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2004夏潮第十屆大專青年冬令營景點介紹(雲南省) 

 夏潮聯合會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兩岸學生交流/
相關文件
冬令營
夏潮大專青年冬令營 ─ 景點介紹 (北京、哈爾濱)()
2009年夏潮大專青年冬令營()
2004夏潮兩岸青年交流團景點簡介()
2004夏潮第十屆大專青年冬令營景點介紹(雲南省)(夏潮聯合會)
2004夏潮第十屆大專青年冬令營景點介紹(四川省)(夏潮聯合會)
2001年的冬令營照片(夏潮聯合會)


其他資訊

雲南簡介/昆明/大觀樓/路南石林風景區/大理/白族三道茶/崇聖寺三塔/洱海--高原明珠/中甸/松贊林寺/納帕海/玉龍雪山/雲杉坪/白沙壁畫/瀘沽湖/瀘沽湖摩梭文化與習俗/昆明黑龍潭


雲南簡介

  美麗、富饒的雲南,是祖國西南邊疆的一塊寶地,它土地遼闊、山川壯麗、資源豐富。它具有悠久的歷史、古老的文明。

  雲南省地下中國西南邊陲,北回歸線橫貫本省南部。雲南東部與貴州首、廣西壯族自治區相鄰,北部與四川省相連,西北隅緊倚西藏自治區,西部同緬甸接壤,南部與老撾、越南毗連。從整個位置看,雲南北依廣袤的亞洲大陸,南臨遼闊的印度洋與太平洋。

  雲南,意為“雲嶺之南”,又稱“滇”,其燦爛的文化,眾多的名勝古跡,千差萬別的立體氣候,舉世聞名的珍禽異獸賦予了它富饒而神秘的魅力......

昆明

  昆明,云南省省會,具有兩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是云南省政治、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的中心,同時也是我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和優秀旅游城市。

  昆明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市中心海拔1,891米。南瀕滇池,三面環山。屬于低緯度高原山地季風氣候,由于受印度洋西南暖濕氣流的影響,日照長、霜期短、年平均氣溫15。c。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不嚴寒,四季如春,氣侯宜人,是極負盛名的“春城”。每年的12月到來年的3月,一群群躲避北方海域寒風的紅嘴鷗,萬里迢迢地從遠方飛來,落棲在昆明城中。

  昆明市域總面積約15560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約98平方公里。總人口400萬。全省26個民族在昆明都有居住。

  昆明還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的薈萃之地。悠久的歷史、獨特的地質結構,為昆明留下了眾多的文物古跡和風景名勝。昆明市是一個發展中的國際旅游城市,目前,已形成了以世博會為中心的集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多功能的四季皆宜的旅游勝地。

  昆明是一個多民族彙集的城市,世居26個民族,形成聚居村或混居村街的有漢、彝、回、白、苗、哈尼、壯、傣、僳等民族。在長期的生產生活中,各民族既相互影響,融彙貫通,同時又保持各自的民族傳統,延續著許多獨特的生活方式、民俗習慣和文化藝術。生活在昆明地區的各民族同胞熱情好客,能歌善舞,民風純樸,無論是其待人接物的禮儀、風味獨特的飲食、絢麗多彩的服飾,還是風格各異的民居建築、妙趣橫生的婚嫁,都能使人感受到鮮明的民族特色。

  在眾多的民族節日中,彝族的“火把節”,白族的“三月街”,“繞三靈”,傣族的“潑水節”,苗族的“踩花山”,僳族的“刀杆節”等久負盛名,節日活動豐富多彩。每逢節日,各民族群眾都會穿上自己手工刺繡染制的民族盛裝,從四面八方彙聚到一起,舉行摔跤、鬥牛、對歌等活動。按照歲時節令,農曆三月初三的西山調子盛會、正月初九的金殿踏春、九九重陽的螺峰登高、中秋之夜的大觀賞月等許多習俗在民間十分流行。

  昆明地方文藝種類繁多,滇劇、花燈、昆曲、民歌小調以及少數民族劇種、民間敘事長詩、民間傳說等,歷經數百年的發展和傳頌,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

大觀樓

  大觀公園位於昆明市城西,有近華浦和大觀樓、樓外樓、花圃和柏園等遊覽區。園內花木繁茂,假山、亭閣、小橋、流水,景色極為優美。大觀公園有大觀樓長聯聞名於世。與西山森林公園隔水向望。

  民國初年,大觀樓辟為公園,唐繼堯曾撥款修葺,並立其銅像於場地正中央。1940年,又在樓前池中豎三個白石墩,仿西湖“三潭印月”之景。

  大觀公園根據其地勢,約可分成三片:近華浦、大觀樓片,樓外樓、魯園片,庾園、花圃及柏園片。

  大觀公園因懸掛著清代名士孫髯翁撰寫的180字“古今第一長聯”的大觀樓而得名。這副長聯,思想內容深刻,藝術形式完美,是我國豐富的對聯寶庫中一粒光彩奪目的明珠。對聯全文是: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洲,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孤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淩虛,歎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每逢佳節,這裏常舉行遊園聯歡,載歌載舞,人山人海。有時還舉辦傳統燈會,每晚遊客不下數萬。中秋之夜,在大觀樓俯視樓前水面,便可得杭州西湖“三潭印月”之軀,本地人稱“長聯印月”,是賞月遊湖的好去處。

