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系列講座之四:《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 

美國新「社會主義性質」勞動者的形成(下)

 日本流通經濟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鎌田一義 著 /夏潮聯合會名譽會長 陳 明 忠 摘譯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夏潮聯合會/思想評論/
相關文件
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系列講座之四:《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日本流通經濟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鎌田一義 著 /夏潮聯合會名譽會長 陳 明 忠 摘譯)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系列講座之三: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日本流通經濟大學經濟學部教授 鎌田一義 著 / 夏潮聯合會名譽會長 陳 明 忠 摘譯)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系列講座之二: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榎本正敏編著(前日本築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陳明忠摘譯(夏潮聯合會名譽會長))
【走向社會主義之路】系列講座之一:21世紀-社會主義化的時代(榎本正敏編著(前日本築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陳明忠摘譯(夏潮聯合會名譽會長) )


其他資訊
(B) 新型勞動者的勞動方式

(1) 個體勞動者的勞動倫理

個體勞動者之所以要離開企業組織而獨立自營,最重要動機是尋找「值得做」的工作。如果說,受雇勞動者的工作目的是換取滿足生活的收入,那麼,個體勞動者的工作目的則在於追求自由、成就和滿足感…等等。換句話說,受雇勞動者為了工資而犧牲個性、壓抑自我,但是獨立自營的個體勞動者卻要在工作中尋找個性和表現自我,收入的多寡反倒成為次要的問題。以新近在OS (Operation system)系統軟體開發上挑戰微軟Windows的Linux「自由軟體」系統為例:以美國貝爾研究室所開發的對話型OS為基礎的Linux系統,強調開放資源(Open Source)的概念,任何人都可以取得它的原始碼( Source code ),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對它進行修改,再將經過修改的 Source Code 回報給網路社群做為參考。

自由軟體的概念並不是指「免費」的,而是指具有「自由度」(Freedom)的軟體,也就是說,任何人在取得這個軟體之後,都可以進行修改、進一步發表與複製在不同的電腦平台上面。參與Linux開發的網路社群並不存在金錢的對價關係,鼓勵他們對此投入心力的誘因,反而是:希望能夠做出貢獻以得到「感謝和名譽」;製作出易於利用的東西並和夥伴們共有、共享是作為一個技術者的願望;對抗假借知識產權來壟斷技術的大財團;以及純粹為了追求個人成就感和快樂…等等。當然,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是:由於社會的富裕化而易於取得能夠維持生活的收入,這一個條件的存在作為前提。

因此,獨立自營的個體勞動者不同於企業(資本),不以追求利潤的極大化和擴大事業的版圖為其行動方針。恰恰相反的,對於追求工作的成就感和意義的個體勞動者而言,伴隨著事業的擴大而增加的管理事務正是他們所要逃避的。如果因為工作繁忙而不得不犧牲家庭生活或休閒活動,是不符合他們所強調的自由的、自發性的工作方式。

這種與大工業體系所強調的服從和紀律大異其趣的勞動倫理,只有在大眾富裕化的社會中才得以滋長。勞動者是在量上滿足了生活資料的物質需求之後,才開始在質的方面重視工作和生活的內容。個體勞動者是以自己的意志和責任來選擇工作,而選擇的判準就是自由、成就感、滿足感等等,而不是資本主義受雇勞動者對企業組織的忠誠和歸屬感,以及自我犧牲和禁慾等等。


