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
31
正派治史做人:悼憶戴國煇師(1)
三月 31, 2002 | 正派治史做人:悼憶戴國煇師(1) 已關閉迴響。
以台灣生的客家人而自豪
我在1983年進立教大學大學院東洋史研究科攻讀中國近現代史專業時,有幸成為戴國煇先生的弟子,並多次參加戴先生的研討會。
研討會結束時,時間湊巧的話,戴先生常常會帶學生去學校附近名叫“東江樓”的中國餐館,邊用餐邊繼續討論研討會中沒有結束的問題,或者聊些輕鬆的話題,學生常會被戴先生幽默風趣的談話而引得哈哈大笑。
從閒談中,我才知道戴先生是生在台灣的祖籍廣東梅縣的客家人,“東江樓”則是一家有客家菜風味的餐館。有一次,我問戴先生,為什麼叫客家人。他笑著說:“楊君,你是漢族,還是我是漢族?客家人是漢民族的一支,原是住在中國中原地區山西、河北、河南等地的漢民族。因戰亂、災害而多次自北南下,但始終保持著自己的語言、風俗、習慣。客家語與古漢語相近,可以說客家人是正宗的中原漢人呢!”
戴先生的家庭是台灣的名門世家,堂妹是現國民黨副主席吳伯雄的夫人。吳伯雄是台灣客家人的大老。
戴先生對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很有幾分自豪感,說中共革命領袖很多是客家人。葉劍英、葉挺是他的梅縣同鄉,朱德、鄧小平、郭沫若等也都是客家人。再往上溯,國父孫中山、太平天國的洪秀全等也是客家人。哈哈……客家人是天生的革命者呢!
戴先生的笑談,使我對原本一無所知的客家發生了研究興趣。在戴先生的指導下,我著實花了點功夫研究了客家問題,並寫了一篇《中國客家與中國革命》的論文。1986年秋,我赴哈佛大學費正清研究中心作客籍研究員時,還應邀作過一次客家問題的報告,引起與會者的很大興趣。
客家問題的研究,對我目前從事的中台關係的研究也很有助益,例如前不久喧鬧一時的中台密使的秘密交涉。一方為李登輝的親信蘇志誠等,另一方為江澤民的大管家曾慶紅。“漢賊不兩立”的兩岸,何以能搞起秘密和談呢?究其端緣,“客家”是一個很重要的人文背景。眾所周知,李登輝是客家後裔,祖籍福建永定。代表江澤民主持秘密會談的曾慶紅,也是客家人。曾慶紅的母親鄧六金是福建上杭的客家人;父親曾山也是江西吉安客家出身。由此可見,海峽兩岸的秘密交涉有濃厚的客家根脈的因素。
堅持民族情操的獨立學者
戴國煇先生原是學農的,以一篇《中國甘蔗糖素的展開》而獲東京大學的農學博士學位。戴先生在日本後以華僑史和台灣史研究享譽學界,研究歷史是他自己轉向搞起來的。他在教授台灣史時告訴學生,台灣在日據時代,知識分子的進路很窄,日本的殖民統治政策只允許台灣人學農和醫,不能學理工和法等,意圖控制台灣的經濟發展和上層建築。
戴先生在日數十年,原本可加入日本籍,但他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中華民國護照,儘管這使他在日求職和生活中遭到不少麻煩,但他仍以做一個中國人自豪。有一次在戴先生家吃飯,戴師母做得一手好菜,大家誇不絕口時,戴先生說,作為中國人在日一路走過來也很難,有時他和戴師母都做過開拉面小店為生的打算。
唐朝張九齡《感遇》詩雲:“江南有丹橘,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
正因為戴先生有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民族情操,所以他在治史著作中,始終保持著獨立學者客觀論析的立場。他在《台灣和台灣人》等著作中,為台灣被大陸割棄,被日本殖民統治,被世界疏遠的“亞細亞孤兒”的命運呼喊。他勸學生倘如要了解台灣人的心境,最好讀讀也是台灣客家人的著名作家吳濁流寫的《亞細亞的孤兒》等作品。
所謂“同氣相求,同聲相應”。他在追悼吳濁流先生的挽辭中寫道:民族正氣、永垂不朽;鐵詩銅文,千流萬芳。挽辭令人印象深刻難忘。由此可見,戴國煇先生是一個有強烈民族情操的中國知識分子。
本文原分類:[文化評論][正派治史做人:悼憶戴國煇師]
Comments
You must be logged in to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