  大觀公園緊傍滇池。滇池是個煙波浩淼風姿秀逸的高原湖泊,是受第三紀喜馬拉雅山造山運動的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岩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面南北長39公里,東西寬13.5公里,平均寬度約8公里;湖岸線長199.5公里;湖面面積318.27平方公里;湖水最大深度為8米,平均深度為5米,蓄水量約15.7億立方米。在雲南眾多的湖泊中,它的面積最大;在全國的內陸湖泊中,它占第6位。滇池四周的山脈均屬昆侖山系,雲嶺山脈的東支逶迤南下,總稱烏蒙山,有大小數十個山峰。

路南石林風景區

  位於距昆明市100公里的路南縣境內。該縣是我國岩溶地貌(也稱喀斯特地貌)比較集中的地區,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里。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其中石林的像生石,數量多,景觀價值高,舉世罕見。1982年,經國務院批准定為第一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風景區內主要旅遊景點:

石林

  石林位於昆明市東,是世界罕風的風景名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傑作。在路南廣達40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遍佈著上百個黑色大森林一般的巨石群。有的獨立城景,有的縱橫交錯,連成一片,占地數十畝,上在畝不等。只見奇石拔地而起,參差崢嶸,千姿百態,巧奪天工,被人們譽為“天下第一奇觀”。

  石林的主要遊覽區李子箐石林,面積約12平方公里,遊覽面積約1200畝。主要由石林湖、大石林、小石林和李子園幾個部分組成,游路5000多米,是石林景區內單體最大,也是最集中、最美的一處。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節,石林四周的彝、漢等各族群眾都要從四面八方彙集到石林歡慶佳節。人們在白天舉行摔跤、爬杆、鬥牛等比賽活動,夜晚則燃起熊熊篝火,耍龍、舞獅、表演民族歌舞。阿細跳月、大三弦舞則是最受歡迎的傳統節日。

外石林

  外石林主要指位於大小石林之外的周圍風景區。這片風景區方圓數十裏。在野嶺荒山,鮮花綠樹叢中,又有許多奇峰怪石點綴其間。這些異石個體龐大,形象生動,加上周圍環境生機勃勃,視野也較為開闊,遊覽又別有一種情趣和感受。

乃古石林

  乃古石林位於“石林”以北13公里處,也叫新石林或摩寨石林,占地5000多畝,新辟游路6公里多。與“石林”相比,這裏又是另外一種特色和風格。

  進入乃古石林,只見黑森森的一片怪石如大海怒濤沖天而起,氣勢磅?,又像壁壘森嚴的古代戰場,令人思緒萬千。景區內還有神奇瑰麗的地下溶洞,人們稱之為地下天宮或水晶宮,屬地下岩溶地貌。

大疊水瀑布

  大疊水瀑布位於路南縣城西南20公里,有公路相通至疊水電站,舍車步行二三公里便可到達。瀑布的水源系南盤江的支流巴江,落差88米,最大流量達150立方米/秒。洪水季節,只見飛流直下,氣勢磅?,聲震山野,數裏之外可聞其聲。乾旱季節,飛瀑則分兩股下瀉,有如銀鏈垂空,纖秀柔美。

長湖

  長湖位於路南縣城東15公里的維則村旁,系岩溶湖泊。湖長3公里,寬僅300米,故名。湖中有蓬萊島,湖底佈滿參差錯落的石筍、石柱。長湖深藏在圭山的懷抱裏,故又稱“藏湖”。

芝雲洞

  芝雲洞位於石林之西北約5公里處,又叫紫雲洞,由大,小芝雲洞,大乾洞、豬耳朵洞組成,總面積約2.55平方公里,它是岩溶地貌的地下奇觀之一。

奇風洞

  奇風洞位於李子箐石林東北5公里處。它由間歇噴風洞、虹吸泉和暗河三部分組成。每年8至於11月,會時有大風從大小數十釐米的噴風洞出,安靜的大地頓時呼呼兒響,塵土飛揚,並伴有隆隆的流水聲。2、3分鐘後,一切復原,數分鐘後又再次噴風。雨季間隔15至30分鐘噴一次風,旱季約隔一小時

大理

  大理古城古稱葉榆,南距下關13公里,西依蒼山,東臨洱海。古城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原城墻高8米,周長6公里,東西南北各有城門,門上建有雄偉的城樓,名稱分別為通海、蒼山、承思和安遠。現僅存南北兩座城樓。

  大理城內建筑布局為棋盤式,從南到北有5條街,東西8條巷。路面由青石板鋪砌而成。城內青瓦坡頂的白族民居遍布大街小巷,家家流水,戶戶養花。蒼山溪水流過古城,注入洱海。大理人愛花、養花,庭院內花開四季。農歷2月的朝花節來臨時,家家戶戶門前擺滿了鮮花,形成花的海洋。

  城內歷史遺跡與游覽景點隨處可見。有杜文秀國民起義總部“紫禁城”、西云書院(大理一中),有外國游客云聚的“洋人街”護國路等。沿街茶樓、中西餐館及文物首飾店林立,古建筑點綴其中。古城古雅的建筑,濃郁的民族風情及優美的風光,吸引了眾多的國內外游客。