(2) 工作上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個體勞動者的工作大都屬於知識勞動部門,通常需要與可信賴的友人們共同作業,互相提供自己所擁有專長才能完成工作。因此,個體勞動者與更廣範圍的同業者之間的聯繫、結合,形成一個網路社群就成為不可或缺的要件。獨立自營的個體勞動者透過同業者友人互相學習新技能或專門技術,收集有關部門的信息或承攬工作的需要,是促成許多跨地域專業者網路組織的內在動力。另外,也有許多支援Free agent活動的NPO網路組織。據調查美國蘇活族(SOHO,Small office,Home office)事業時態的報告,開業或獨立不久的SOHO族大都以向介紹人才的代理公司登記,利用網路電子布告欄、E-mail等途徑尋找顧客或工作;當工作步上軌道之後,慕名而來的工作機會的比率就會提高。根據報告,以SOHO族為對象的組織,在美國有AAHBB(American Association of Home Basset Business,1991年設立)等等,多得無法算計。就世界的網路組織來說,以支援新媒體有關的高科技事業者為對象的紐約媒體協會(NYNMA,New York Media Association,1994年設立),電腦相關的PATCA(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nsultant Association,1975年設立)等。除此之外,針對在醫療保險、年金制度方面處於劣勢的個體勞動者,也成立了Working Today(1994年設立),以及以對政界的陳情活動為中心的NFIB(National Federation of Independent Business)等中小企業支援團體來改善這種不利的處境。在這些形形色色的網路組織中,特別重要的是,因工作夥伴逐漸擴大而自發性形成的地域性網路社群。透過這種網路社群,個體勞動者可以「直接」(Face to face)進行日常性的交流,互相交換事業、技術、知識等信息。所以,對SOHO族而言,網路社群是非常重要的組織。

個體勞動者活用各種網路組織,互相幫忙而進行工作,其組織特性是:在組成成員之間是平等的夥伴關係,互相站在平等、對等的立場共同作業。完全不同於向來將大企業置於中心而將原材料供給業者或零售代理商置於邊陲的「中心/衛星」制或集中星形的「輻軸式」(Hub-and-Spoke)系統。在這種上對下或支配與被支配關係中,成員之間的力量關係是僅僅有利於中心企業的不均衡構造。

個體勞動者本來就是為了脫離支配、服從的上下關係而選擇獨立之路。在Free agent的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是對工作夥伴的責任感、信賴感和友情。D.Pink認為:「互惠的利他主義」就是網路個體經濟能夠有機運轉的基礎。以「共同作業網絡」為組織特徵的Free-agent,如果不是以誠意完成所負責工作,不僅會喪失伙伴的信賴和友情,甚至也會失去工作。


(3)工作與生活的一體化

個體勞動者之所以從企業獨立出來的動機:是能夠由自己決定在喜歡的地方、喜好的時間、與喜好的夥伴、以喜好的條件一起工作。他們是基於自己的勞動觀、生活觀、人生觀,在工作和休閒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由自己的自由意志來決定並分配工作時間和休閒時間。這種時間的分配並不是一天為單位,而是一星期、一年甚至是一生為單位的自由分配和管理。但就個體勞動者的生活而言,最重要的還不是勞動時間和休閒時間的分配及其均衡方法,反而是工作時間和休閒活動之間的區別的曖昧化,甚至成為一體化的這個事實。

假若我們將休閒活動定義為:在喜歡的時間裡,做自己所喜歡的事。那麼,就個體勞動者而言,「工作」正符合這種定義。當然純粹為尋樂而做的休閒活動和收取報酬的工作之間是有所差異,但就「將時間用於所喜歡的事」而言,兩者是實在難以區別。「生活與工作一體化」的這種特性,就是Free agent這種工作方式的本質,對多數的個體勞動者來說,與其說工作是「為了明天」,不如說工作本身就是褒獎(獎勵)。

其次,就像休閒活動沒有退休年齡一樣,個體勞動者也希望一輩子做自己喜歡做的工作。對從事於知識勞動的個體勞動者而言,年老體衰的自然規律並不成為障礙。在工業經濟的時代,因為年老而彎曲的背脊是巨大的負債,置身於知識經濟的時代,刻著年輪的大腦卻成為很大的資產。因此,許多從企業退休後的知識勞動者紛紛走上Free agent的道路,成為使用PC互聯網繼續做工作的「E-retirement」。事實上,近年來在美國的「E-retirement」正迅速的增加,可能還會繼續增加。

