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精神的魅力(上) 

訪北京大學

 齊鶯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大陸就學資料庫/
相關文件
大陸高校風向標
精神的魅力(下)(齊鶯)
精神的魅力(上)(齊鶯)
學爲人師 行爲世範(王法新)
綜合性、研究型、開放式(下)(明亮)
以創新促發展(明亮)
鍛造法學精英的至高殿堂(陳雅萍)


其他資訊
  聽衆朋友,您好,我是齊鶯,今天是我和明亮主持的《大陸高校風向標》節目時間。在今天的節目時間裏,我們要爲您介紹的是大陸著名的高等學府——北京大學。
  齊鶯,最近一段時間,北京大學因在全國的高校中率先提出人事制度改革方案,而産生了轟動效應,成爲海內外各界關注的一個熱點,
  是,這也說明北大在大家心目中的地位。不過,我們今天暫且不去評說它將産生的效果,單就這一事件本身來講,我覺得倒是挺符合北大一貫的風格,魯迅先生曾經這樣概括北大的校格:北大是常維新的。所以我覺得這也從中反映出北大特有的精神魅力——創新。
  你提到了北大的精神魅力,我想她的魅力是多方面的,北大的歷史,北大園林式的校園,北大的治學風格等等,在全國的高等學府中都是獨具一格的,她就象一塊神奇的土地,令多少人魂牽夢繞,一往情深。
  是啊,不久前我專門走訪了北京大學,一走進北大的校門,你就會感覺到她的那種人文氣息撲面而來,吸引你去探尋她的足迹。在今天的節目中,我們就一起走進北大,一起感受北大。

  聽衆朋友,今日的北京大學坐落在北京西郊的海澱區,北京大學的校園又稱燕園,與圓明園、頤和園相毗鄰,在明清兩代曾是皇家的“賜園”。
  現在,圓明園早已是斷壁殘垣,而頤和園雖然風韻依舊,不過,我們都記得,當年伴隨頤和園婀娜多姿的身影浮出水面的,是當時世界上排名第六的帝國海軍的沈沒。
  在當時,誰也沒有想到據這兩座行苑咫尺之遙的一隅,日後會成爲中國學術思想的彙聚之地。
   1898年6月11日,27歲的光緒皇帝一紙“明定國是”詔書爲維新變法揭開了序幕,作爲廢八股、興西學的舉措,北京大學的前身京師大學堂開堂授課,這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的誕生。
  北大秘書長趙爲民先生介紹說:北大今年是一百零五周年,其中有幾個重大時期創造了北大的文化,首先是京師大學堂時期,京師大學堂創建的背景,當時我們的國運衰敗,西方列強的大量掠奪和文化的輸入,在這樣的情況下,許多有識之士想挽救國家,曾經想學習日本進行明治維新,進行政治改革,但沒有成功,軍事改革也戰敗了,他們思考國運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國民素質底下,要強盛就要提高教育,提出興學圖強的口號,大量興建新式學堂,把西方的思想引入中國,在這樣的背景下,京師大學堂的誕生,成爲近代史上中國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他的誕生標誌著中國近代教育的開端,不僅是最高學府,而且是最高教育行政機構,相當於後來的教育部,我之所以說這一點,就是要說明,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誕生這樣一所學校,不僅僅是傳授知識,還有一種歷史的責任,就是要圖強,爲什麽北大人有這樣一種使命感,有一種憂患意識,我想就源於此。
  正如趙爲民秘書長所言,北大從她出生之日起,就被打上了興國圖強的胎記,可以說這一印記伴隨著北大的整個發展進程。
  這也造就了北大的一種風氣,我記得曾經採訪過臺灣來的,現在在北大任教的經濟學教授林毅夫先生,他就說,北大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當今天下舍我其誰,希望是以天下爲己任,然後也確實有這種自信心,是全國最優秀的一群人,對社會有很大的責任,只要自己內心的反省是正確的事情,敢走在時代的前面。
  所以,許多人都說,從北大出來的人都特憂國憂民。
  京師大學堂在1912年更名爲國立北京大學,著名的啓蒙思想家、教育家嚴複被任命爲第一任校長。1917年,蔡元培接任,爲北京大學開啓了爲期十年的黃金時代。他的“循思想自由原則、取相容並包之義”,爲北大思想的解放和學術的繁榮開闢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蔡元培先生來到北大以後,他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只要你的學術自成一家,你就可以到北京大學來講學,所以北京大學的學術思想是極其活躍的。