白族三道茶

  白族“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頭道苦茶又稱“烤茶”或“百鬥茶”,先苦後甘,能提神補氣,使人神輕氣爽;三道回味茶,放有花辣等佐料,喝了能滿口清香,回味無窮。

  白族三道茶源遠流長,起源于唐初,之後不斷得到發展,到了唐南詔國中後期,佛教在大理興起,寺廟裏倡導坐禪飲茶,遊客也喜歡飲茶止渴,使茶道發展不小。經過宋、元時期到了明、清之際,白族家室多愛飲烤茶,招待客人飲甜茶,在婚事、節日期間專飲“三道茶”。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如今白族三道茶已發展到極富內涵的茶文化的高度,形式上每道茶之間都伴有3—5個歌舞節目,使參飲者既能品茶,又能賞心悅目,含義上寓以人生為“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

崇聖寺三塔

  大理三塔,位於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後,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於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簷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築。塔下仰望,只見塔矗雲端,雲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後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魄。照壁後有省人民政府立的《重修三塔記》。

  塔身的第一層,高13.45米,是整個塔身中最高的一級。東塔門距基座平面2米,西塔門則在近6米處。塔牆厚達3.3米。第2至15層結構基本相同,大小相近。第16層為塔頂。以第二層為例,高約2米,寬約10米,上部砌出疊澀簷,凡17層磚,每層挑出0.05~0.07米不等,簷的四角上翹。塔身東西兩面正中各有佛龕,內放佛像一尊,龕兩側另有亭閣式小龕各一,蓮花座,廡殿式頂,中嵌梵文刻經一片。南北兩面,中間有一券形窗洞,直通塔心。第三層則南北為佛龕,東西為窗洞。以上各層依次交替。塔身愈往上愈收縮。

  塔頂高8米,約為塔身的七分之一。挺拔高聳的塔?,使人有超出塵寰、劃破雲天的感受。頂端是銅鑄的葫蘆形寶瓶,瓶下為八角形寶蓋,四角展翅,安有擊風鋒;其下為鋼骨銅皮的相輪;最下為覆缽,外加蓮花座托。塔頂四角,原有金鵬鳥,相傳“龍性敬塔而畏鵬,大理舊為龍澤,故以此鎮之”。現金鵬已無存,複修前僅殘存金鵬鳥足。千尋塔中空,置有簡易木梯,可達塔頂。千尋塔西,等距約70米遠的地方,有南北兩座小塔,是八角形10級密簷磚塔,各高42.19米,塔身有佛像、蓮花、花瓶等浮雕層層各異。一至八層為空心直壁,內撐十字架。基座亦為八角形。兩小塔間相距97米,三座塔形成鼎足之勢,佈局統一,造型和諧,渾然一體。

  三塔旁,原有規模宏大的崇聖寺。據《南詔野史》(胡本、王本)、《自古通記》等史籍記載,寺基方7裏,聖僧李成眉賢者建三塔,屋890,佛11400,銅40590斤,建于南詔第十主豐佑,保和十年至天啟元年(西元834至840年),費工70800余,耗金銀布帛綾羅錦緞值金43514斤。

  崇聖寺及三塔建成後,寺院保存較好。元武宗時曾“降聖旨”封釋覺性為住持僧,保護寺產,免征糧稅。元代亦曾加以維修,使得“殿廡煥然復興,三塔峙立,金碧交輝,巨麗與山坪(相等)”。明代,李元陽重修,亦有“三閣、七樓、九殿、百廈”。當時寺中有五寶:三塔、巨鍾、雨銅觀音、證道歌碑和佛都匾。至徐霞客到大理時,仍見崇聖寺前“三塔鼎立,……塔四旁皆高松參天。其西由山門而入,有鐘樓與三塔相對,勢極雄壯”,樓後為正殿,正殿後為“雨珠觀音殿,乃立像,鑄銅而成者,高三丈”(《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八》》。據說,寺中的鴻鍾,為“建極十二年”(西元871年)造,“徑可丈餘,而厚及尺”,“其聲聞可八十裏”。“萬古雲霄三塔影,諸天風雨一樓鍾”,歷來為人所樂道。雨銅觀音,莊嚴靜美,細腰跣足,造型精美,為南詔遺物。然世事滄桑,巨鍾已毀於清,雨銅觀音毀於十年動亂,證道歌碑與佛都匾連同寺院一起,今已無存。

洱海--高原明珠

  洱海是一個風光明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在古代文獻中曾被稱為“葉榆澤”、“昆彌川”、“西洱河”、“西二河”等。水面海拔1972米左右,北起洱源縣江尾鄉,南止於大理市下關鎮,形如一彎新月,南北長41.5公里,東西寬3—9公里,周長116公里,面積251平方公里。洱海屬瀾滄江水系,北有彌苴河和彌茨河注入,東南匯波羅江,西納蒼山十八溪水,水源豐富,彙水面積2565平方公里,平均容水量為28.2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0.5米,最深處達20.5米。湖水從西洱河流出,與漾江匯合注入瀾滄江。

