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戰爭機器潤滑劑?

一月 27, 2003 | 媒體:戰爭機器潤滑劑? 已關閉迴響。

文/林深靖

  鏡頭聚焦於一對擁吻的情侶:男的俊帥英挺,女的柔情似水,一頭金髮亮眼飄逸;再細看:大男孩頭上的帽子有斗大「美國海軍」標誌,背後是整裝待發的軍艦上忙碌穿梭的人影。這是「美聯社」發出來的一張照片,通行於全球各大媒體,元月18日出刊的「中國時報」甚至拿來做為頭版的巨幅彩色圖片,並為它下了個標題:珍重我的愛。

  原以為又是某部好萊塢英雄電影的宣傳照,圖片說明卻是加州聖地牙哥軍港艦隊開拔前往波斯灣之際,一位海軍戰士與女友吻別的畫面。然則,如此突出男、女主角的鏡頭攝取,無疑已具備了電影的戲劇要素:戰雲密佈中,天雷地火一般的男歡女愛,吸引著觀眾對主角產生移情作用:期望英雄凱旋,再續前緣。

  然而,戰爭畢竟是殘酷的,一方的凱旋就代表著另一方的挫辱。在全球一片反戰、反美浪潮裏,台灣的主流媒體選用上述圖片,實已不言自明地做了選邊的表態。美國的戰爭機器已經啟動,而除了先進的航機、軍艦之外,當然還少不了火力強大的跨國媒體。

  1990年老布希總統發動的海灣戰爭,透過隨軍媒體塑造了一場所謂「手術一般的、乾淨的戰爭」,攝影機下只見宛若電動遊戲般精確、俐落的火砲攻擊,幾乎見不到任何傷亡畫面。一直到後來,人們才發現美軍在伊拉克投下了無數貧鈾彈,其後遺症甚至到戰後10餘年都還持續發威,伊拉克人民的傷亡病殘未因戰爭結束而終止。貧鈾彈又被稱為「髒彈」,老布希的戰爭,何「乾淨」之有?

  小布希總統接下了老布希的棒子,於911事件後,以「反恐」為名,發動了阿富汗戰爭。美聯社所傳出的經典照片中,其中之一是戴頭紗的阿富汗婦女,在荒地上撿拾金色糧包的畫面。這幅彷若名畫「收穫者」的新聞圖片遍載於全球各大媒體,其附註說明是:美軍在阿富汗北部空投糧食,援助挨餓受害的百姓。小布希的戰爭就這樣冠以「人道」的名號,他的士兵不殺人,卻以救人助人為職志。

  如今,美國大兵已推進至波灣邊緣,砲口再度對準伊拉克,隨同武器被運往戰區的,還有大批攝影機──媒體顯然將再度發揮潤滑戰爭機器的功能。「美聯社」仍會有無數圖片提供給台灣媒體的編輯檯。然而,透過這些媒體,我們看得到戰爭的真實面貌嗎?


本文原分類:[夏潮聯合會][人民論壇/評論][政治評論][林深靖政經事件簿]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