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報‧第27期]簽署兩岸和平協定,不做美國戰略棋子──兩岸犇報2011年6月號社評

六月 8, 2011 | [犇報‧第27期]簽署兩岸和平協定,不做美國戰略棋子──兩岸犇報2011年6月號社評 已關閉迴響。

文/■ 兩岸犇報

大陸人民解放軍參謀總長陳炳德應美軍參聯會主席邁克爾‧馬倫的邀請,5月中旬率領三大軍區四大兵種的高級將領赴美進行為期八天的軍事訪問。這是解放軍總長在時隔七年後再次訪美,旨在推動建立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中美新型軍事關係,並就維護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以及反恐、護航、維和等問題廣泛的交換意見。

不可諱言,中美兩國要真正發展出相互尊重、合作互惠的新型軍事關係,首先就要克服美國假藉《與台灣關係法》持續並擴大對台軍售的問題。臺灣問題涉及到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完整,是中國不可讓步的核心利益。雙方如果在這點上不能夠相互理解、相互認識、相互尊重,必然為中美關係的發展,乃至於區域和平的局勢帶來不可掌控的變數。

因此,陳炳德在與美軍參聯會主席馬倫連袂舉行的記者會中強調,解放軍在台灣沿海「只有駐防部署,沒有作戰部署,也沒有導彈部署」,美國執意擴大對台軍售勢必影響兩國關係的正常發展。隨後,陳炳德更語驚四座的指出:「美國制定的《與臺灣關係法》實際上是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個法律,用美國的一個國內法管其他國家的內政事務,說得難聽一點,就是太霸氣了。」

陳炳德的這種說法,一語道破在台灣問題上華盛頓當局的兩面手法:在有求於中國的情況下,向來不吝一再重申尊重「一個中國」原則,並支持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但在涉及對台軍售方面便雙手一攤推給美國國會,以遵守《與臺灣關係法》來做為搪塞的藉口。對於美國這種兩面手法和霸道的片面干涉主義,稍有國際戰略常識的人早已司空見慣,陳總長此言之所以引起國際媒體的重視,並不是在於它揭發了甚麼,而是在於它意味著甚麼?作為中國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在美國境內,當著對方的軍事首腦指名道姓地批評美國「霸氣」,非但罕見,實屬意義深遠。

事實上,台灣問題一直是美國用來牽制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的棋子,其目的在於製造海峽兩岸軍事對峙,一方面引誘大陸投入寶貴資源進行軍備競賽,延緩中國實現現代化建設的進程;二方面又以安全防衛為口實,強迫台灣當局繳納「貢賦」,藉以消化美國過期的軍品,變相為美國軍需工業進行財政挹注。據統計,30多年來,美國以《與臺灣關係法》為口實,前後對台出售武器達二十多次,總金額高達400多億美元,單單就2008年、2010年兩次對台軍售就高達128億美元,近日還倡議出售改良型F16戰機和價值4.3億美元的艦射魚雷系統給台灣軍方。

美國作為一個超級強國,要保持在全球範圍恣意妄為的行動自由、要操控全世界的重要資源和貿易孔道,就要防止任何國家驟然崛起,挑戰了它的區域或全球戰略利益。60年來,表現在中美關係上,從「圍堵中國」到「聯中制蘇」,乃至於今日的「中美戰略夥伴關係」,不過是與美國國家利益與綜合國力相適應的戰略轉移而已。而台灣作為美國東亞戰略上牽制中國的馬前卒,其戰略作用當然也隨著美國國家利益而沉浮不定。

從歷史上來看,作為美國這種霸權國家的戰略棋子,舉棄之間向來無關乎道義,更與正義沾不上邊,說穿了還是美國國家利益使然。遠的不說,單就「9‧11」後美國推行國際反恐戰略以來,從薩達姆、賓拉登到格達費,哪一個不是在冷戰時期美國刻意扶植來制衡世俗化回教政權崛起的馬前卒,又哪一個不是在後冷戰時期為維護美國石油利益而欲梟其首,成為美國反恐戰略的犧牲。

30年來台灣島內藍綠兩黨多少政治人物,之所以時而竊喜,時而大悲,徘徊在中美戰略關係夾縫中而遑遑不可終日,正是對於美國外交政策上的現實主義缺乏認識,也是對於民族根本利益缺乏自覺的結果。面對當前兩岸和平發展的歷史機遇,要擺脫中美關係實緊時鬆,相互依存又時而對抗的循環怪圈,要少買一點凱子軍購,為子孫避戰禍於萬一,台灣當局應該從自身的發展出發,從民族的根本利益著眼,早日與對岸簽署「和平協議」,以消彌美國霸權利益遂行的口實。


本文原分類: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