  洱海西面有點蒼山橫列如屏,東面有玉案山環繞襯托,空間環境極為優美,“水光萬頃開天鏡,山色四時環翠屏”,素有“銀蒼玉洱”、“高原明珠”之稱。自古及今,不知有多高人韻士寫下了對其讚美不絕的詩文。南詔清平官楊奇鯤在其被收入《全唐詩》的一首詩作中描寫它“風裏浪花吹又白,雨中嵐影洗還清”;元代郭松年《大理行記》又稱它“浩蕩汪洋,煙波無際”。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洱海氣候溫和濕潤,風光綺麗,景色宜人。巡遊洱海,島嶼、岩穴、湖沼、沙洲,林木、村舍,各具風采,令人賞心悅目。古人將其概括為“三島、四洲、五湖、九曲。”

  三島:金梭島,玉幾島、赤文島;

  四洲:青莎鼻洲、大鸛淜洲、鴛鴦洲、馬濂洲;

  五湖:太湖、蓮花湖、星湖、神湖、渚湖;

  九曲:蓮花曲、大鸛曲、潘磯曲、鳳翼曲、羅蒔曲、牛角曲、波曲,高莒曲,鶴翥曲。

  隨著四時朝暮的變化,各種景觀呈現出萬千氣象,於是,古人又為之歸納為“洱海八景”,即:山海大觀、三島煙雲、海鏡開天、嵐靄普陀、滄波濞舟、四閣風濤,海水秋色,洱海月映。當中所提到的四閣,便是古人為點綴、觀賞洱海所陸續建造的四大名閣:天鏡閣(位於海東)、珠海閣(位於洱海公園團山)、浩然閣(又名豐樂亭,位於才村海邊)、水月閣(位於洱海北端雙廊,與珠海閣遙相對峙)。四大名閣雖已倒塌不全,有待恢復重建,而這些名勝佳景的詩文佳句卻時常見諸史籍。如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詠水月閣的詩雲“百二山河至此終,水晶皎皎漾蟾宮,鼓琴應許蛟龍聽,吹笛能教鸑鷟遊”。從中我們不難體會到自古及今洱海人文景觀之盛。

  洱海水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有各種魚類,水鳥、蝦、螺螄、蚌、水獺、菱角、蘆葦、海菜等等。魚類有鯉魚、弓魚、油魚、鰾魚、小白魚、鯽魚、草魚、青魚。其中弓魚被譽為魚魁。洱海是大理風景區的主要風景資源,也是白族祖先最主要的發祥地。迄今為止,在洱海及其周圍的山坡臺地上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共達30多處。海東金梭島就是一個著名的新石器遺址。最近又發現雙廊玉幾島也是新石器時代和青銅器時代的重要遺址,除了出土大量生產生活用的石器、陶器之外尚有青銅器山字形格劍,銅柄鐵刃劍,以及鑄造這些兵器的陶範。由此可以推斷它或許還是古代白族先民冶煉鑄造青銅器乃至進入鐵器時代的生產基地。在這裏每個時代都有歷史的遺留,我們似乎可以聽到白族祖先從蒙昧時代步步走向文明的足音。因此,也可以說:洱海是白族的搖籃。

中甸(香格里拉)

  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為“香格里拉”旅游線路的腹地。從大理沿滇藏公路北行315公里,可達迪慶藏族自治州首府中甸縣城中心鎮,距昆明659公里,乘飛機50分鐘可達。迪慶、藏語意為"吉祥如意的地方"。由于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南段北端,"三江并流"之腹地,形成獨特的融雪山、峽谷、草原、高山湖泊、原始森林和民族風情為一體的景觀,為多功能的旅游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為多功能的旅游風景名勝區。景區內雪峰連綿,云南省最高峰卡格博峰等巍峨壯麗、僅中甸縣境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達470座峽谷縱橫深切,最著名的有金沙江虎跳峽、瀾滄江峽谷等大峽谷,再有遼闊的高山草原牧場、莽莽的原始森林以及星羅棋布的高山湖泊,使迪慶的自然景觀神奇險峻而又清幽靈秀。

  這里生活著藏、僳、漢、納西、彝、白、回等13等種民族,他們團結和睦,在生活方式、服飾、民居建筑以及婚俗禮儀等傳統習俗中,都保持了本民族的特點,形成了各民族獨特的風情。

  "香格里拉"一詞,是1933年美國小說家詹姆斯•希爾頓(JamesHilton)在小說《失去的地平線》("LostHorizon")中所描繪的一塊永恒和平寧靜的土地。是個有雪峰峽谷、金碧輝煌且充滿神秘色彩的廟宇、被森林環繞著的寧靜的湖泊、美麗的大草原及牛羊成群的世外桃源。而迪慶卻惟妙惟肖的擁有著詹姆斯•希爾頓(JamesHilton)書中描寫的一切,更加巧合的是,"香格里拉"一詞是迪慶中甸的藏語,為"心中的日月"之意,它是藏民心目中的理想生活環境和至高至尚的境界。迪慶高原就是人們尋找了半個世紀的"香格里拉"。

  "不必到西藏就可領略藏族風情"。迪慶不僅有西藏高原雪山峽谷的風貌和藏族風情,還可領略到內蒙古大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般的壯麗景色。