  他一方面請陳獨秀,請胡適,請李大釗,另一方面他請辜鴻銘、請林紓,這種空氣對學術很有好處。
  趙爲民先生介紹說:第二個階段就不能不說到蔡元培,北大精神、北大文化其實是他奠定的,他是在我國教育比較微弱的時期,在北大還不夠景氣的情況下上任的,把他至今仍爲人稱頌的教育思想:循思想自由之原則,取相容並包之義的精神帶到北大,引進了很多人才,包括陳獨秀、胡適和一批有影響的大家。蔡元培時期開始對北大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北大日新月異,這時中國的的社會也發生變化,比如新文化運動,北大在中國的影響是巨大的。當時正處於社會的轉型期,那爲什麽新文化運動從北大開始呢,這跟北大在中國的文化地位是分不開,跟蔡元培的治校精神是分不開,使進來的人都有創新意識,很多新思想都在北大提出,比如胡適的白話文,魯迅的白話小說,對中國文化産生巨大影響。北大成爲中國政治文化的中心,也就是在新文化運動的過程中,北大奠定他的傳統——民主與科學,這被認爲是北大的精神,或者是精神核心。可能大家對民主的東西知道很多,其實科學來講,北大對中國的也有過很大的貢獻,中國早期的科學《科學雜誌》,就是在北大創辦的,北大的很多科學家作出了貢獻。

  那時候,北京大學以它海納百川的胸襟形成了巨大的精神感召力,在“相容並包”的旗幟下,不斷聚集著一個又一個在中國近現代史上熠熠生輝的名字。
  再沒有哪一個時代和哪一所學校能夠同時擁有這麽多的大師和巨匠,魯迅、胡適、周作人……,可以說,蔡元培先生提倡的“相容並包”在學術和思想上將北大造就成中國首屈一指的大學。
  1952年全國院系進行調整,北京大學集中了原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燕京大學一大批文理科精英,成爲了一所以文理教學和研究爲主的綜合性大學。
  這時候,全國文理的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北大,所以又是北大人才薈粹的一個時期,是北大的建設和發展的重要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北京大學在繼續加強和發展基礎學科的同時,著力發展國家經濟建設、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急需的應用學科、交叉學科和新興學科。
  2000年4月北京大學和北京醫科大學合併成立新的北京大學。目前北京大學已經成爲一所擁有自然科學、技術科學、新型工程科學以及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教育科學、醫藥科學和語言科學等多種學科的新型綜合性大學,充分發揮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的功能。
  趙:那麽在文科裏,北大仍然保持了第一的這樣一種優勢。特別象北大老的人文學科,象北大的文史哲考古,這都是北大很強的,可能有一些考生覺得這樣一些學科和現實生活是不是有一些距離,但是事實上如果能正確地把握這種冷與熱,把握得好的學生,他們讀了以後都不會後悔,他們都覺得這裏面都真正的很有一種文化的內涵的,應該說這幾年在選擇人文學科的這種考生一年比一年多了,原來這是北大最優秀的一個牌子。
  聽衆朋友,早在一百年前,北大的人文學科就已經在中國獨樹一幟,它有著很優良的人文傳統。從歷史上一直到現在,北大擁有一大批人文學科的一些大師,比如像過去的湯用彤先生、馮友蘭先生、翦伯贊先生、朱光潛還有現在健在的張岱年先生和季羨林先生,這些大師就是構成北大的人文氛圍,所以很多外面來的學生或者一些老師,一進北大就感到感覺不一樣,她有人文的氛圍,這個在很多大學沒有的。
  確如趙先生所說的,如今北大依然繼承和發揚著這一優勢。
  說到這兒,我覺得有一點要提一提,現在社會上有些人對北大在專業學科上有一些誤解,以爲北大是以文科爲主,那麽理科就應該是別的學校,但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趙秘書長介紹說:北大的理科是非常強的,特別是基礎學科都很強,可以說在目前的國內的水平,應該是第一位的。我們所談的理科,是數、理、化、生、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地理地質,等等,這樣的一些學科,北大都是第一的,而且它們的歷史也很悠久。現在,我們的納米中心、納米研究也是相當的強的,這些都是二十一世紀比較新興的學科,另外我們的資訊技術,我們的軟體,應該說北大的這種資訊技術在這個領域裏也是走在前列的,而且這些也都很吸引人。凡事報考北大考生,理科當中分數最高的一些考生,大多選擇了北大的專業。