總的來說,Free agent是和自己喜歡的工作夥伴共同完成自己所喜歡的工作,並不受市場規律的支配。當然,賺取生活費用是必要的,但並不一定要追求最大利潤或擴大組織,這一點是與追求貨幣收益為目的的資本主義企業和受雇勞動者完全不同的活動原理。


(C)「社會主義性質」勞動者的形成過程

(1) 新型勞動者的非資本主義性質

從1990年代在美國迅速增加的Free agent等新型勞動者,主要是獨立自營並從事於知識勞動的「個體勞動者」。

產生這種新型勞動者的歷史背景是:以製造業為中心的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經過了二戰以後的高度經濟成長期,其生產力已經達到了能夠滿足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質財貨的經濟水平;到了70年代末,一般大眾的所得更超過了其財貨消費的需要,進入了「大眾富裕化」的時代。因此社會生產開始從以「消費需要」為中心轉向「超越物質財貨的使用價值,而能夠帶來精神富裕的附加價值」以及「醫療、福祉、教育、娛樂等提升生活品質的服務」等方向轉移。同時,為了因應這種市場需求的變化,先進工業化國家生產力的基礎也從製造業轉向所謂的軟體化、服務化產業。也就是說,Free agent是以生產力的根本性變化為基礎而形成的新的勞動型態。

形成這種勞動型態的的經緯,可簡單地概括如下:

軟體化、服務化產業積累的基礎在於多樣化且激變的消費者需要,資本為了掌握這種瞬息即變的「消費者需要」而推行企業信息化。80年代由於推動電腦小型化而開發了替代大型電腦主機(Main frame)的廉價的PC電腦;再加上由於東西冷戰的結束,90年代開放了「互聯網」(Internet)給民間使用。於是藉由PC和互聯網整合起來的信息網覆蓋了全世界,而這種信息網路化就是形成新型勞動者的直接根據。

在軟體化、服務化產業的新興生產力中,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知識勞動在很大的一部份是依靠勞動者本身的知性能力(工業生產力主要是由機械設備的性能來決定)。因此,就知識勞動的效率而言,必須依靠勞動者的自發性意志,以自主勞動為原則。過去由資本等外部力量所執行的管理、監督和勞動強制,反而成為負面因素。同時,想要進一步提高知識勞動的生產效率,由許多人互相交換並共同享有知識和信息的「共同作業網絡」,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

由PC、互聯網所構成的信息網路是企業、家庭、個人等等任何經濟主體都能夠自由參與的世界性開放系統,而且在網路參與者之間並不存在任何上對下的權力關係,是完全平等並列的網絡體系。因此就知識勞動者來說,PC、互聯網不僅是主要的生產手段,也是即使是獨立的個人也能夠與大企業以對等的力量(Power)參與一部份社會生產的條件。

總之,90年代PC、互聯網所形成的信息網路是:(Ⅰ)整備了獨立自營勞動者參與網路型社會再生產的條件。(Ⅱ)由於PC、互聯網的低價化,每個人都容易取得和利用。因此,PC互聯網的誕生,打破了在資本主義體制下一直阻礙勞動者取得主要生產手段的經濟規律,提供了勞動者自立化的歷史契機。80年代末期,尤其是90年代開始出現以知識勞動者為中心的,從資本、企業組織脫離而自立化的傾向。這就是被稱為Free agent的新型網路個體勞動者,其主要特徵是:

(Ⅰ)新型網路個體勞動者是以知識勞動為主體,以軟體化、服務化產業為中心的新生產力做為基礎的,正在形成中的勞動者。是與單純體力勞動為主的資本主義工業生產力不同層次的異質性生產力。