  位于云南迪慶,海拔3280米的香格里拉,將可讓來自低海拔國家和地區的人士,更舒服自在地觀賞大自然美景和領略民族風情,而不必擔心發生"高山反應"。

松贊林寺

  噶丹松贊林寺是雲南省規模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也是康區有名的大寺院之一。松贊林寺又稱歸化寺,距中甸縣城5公里。從中甸縣需向北望去,在寬闊的草原盡頭,群山之間,有一座集鎮規模的建築群,極高處的屋頂上有鎏金銅瓦熠熠放光,奪人眼目。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築,就是松贊林寺。

  松贊林寺于藏國第十一繞迥陰土羊年(西元1679年)興建,于陰鐵雞年(西元1681年)竣工。五世達賴喇嘛親賜名“噶丹松贊林”。

  為該寺選址時,達剌喇嘛占卜得神示:“林木深幽現清泉,天降金鶩戲其間”。現在的松贊林寺內有清泉淙淙,春夏不溢,秋冬不涸,並能常見一對金鶩出入。紮倉、吉康兩大主寺建於最高點,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為五層藏式雕樓建築。主殿上層鍍金銅瓦,殿宇屋角獸吻飛簷,又具漢式寺廟建築風格,下層大殿有108根柱楹,代表佛家吉祥數。大殿可容1600人趺座念經。左右牆壁為藏經“萬卷櫥”,正殿前座供奉有五世達賴銅像,其後排列著著名高僧的遺體靈塔。後殿供有宗喀巴、彌勒佛、七世達賴銅像,高三丈有餘,直通上層。中層有拉康八間,分別為諸神殿、護法殿、堪布室、靜室、膳室等。頂層正樓特設精舍佛堂,供奉五世達賴、七世達賴佛像,以及貝葉經卷、唐卡、傳世法器等。松贊林寺內歷代珍品眾多,有五世達賴和七世達賴時期的八尊包金釋迦佛像、貝葉經、五彩金汁精繪唐卡、黃金燈。全寺收藏有《丹珠爾》十部,其中兩部為金汁手書,以及各種精美鎏金或銀質香爐、萬年燈等。

  寺中僧侶分為活佛和紮巴兩類,除活佛外的僧侶按學歷及資歷分為格西、格弄、班卓等,按所承提職責分則有喀姆、老僧、香追、第巴、英則、格幹等十數種職務。

  目前松贊林寺有僧侶700余人,從縣城到松贊林寺的進香道路已修葺一新。松贊林寺正以古老獨特的人文景觀吸引四方賓客。

納帕海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位於中甸縣城西北部,距縣城8公里。保護區面積3125平方公里、海拔3266米、湖泊積水面積660平方公里。保護區地勢平坦,三面環山,冬春季節,山嶺積雪。那曲河、奶子河等十餘條河彎彎曲曲,流經草源注入納帕海。海西北面的辛苦雅拉雪女山麓有天然落水洞九處,洪水經過溶洞,從尼西湯滿河排出、流入金沙江。每逢雨季、湖面增高、到旱季洪水排出、湖面縮小、大部分地區成為沼澤和草甸。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珍稀飛禽黑頸鶴的理想棲息地。每年9月至次年3月,黑頸鶴在此棲半年左右。

  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是中甸最有高原特色的風景區之一,也是全縣最大的草原。由於納帕海自然保護區氣候濕潤,牧草生長比同類地區快,每年5月,草原方吐嫩芽,而納帕海已是綠草茵茵。6月伊始,各種野花競相開放,茫茫草原,瓊花瑤草爭奇鬥豔。成群的牛羊隨草海起伏,如在海中沉浮。茫茫草原,四處是“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美景。西面的石卡、葉卡、辛苦雅拉三大雪山俏然挺立。雪山、草原、牛羊組成了大西南的塞北風光。

  秋冬來臨,草原一片金黃、遠山如黛、皚皚白雪峰倒影與湖泊中,這一季節,黑頸鶴、黃鴨、班頭雁雲集於此,在草叢中、水面上嬉戲漫遊,使廣闊空靈的草原另具一番詩情畫意。藏族人民熱愛飛禽、從不傷害它們,特別是黑頸鶴,千百年來得到了藏族人民的保護,與人十分親近,常在村舍旁、帳逢邊落腳過夜,與人畜共處、惹人喜愛。

  納帕海西北山上,中是甸古寺——袞欽寺的遺址。古樹參天、鬱鬱蔥蔥,四周斷坦殘缺,瓦礫遍地,該寺建於明末,毀于清初。據史料記載,該寺有一尊三丈六尺高的強巴佛像,明代旅遊家徐俠客曾慕名前往參觀,被麗江木氏土司所阻攔未能如願而抱憾不已。

  登臨古寺遺址,納帕草原盡收眼底,在清幽、寧靜的自然風光中憑弔古跡,別有一番風情。

玉龍雪山——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

  當你一腳踏進麗江壩子,首先映入你的視野的,是壩子北端拔地而起的巍巍雪山。那皚皚的白雪,銀雕玉塑般的千年冰峰,仿佛要刺破藍天,氣勢非凡,這就是聞名遐邇的玉龍雪山。

  玉龍雪山是北半球最近赤道的山脈,它處於青藏高原東南邊緣,橫斷山脈分佈地帶,在大地構造上屬橫斷山脈皺褶帶。位於麗江縣城北面約15公里處。山勢由北向南走向,南北長35公里,東西寬25公里,雪山面積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風景位於海拔4000米以上。