   北京大學目前擁有17個國家重點實驗室,是國內擁有國家重點實驗室最多的高校。在這裏曾經産生過許多深刻影響著中國和世界的科技成果。
  世界上第一例人工牛胰島素的合成、我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位電腦的設計、第一個磁光阱的誕生以及成功誘發生長出世界上直徑最小的單壁碳納米管等等,這些成就使北大始終屹立在中國科學技術研究的最前沿。
北京大學在繼續重視基礎研究的同時,大力開展應用研究,特別是多學科、跨學科的研究,科研成果的轉化走在全國高校的前列,建設了一批以北大方正、北大青鳥、北大未名、北大資源等爲代表的校辦産業,取得了優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趙:那麽當然現在在這種社會科學方面,北大也是發展的非常地快,很有影響的,就是我們的經濟類、我們的法學,都是非常好的學科,你比如說現在大家都很知道的北大光華管理學院,北大的經濟學院、經濟研究中心,這幾個都是非常強的,優勢也是非常明顯的。應該是這幾年來,在這個領域裏,北大也爲國家提供了很多可供國家決策的意見。
  爲了培養真正具有國際水準的管理人才,北京大學在光華管理學院和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開設了MBA和國際MBA課程。
  它的課程全部採用雙語教學,並聘請世界一流大學的教授前來授課,讓學生最快、最直接的學習先進的國際資訊。
  光華管理學院開設的國際MBA課程是世界上第一批同時提供英文和中文課程的專案之一。學生畢業後不僅能運用兩種語言,更重要的是他們能夠同時學到東方與西方的商業知識,爲最終成爲國際商界精英奠定堅實的基礎。
  跟北大合作辦MBA的是美國的西北大學的“凱洛格”學院,今年被評爲MBA排名第一位的,大學生的一部分其中半年課程是在國外上的,教員都有機會都輪流去國外半年或一年。可以說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目前是國內一流的商學院,並正在努力要進入國際知名的商學院行列。
  北京大學十分看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大力推進的教學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按照“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方針,在低年級實行通識教育,高年級實行寬口徑的專業教育,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繼續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造精神。
  北大它的課程設置和對學生的要求總是處在最寬鬆的狀態。教授們並不在意學生上課與否和分數的高下,他們更爲看重的是學生的獨立性與自由性,他們知道獨立思考能力對一個學生究竟意味著什麽。
  因此在北大學習,最大的感覺就是自由,想學什麽就可以學什麽,只要修滿學分就可以畢業,將學生培養成具有獨立思考和繼續學習能力的人是北大一貫秉承的宗旨。
  在教學管理上,北大逐步推行在教學計劃和導師指導下的自由選課學分制,提高了選修課的比例,建設了素質教育通選課,鼓勵學生跨專業選課、修讀輔修專業或雙學士學位,提前修滿學分的學生可以提前畢業,推薦優秀的應屆畢業生免試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目前,北京大學有81個全國重點學科,是全國擁有重點學科最多的大學,擁有17.5個國家基礎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00個本科專業、4個第二學士學位專業、199個碩士專業、174個博士專業;32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她的師資力量也是全國最強的,有1188名教授(其中博士生導師1135名)、1503名副教授,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49名、中國工程院院士8名、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9名、“973專案”首席科學家13人、長江特聘教授58人。北京大學的院士、“973專案”首席科學家、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江學者以及國家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目,均居全國高等院校之首,爲培養傑出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