(Ⅱ)新型網路個體勞動者是占有自己的生產手段,並直接參與勞動過程的獨立自營勞動者。他們是與將自己的勞動力做為商品出賣給資本,並在其指揮和命令下從事勞動的資本主義雇佣勞動者,在「質」上根本不同的新型勞動者。

(Ⅲ)新型網路個體勞動者完全脫離資本主義支配性的階級關係,加入以平等、互惠、共享、共有為原則的「網絡共同作業」關係,並依據自己的自由意志來參加社會再生產。

(Ⅳ)這些網路個體勞動者的勞動是屬於自發性的自主勞動,因此實現了與休閒、遊玩活動難於區別的快樂勞動。


(2) 社會主義勞動理念的實現過程

1990年代PC和互聯網的結合,促進了資本主義雇佣關係的解體和獨立自營勞動者的形成,產生了在網路個體勞動者之間互惠性的共同作業關係,從而帶來了正在進行中的社會大變革。將PC互聯網的結合所帶動的信息網路化稱為「IT革命」,藉以類比宣告資本主義誕生的「產業革命」,是極為適當的理解。因為網路個體勞動者是在軟體化、服務化經濟,這一種沒有階級支配的對等、互惠的生產關係下自發性地從事於自主勞動的工作者。這正是馬克思所理想的社會主義勞動型態的具體化,而現在就是將其具體地實現出來的歷史過程。

馬克思在敘述資本主義後的未來社會時,曾經使用過社會主義、共產主義、自由人聯合體(Association)、合作社式社會等各種稱謂。不過他很少使用社會主義或共產主義,大都是用「自由人聯合體」或「合作社式社會」來進行概括。

馬克思所謂的「自由人聯合體」,大概是指由獨立的個人基於自由意志所締結平等的關係而互相聯繫起來的合作組織,也意味著以各個合作社為網絡而形成的社會聯合體。在那個社會裡,用來替代存有階級與階級鬥爭的資產階級社會的,是「個人的自由發展能成為千萬人自由發展條件」的協同社會。

馬克思又說,在自由人聯合體中的勞動,是「以自發性的手、高高興興的精神、充滿著喜悅的心從事勞動的結合勞動」。也就是說,馬克思認為只要形成自由人聯合體,勞動就成為充滿喜悅和快樂的工作,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則是獨立的個人基於自由、平等的關係所進行的聯繫。

但是,馬克思並沒有清楚地指出,如何才能形成「自由人聯合體」?也沒有說明在「自由人聯合體」之下,合作社的網絡體系帶有怎樣的社會性質?當然,在馬克思生活的時代裡,替代資本主義生產力而擔負自由人聯合體的新生產力是什麼?更是無法做出預測。不過,我們還是可以從他的敘述中理解到,就馬克思的觀點來說,擔負著自由人聯合體的社會生產力還是以製造業為中心。這一點,就和以軟體化、服務化產業為中心的網路社會絕然不同。

在「規定社會主義社會或自由人聯合體生產關係的生產力是什麼?」這個問題都還沒弄清楚以前,就推行「社會主義革命」(其實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或以社會主義為目標的社會革命),曾經為蘇聯和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混亂。就蘇聯和中國而言,在生產力相對落後的情況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不得不以推行與資本主義各國相同的重化學工業化。但是,勞動者在重化學工業下從事勞動,即使施行了社會主義政策或改良,也無法脫離管理、監督下的血汗勞動。我們認為:由於軟體化、服務化產業這一種新生產力的登場,充滿喜悅的快樂勞動和由獨立的個人在自由、平等的聯繫下所形成的社會主義社會正在形成當中。更值得重視的是,資本的積累活動本身促進了以知識勞動為主體的軟體化、服務化生產力的發展,並形成及擴大了網路化生產關係,促進了自律性的新的獨立自營勞動者的形成這一個事實。這個歷史過程是不可逆轉的,我們似乎可以規定:現在就是形成社會主義生產關係、勞動關係的過渡期。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