  這裏終年積雪,雪山山體高聳,橫亙排列的十三座山峰(卜松毛卦峰)海拔5596米,為諸峰之最。

  龍山諸峰連綿起伏,由北向南排空飛來,足及麗江壩子的北端,是風景區的立體和中心。觀看雪山,調個不同的位置,雪山所呈的景色也就迥然不同了。若觀看雪山西面景觀,可以從芝山麓上文海村,可觀賞龍山西北側的黑雪山景觀。又從龍山腳下的雪松村進山走中路,它可縱覽白雪山,也就是說可觀賞扇子陡主峰的景觀。若過雪山東麓,過雲杉坪,或甘海子等處,可看龍山東側的綠雪奇峰景觀。藶在鳴音觀雪亭觀看雪山,那是觀看雪山東麓的最佳視角位置。而在大具又可觀看龍山東北側的景觀,在中甸縣境金沙江南岸觀賞,龍山北面的景觀盡收眼底。

  玉龍山主峰扇子陡,位於龍山南麓,土人稱為“拖斯般滿動岩”,意為卜松毛卦峰,也稱白雪山。由麗不平原中看它,像是一座豎立起來的銀鏵。攀登上白雪山來看它,它像一把白綾摺扇展開在那裏,所以有扇子陡和雪鬥峰的名稱。現在由錦鄉穀的草坪中仰望上去,它像一片白玉殼,三面作放射狀指向天空,在碧天白雲中閃閃發光。

  整個雪山集亞熱帶、溫帶及寒帶的各種自然景觀於一身,構成獨特的“陽春白雪”主體景觀。雨雪新晴之後,雪格外的白,松格外的綠,掩映生態,移步換形,很像是白雪和綠松在捉迷藏。故有“綠雪奇峰”,雪不白而綠,蔚為奇觀。

  玉龍雪山是花的海洋。不曾到過玉龍雪山的人一定不能想像到它那遍地白雪遍地鮮花的奇景!玉左雪山的花,豈能一口說得盡?但獨佔花魁的自是杜鵑!這是雪山奇觀之一,矮的只匍匐地面,一旦花開,連枝條都看不見一根。高的枝條矯捷地與喬木爭高,細細碎碎地開了個滿天星。紅的像火,白的像紙,紫絳紗的,如滿斛明珠的,豔若桃花的,冷若冰霜的,大的花如牡丹,小的花如丁香,無一不是人間庭園的奇珍,卻在這個寂寞的雪山上任意開放!

  玉龍雪山氣勢磅礡,造型清秀玲瓏。其冰川類型為懸冰川和冰鬥冰川。隨著節令及氣候變化,雪山景觀也交替變幻,呈現出多姿多彩的畫面。清代納西族學者木正源曾形象地歸納出玉龍十二景,即:“三春煙蘢”、“六月雲帶”、“曉前曙色”、“螟後夕陽”、“晴霞五色”、“夜月雙輝”、“綠雪奇峰”、“銀燈炫焰”、“玉湖倒影”、“龍甲生雲”、“金沙壁流”、“白泉玉液”。從不同的角度生動描繪了雪山景色,體現了不同節令、不同時辰玉龍景致的變幻無常與千姿百態。

  大面積的雪海是優良的天然滑雪場。據專家考察論證認為:這裏是世界上最長的滑雪場,也是最溫暖的滑雪場。為方便遊客這裏還建成是我國海拔最高的旅遊客運索道。通過方便的設施可以帶你進入這個神奇的世界。

雲杉坪

  雲杉坪,土語稱“遊午閣”即“情死之地”又名錦繡穀,海拔3240米,是一塊隱藏在原始雲杉林中的巨大草坪。每逢春夏之間,綠草如茵,繁花點點,雲杉坪是被周圍的原始雲杉林緊緊包裹著的翠綠草坪,這裏如此幽靜,如此美妙,如此動人,仿佛人間仙境一般。

  傳說雲杉坪是納西族第一對情人殉情之地。據傳說納西族情死的開山鼻祖是開美和於勒排,他倆如蜂花恩愛的愛情生活,卻被一夫一妻制的封建婚姻破壞扯離,他們嚮往自由的愛情生活,便雙雙上雲杉坪情死。所以逢六月火把節的時辰,落居龍山附近村寨的青年男女,編制標誌開美和於勒排的紙人,來到雲杉坪祭奠第一對情死的開山鼻祖。沿雪山公園向北行駛25公里,便進入了一個開闊的高山草甸,這裏即為甘海子。甘海子是一個天然草甸牧場,地勢平緩起伏,遼闊的草甸上散落著一棵棵低矮的松樹。綿延的草場中,在草木的掩映下,一隻只犛牛或隱或現,呈現出一派“的高原牧場風光。

