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論壇728集會致詞
林書揚/勞動人權協會會長
各位來賓、女士、先生們!大家午安,多謝各位犧牲了半日休暇來參加新民主論壇第二次的研討活動,同人們都很感激。不過今天的會,主辦單位有一則鼓舞性的消息報告各位參會者。那就是,我們邀請到了兩位名滿內外非常權威的學者----一位是現任東京經濟大學名譽教授的劉進慶博士,另一位是現任全球華人競爭力基金會董事長,曾任台灣省政府科技顧問的石滋宜博士。劉博士為了本論壇的隔海邀請,放下了籌劃中的幾種要務,特地從東京坐夜班飛機在昨晚趕來台北,而石博士也擱下了本身教學計劃中的活動,抽出時間來為本論壇聽眾講述。兩位學者對本論壇的熱心協助,使同人們倍感榮幸。有關兩位多年來的研究和教學的成果,甚至針對兩岸政府的經濟建設的理論分析或政策批判方面的貢獻,可以說是廣受重視極負盛譽。希望各位聽講者,在節目的最後時段----自由發問和討論中,踴躍提出問題請教兩位,好好利用今天這種難得的學習機會。
其次,說到本次論壇的總題目,是:「從兩岸經貿十年交流,看三通政策和台灣經濟」。兩地三通這個題目,可以說是多年來一再地論一再地爭,總是讓人覺得是一種論也論不清,爭也爭不完的老問題兼新問題。談到它的起源,原來是一九八一年對岸的十.一國慶的前夕,由全國人代委員長葉劍英向此岸的同胞和當局所提出的,所謂的「葉九條」中的第二條。內文中有關「三通」的部分相當的簡單而明瞭,不過上百字----「…我們建議雙方(指陸、台兩邊)共同為通郵、通商、通航…提供方便,達成有關協議」云云。就這樣帶出來往後二十年的「三通爭議」,噓噓嚷嚷直到今天。
什麼叫三通,是通郵、通商、通航。通郵是隔離在兩地的人們之間的情意互通,信息交換。通商是形形色色的各種商品,包括財貨服務、軟硬體產品的供需之間的交易流通。而通航不外水陸天交通,兩地間的人和物的搬運器的定時定向往來。像這一類的人、物、事的交互移動,其實是構成社會經濟生活面的基本性活動。自古以來,在不同的地理單元、行政單元之間,除非一切交通手段非常原始,空間移動範圍非常狹小的上古時期,這是一種群體生活中的必需項目。更何況,台海兩邊原本並非異國異域,而是一個民族社會在歷史演進過程中所發生的內部衝突,社會構造的解構和重構所造成的一時的分裂狀態,再加上當代全球性的集體安全體制矛盾的交相激發,簡單說來,是二戰後的國共內戰和東西冷戰的相乖作用下所形成的非常態的政治對抗的結果。而就在這種政治對抗的制約下,原本極其自然極其正常的兩地間通郵、通商、通航等也都變成了極其不自然不正常的,高度複雜難解的困局。
在台灣,二十年來,從積極反對到消極抵制的論述不少,理由多項,歸結起來,不外政治上的安全問題,經濟上的所謂「本地產業空洞化」問題。至於肯定論、贊成論,同樣也提出了一樣多的理由,有政治的和平統一原則,有經濟上的兩岸互補相成論,區域統合的時代趨勢論,到全球化下後進經濟區的防衛發展戰略論等,不一而足。這些議論有的出於政府或政界代表人士,有的出於媒體評論家,有的出於學術界的報告,但對於市井一般勤勞大眾而言,不論是一篇文章一場演講,往往受到忙碌生活中的種種限制,有些朋友還是領悟不全,疑惑難免。且更重要的一點,是往往涉及到所謂統獨立場的影響,多種立場推論,似乎都還帶著這方面的深一層意涵,更使一般民眾不容易達成簡單明確的三通觀點。而在各種不同爭議中一直受到困惑的勤勞大眾,正是在任何時代都註定要承受最大量的社會成本,最沈重的政策後果的絕大多數的社會成員。這就是本論壇特地邀請兩位卓有成就的專家,來向大家做全面的客觀的深入的問題分析的理由。同時也請來幾位大家都熟悉的社運界同人,他們向來以廣大民眾的實際權益為奮鬥目標,請他(她)們把親歷其境的運動過程中所體會出來的入世、三通後的可能的社會衝擊和新局面下的可能的新轉機問題向大家提出看法。
本論壇研討活動的目的,不外形成一種有利於廣大民眾的兩岸三通民間輿論,藉此批判當局或政客們的誤導宣傳,把大家正在面對的混沌情勢往正確的方向推,除此外不具有任何其他目的。有一句俗語,「形勢比人強」。「形勢」,指的是客觀演進的趨勢,「人」指的是個人的主觀判斷。一種形勢既已形成,就不以個人主觀為依歸。懸宕二十年的兩岸三通問題,看來已經緊迫到撼動台灣朝野的地步。但願今天的論壇活動,在講者聽者之間的求真、求善的熱烈互動中,能達成具有重大意義的民眾共識。這是我們的唯一希望!謝謝大家!(2002.7.28)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