請他吃飯,來去都接送到飛機場。
平常我們一個學期、一個月總要開展這樣、那樣的活動,如文娛、體育。
現在湖南大學和臺灣的許多大學學術上經常往來。
聽衆朋友,湖南大學的所有專業都對臺灣學生招生。今年,湖南大學部分專業將實行不分專業按大類招生。學生進校後一、二年級按專業大類進行通識教育,三、四年級分專業方向進行寬口徑專業教育。按大類招生的專業有:電氣資訊類,新聞與傳播學類,材料科學與工程類,學校今年還將新增廣告學、社會體育兩個專業。
聽衆朋友,不知道今天的湖南之行是否給您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帶您走近的是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下、湘江邊,有著“千年學府”美譽的湖南大學。如果有機會,您一定要親自來爬上嶽麓山,走進嶽麓書院,實地領略和感受這所千年學府由內而外的自然靈氣和人文底蘊,相信您一定不枉此行。
(2003年9月12日播出)
本文原分類:[大陸就學資料庫][大陸高校風向標]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