  從白水河開始,可以乘坐雲杉坪索道上山,也可以騎馬。兩者價格差不多,但騎馬來回需多花1小時。

白沙壁畫

  白沙地處麗江城北約16公里,是一座古老而美麗的小鎮,是納西族在麗江壩的最初聚居地,也是麗江木氏土司的發祥地,為納西族最早的政治中心。

  明朝時期,麗江木氏土司正值鼎盛之時,政局穩定,經濟繁榮,為顯其富有,所以他大建宮室,建成了一批頗具規模的建築群現存的白沙琉璃殿、大寶積宮和大定閣等廟宇均為該時期所建。其中所藏的明代壁畫,是極為珍貴的文物,屬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寶積宮現存壁畫558幅,是麗江壁畫收藏最多的地方。壁畫融漢、藏、納西文化一體,眾教合一,展示了藏傳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

  白沙壁畫對各種宗教文化和藝術流派兼收並蓄,獨樹一幟。繪畫佈局周密,用筆嚴謹,色彩富麗,造型準確,人物形象逼真,明顯吸取了東巴畫粗獷、色彩對經強烈、線條均勻、筆法洗煉等特點。麗江壁畫中所涉及的題材比較廣泛,對飛跑的駿馬、盛開的荷花、山林田野、花鳥草蟲等自然風光都有描繪,這些畫都明顯展示了畫家敏銳的觀察能力和積極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畫中描繪的宗教人物,以宗教為折光,融入了畫師們的美學思想,或隱或現地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

  據史料記載,以大寶積宮為代表的麗江壁畫,是在明初至溥歷時期300多年的時間裏陸續繪製完成的。當時的土知府木旺聘請了以馬嘯天為首的一批漢族畫家,另外還有藏族和白族畫家、東巴教第子、道教弟子也參加了壁畫的繪製工作。

  白沙壁畫以其別具特色的繪畫藝術風格和珍貴的歷史文化內涵,深深吸引著國內外遊客。

瀘沽湖

瀘沽湖,位於雲南省寧蒗縣永寧鄉與四川省鹽源縣左所鄉之間,距寧蒗縣城76公里。當地摩梭人稱爲謝納米,意爲母海,因湖的形狀如曲頸葫蘆,故名瀘沽湖。

  瀘沽湖是由斷層陷落而形成的高原湖泊,水面海拔爲5685米,是雲南海拔最高的湖泊,湖水平均深度40余米,最深處達73.2米,僅次於撫仙湖,位盾全省第二位。整個湖泊狀如馬蹄,南北長而東西窄。這裏地處偏僻,交通不便,自然環境破壞較小,水質潔淨。湖東,有條山梁婉蜒而下,下插湖心,似條蒼龍俯臥湖中汲飲甘泉,形成瀘沽湖上一個美麗的半島,它幾乎將廣闊的湖面一分爲二,半島尖端與對岸相距僅2公里,成爲湖面最狹窄的地方。

  瀘沽湖內,有5個海島,屬雲南境內的3個,屬四川境內的2個。它們像一隻只綠色的船,飄浮在湖面,一般高出水面15~30米,大小各不相同。最小的裏格島,位於獅子山下,靠湖的北岸。島北面坡下土地平坦,居住著8戶摩梭人,全是木楞房,木房沿島而築,大門面對湖水,景色迷人。土司島地處湖心,頂端高出水面36米,島周長約700米,東西窄而南北寬,爲狹長形。土司島的得名,是因爲它過去專爲永甯土司消閒遊樂之用,現在島上所有建築物蕩然無存,只留下殘磚斷瓦。裏無比島,又名大堡島,距土司島3公里,處在一直線上。島高43.4米,長450米,寬200米。裏無比島西南坡緩,藤樹密布;東北方向山坡成台,下至海邊,有小沙灘。

  瀘沽湖畔村落棋布,當地居民以摩梭人(有一說,其為納西族支系)爲主。摩梭民居建築爲方木垛成的井千式木楞子房,以木板當瓦。內部以火塘爲全家的中心,旁有老人及未成年孩子住的地方;另一幢二層樓房爲客房,上爲青壯年婦女與她們的"阿注"(朋友或有夫妻意義的情侶)的居室。由於歷史的原因,在摩梭人中還保留著具有早期對偶婚特點的婚姻形態,保留著母系氏族公社時期的一些特點。這種婚姻,在時間上,可長達數十年,也可短到一二天;在數量上,終其一生可與一二人或更多人走婚,其結合自願且解除容易,雙方不來往即算解除走婚關係。與此相適應,家庭是由血緣爲紐帶的母系親屬組成,家中財産均由母系血統的成員繼承,子女均留母家,隨母姓。男子的身份是舅父或舅祖父。婦女在家庭生活中和生産管理上是主持人,享有崇高的地位。

瀘沽湖摩梭文化與習俗

  被譽為“神秘的東方女兒國”、“人類母系氏族領地的活化石”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瀘沽湖,不僅湖光山色如詩如畫,如夢如幻、旖旎靜謐,更因當地古老的社會形態,和至今保留著淳樸獨特的種種風俗而著稱於世。世居湖畔的數萬摩梭人至今生活在以女性為軸心的母系氏族大家庭裏,過著男不娶、女不嫁的婚姻生活。>

