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平埋葬正義(下)──巴以衝突的台灣觀點﹖

十一月 26, 2002 | 用和平埋葬正義(下)──巴以衝突的台灣觀點﹖ 已關閉迴響。

文/兆征

□被以色列軍隊夷為廢墟的杰寧難民營

  四﹑“台灣能做什麼﹖台灣對國際事務的關注有多少﹖……透過可信的NGO聯繫﹑轉介﹐對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技職訓練”﹙施﹚

  “台灣以往只知道賺錢﹐現在要以NGO突破外交困境﹐像慈濟﹑路竹會等團體建立國際名聲”﹙簡﹚

  一直以來﹐台灣對於國際事務的參與﹐大多只聚焦於外交領域。自國民黨執政﹐到民進黨當權﹐都難脫“金錢外交”惡名而為民眾所詬病﹐而對苐三世界﹙亞非拉﹚的關注極為有限。以往對於邦交國的援助﹐除却“銀彈政策”外﹐大部分是所謂輸出技術團﹕例如農技團。對於這些被台灣政府視為相對落後的非洲國家﹐可能有一定的幫助﹐但如果認為用同樣的方法﹐能實際的幫助在水深火熱的巴勒斯坦人民的話﹐是昧於現實。我並不十分清楚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此行的詳細情形﹐但據報導在加薩與約旦河西岸的多個難民營﹐除了在行動上受到以軍日以繼夜的嚴密監控外﹐還不時的被攻擊﹐包括破壞巴人的房舍和水塔﹐連最基本的生存條件都難以維持下﹐對施正鋒先生所提出的“對巴勒斯坦難民提供技職訓練”﹐實在令人難以想像﹗讓我們看看以下的統計數字﹐或許我們仍然不清楚台灣能做什麼﹐但應該可以有助我們理解到﹐今天﹐巴勒斯坦人民最迫切的需要。

□Intifada的事實﹕

在2000年九月28日到2002年七月之間的Intifada﹐有1,700名巴勒斯坦人被謀殺。死者中85%為平民﹐其中22.4%是小孩﹐345人是被重型武器殺害﹐1,039人被塑膠子彈的彈藥所危害。
超過30000人受傷﹐33%被塑膠子彈所傷﹐36%是小孩。
根據數次調查顯示﹐以色列軍隊﹙IDF﹚對巴勒斯坦平民的攻擊行動中﹐傷亡人數為零。
在西岸有七十萬人受到宵禁戒嚴﹔兩百二十萬人的移動受到嚴格的限制。
65%的巴勒斯坦成人失業﹔75%生活在貧窮中﹙每天生活費低於美金兩塊錢﹚。
30%的巴勒斯坦小孩正處於慢性的營養失調中或發育遲緩﹔21%的小孩正處於嚴重的營養失調中。

自從2002年五月29日﹐15,000名巴勒斯坦人被拘留﹐至今仍有7,500名的人留在監獄中﹐其中1,700名沒有經過任何審判﹑任何指控就無限期的拘留﹙稱為行政拘留﹚﹐另外有170位小孩也被監禁中。

在去年以色列移民到戈蘭高地和西岸人數增加5.2%﹙不含東耶路撒冷的移民﹚。十四個猶太人移民村莊﹐已經在加利利﹙Galilee巴勒斯坦北部﹚和內吉夫﹙Negev巴勒斯坦南部﹚相繼建立起來﹐“以便確保後代的土地”——阿里爾‧夏隆﹙以色列總理﹚

□命喪以軍槍口之下的嬰兒

樊梅蒂譯自《反帝報》﹙FIGHTRACISM﹗FIGHTIMPERIALISM﹗2002第9號﹚英國革命共產團﹙Revolutionary
CommunistGroup﹚發行

  除了以上這些可能導致我們誤解巴以問題的觀點外﹐會中對巴勒斯坦解放運動的看法﹐仍然值得我們深思﹕其中一位與會學者問及一名想成為炸彈客的巴勒斯坦青年﹐為什麼如此仇視以色列﹖難道他不覺得被傷害的人是無辜的嗎﹖學者稱其如何費盡唇舌告訴他和平的重要﹐却仍然無法說服這名青年。這樣的一場對話﹐凸顯出幾個對於巴以衝突十分重要的問題。首先﹐我們要問﹕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和平﹖接著我們要問﹕在什麼樣的條件下求和平﹖最後﹐和平作為一種手段﹐還是目的﹖

□兩萬巴勒斯坦人湧上加沙街頭支持阿拉法特﹗巴勒斯坦青年武裝起來了﹗為了民族的生存﹑國家之存亡﹐一批又一批的巴勒斯坦青年投身民族解放鬥爭之中﹗

  如果和平只是一種被視為追求“和諧的秩序”的話﹐正義往往會被犠牲。就如同大部分人認為巴勒斯坦的人民抗暴是破壞和平的行為一樣﹐難道我們應該要求被以色列長期壓迫﹑剝奪﹐與侮蔑的巴勒斯坦人民捨棄生命財產﹑犧牲民族自尊﹐來滿足這種不公平﹑不正義的和平嗎﹖假使我們仍然堅持這種帶有“潔癖”的和平的話﹐我們是否應該同時反對政府一切以國家安全為由的作法﹙包括兩岸人民條例的修惡﹑反恐法案﹐以及永無止境的軍購﹚﹔我想﹐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所謂的恐怖分子﹙被美國定義為恐怖份子的武裝團體﹐大部分只是美國以反恐為由﹐為肅清各國反美勢力下的犧牲品﹚﹐是否仍然會走上這樣的路﹖誰又願意在背負這種惡名下﹐還要付出生命危險。在無法以政治解決的情況下﹐被壓迫的群眾採取激進手段﹐在一定程度內是可以被理解的﹐至少﹐它沒有比偽善者創造出來的“和平”更邪惡﹗

  會議以一位與會學者的一句話作結﹕“沒有正義﹐就沒有和平。”﹐在領教過美國所代表的“正義”﹐以及與會人士所宣稱的“和平”後﹐我們以為﹕歷史沒有被清理﹐就沒有真正﹑徹底的和平﹗才是真正值得我們追求的。


本文原分類:[國際反帝運動][台灣反帝學生組織][國際主義第四期]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

Name (必)

Email (必)

個人網站

Speak your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