走婚情侶以情為重

  至今,摩梭男女仍然實行走婚。僅有少數走婚伴侶,因家中有男無女,需要同居以續香火。

  走婚的形式是男不娶、女不嫁,男女終身都在自己的母系家庭裏,是由男子的“走”而實現的婚姻。男方晚上到女方家偶居,次晨歸回自己家中,雙方都不是對方家庭的成員。

  建立男女走婚關係,不受某種法律的約束,也不注重門第。走婚並非雜亂無章,更不是群婚制。姨表、叔伯、弟兄、姊妹間嚴禁走婚。按其文化規則,一個人不能同時與多人走婚。

  男女走婚以雙方情感來取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女方的情感。金錢和地位未必能夠得到姑娘芳心。一旦男女雙方彼此有意,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攔他們建立走婚關係,正如當地情歌所唱的那樣,“好阿哥(妹)喲,人心更比金子貴,只要情誼深如海,黃鴨就會成雙對……”形成走婚關係沒有家人包辦,也無媒妁之言。男女相互在一起生產勞動、節慶活動、跳舞交誼等交往過程中產生愛慕之情時,只要雙方情投意合,便可自主決定,建立走婚關係。

  經過雙方私下或托人交換禮物便可確定走婚關係。一旦交換了禮物,男女便成了走婚的情侶,到了夜間,男子就可以到女方走婚了。以這種方式進行走婚,一般都有一段相當隱秘的走婚過程,到了一定的時間才逐步公開。

  另有相當一部分男女互換禮物的方式要莊重些。當一個男子看中一個女子,或雙方有情有意時,通常由男方請一位自己可信的人,帶上衣服、裙子、茶、糖之類的禮物到婦方家互換禮物。攜禮者到女方家要向女方的母親說明來意,而母親則通常要徵求女兒的意見,如果不同意則以很委婉的方式退回對方的禮物。以這種方式進行走婚,往往以較為公開的形式出現。

孩子隨母外甥跟舅

  走婚男女有了小孩,在孩子出世的第二天,女方家中要為孩子舉行取名儀式。並帶上禮物以及甜酒等到男方家道喜,男方家中則派一女子帶上豐盛的食物去看望女方。第一胎孩子滿月前夕,男方家中要殺豬宰羊,備酒辦席,到女方家中舉行隆重的滿月酒儀式,招待女方村內和鄰村的男女老少,表示慶賀。孩子到了13歲舉行“成丁禮”時,也要到生父家中行跪拜禮,生父則給予具有紀念意義的禮物,表示祝賀。

  走婚所生的孩子一律隨母而居,跟隨母姓,由家庭中的母親,舅舅和姨母等共同撫養。而子女成年後,對這些老人承擔主要的贍養義務。走婚關係中的男方非女方家中成員,也無撫養孩子的法定義務,但在生產勞動和物質生活方面給予必要的照顧,有了孩子要經常看望和幫助,自覺承擔一定撫養義務。所以對摩梭男子而言,他終其一生與自己的姊妹一道撫養外甥,同時還要拿出一部分精力來幫助女方撫養自己的親生子女。親生子女長大後,也要為自己的生父盡一定的贍養義務,生父死後也要奔喪。

走婚關係的解除

  走婚關係維持時間長短不一。因情而異,短則幾天、幾個月,長則幾年、十幾年,甚至終身。他們合則聚,不合則散。地域上男女雙方相距越遠越不穩定。多數摩梭人走婚在鄰近一兩個村內,少數遠達數十裏之外。由於男女各居母家,沒有經濟上的關係和日常共同生活和密切接觸,所以具有相當的臨時性和不穩定性。走婚關係中的男女,在經濟上誰也不靠誰。雙方均不可能獨佔對方,亦不可能依附對方。

  走婚雙方結交過程中,如發現對方移情別戀,品性不端或與之情感不合等原因導致關係疏遠感情破裂時,走婚關係就隨之解除。走婚關係的解除較為自由容易,一般不需要什麼手續。因為不涉及財產的劃分、子女的歸屬等利益問題。走婚男女離異也很難引起爭執和糾紛。雙方皆可處之泰然,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甚至能保持良好的一般朋友的關係。

昆明黑龍潭

  位於昆明北郊龍泉山麓,相傳,為漢黑水祀故地,稱為"黑水祀"。園內山勢挺拔,古木參天,殿宇依山勢層層構築,氣勢宏大。山麓湧出一泉彙為潭,碧綠清澈,故名"黑龍潭"。其旁有一潭,水呈渾濁,有水口與黑龍潭相通,清、渾兩潭,面積共600平方米,而兩潭的魚互不越潭,成為一奇趣。潭旁還有明義士薛爾望之墓。元代建有"龍泉觀",明、清以來建有祖師殿、玉皇閣、三清殿等道教建築群。園內環境清幽,古樹名花極多,擁有規模宏大的"梅園",尤以唐梅、宋柏、元杉、明茶最為有名,稱為黑龍潭林木"四絕"。國內古碑林立,明代刻制的道符,看時凸現"萬物茲生"四字,人們習慣稱它為"凸字碑"。國內道觀廟宇,亭臺樓閣、清泉碧流、名樹古木交相輝映,風光秀麗,環境清幽,真如楹聯所謂:

  兩樹梅花一潭水,四時煙雨半山雲。

  黑龍潭大門外為著名的昆明植物研究所,栽培有眾多的奇花異木,成林成片;四季花香,是雲南"植物工國"的縮影。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