  北京大學始終保持“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傳統和“勤奮、嚴謹、求實、創新”的學風,百餘年來,北大校園中人文淵藪,英才輩出,爲民族復興、國家強盛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貢獻。
  隨著教學科研經費的增加,北京大學的硬體設施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嶄新的現代化理科教學樓群、亞洲高校最大的大學圖書館和即將建成的文科教學樓群是北大新的標誌性建築,這些建築群與歷史悠久的皇家園林式建築相映生輝,使美麗的燕園既古樸幽雅又不失現代氣息。
  說到圖書館,我覺得北大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他們擁有這麽大知識寶庫。用“百年搜求,蔚爲大觀”八個字來形容對北京大學圖書館是最貼切的。
  現在的北大圖書館面積超過5萬1千平方米,閱覽座位4千多個,藏書容量可以達到650萬冊,在規模上雄居亞洲高校之首。
其實在1898年成立京師大學堂的時候,北京大學就成立了這個藏書樓,1912年國家圖書館成立之前,它是充當了國家圖書館的作用,從1920年代開始,北京大學圖書館的藏書一直居於中國高校圖書館之首。
藏書是一個圖書館的靈魂和核心。北大圖書館現有藏書561萬冊,並且每年以數十萬冊的速度遞增。尤其讓北大人感到自豪的是圖書館擁有150萬冊線裝古籍,其中20萬冊善本古籍是舉世罕見的珍品。許多在國家圖書館都查不到的珍本都能夠在這裏找到。
現在北大校園網開通了,更是使師生們在園內任何地方通過電腦便可調用圖書館的豐富資源,學生可以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去遨遊知識的海洋,成爲資訊時代的弄潮兒。
  從1902年以來,北京大學就是精英雲集之地。一代又一代的學子們向往著北大,鍾情於北大。每年,全國各省有半數以上的高考狀元都會選擇進入北大。2002年,北大共錄取全國各地文理科第一名45人,其中包括全部31名文科狀元,各地文理科前10名有70%左右進入北大。單就北京市而言,在前50名文科生中有46人進入北京大學,由此可見北京大學在全國高校中的無與倫比的號召力。
趙:今年的招生情況也非常的好,比如今年剛剛評完了世界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的四個金牌獲得者都在北京大學。今年的北京的文理科狀元都選擇了北大。應該這麽說吧,全國每年各省的文科狀元絕大部分是選擇了北大,理科的狀元,北大清華來平分,清華也是很強的一所學校,我覺得在中國這兩所學校都是一流的,各有特色,各有自己的傳統,應該說全國最優秀的考生,或者說前一百名兩百名考生,絕大部分選擇的是這兩所學校。
  所以說,實際上來北大的人都是很強的人,都是各地的學習的佼佼者,所以你在這個環境中生活,你就會覺得需要不斷的充實自己,然後去達到更高的目標。
  我記得,有一位北大人在寫他心目中的北大的文章中,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甘平庸,就選擇北大。這句話,聽起來,有些張揚,但他確也道出了許多北大人對北京大學特殊的情懷。
  半個小時的時間相對於北京大學的百年歷史來說真的太短了,今天我們所作的介紹仿佛只是匆匆一瞥,北京大學歷史的人文景觀和今日的人才薈萃凝聚成了北大永恒的精神魅力,所以我想,在節目的最後,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北大著名的教授,東方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電腦學教授王選、北大副校長閔維芳等等,他們對北大的感受作爲今天節目的結尾。
  楊芙清:北大有未名湖的靈氣,確實孕育了一代的學者和培養了一代的學子。
  楊開忠:北大確實是學術的理想之地。
  王選:當時是北大最好的老師教基礎課,我一年級的三門主課就是當時的一級教授江哲函先生
  肖蔚雲:到北大以後,看到北大許多有名的教授他們的學識深淵,他們的博學多才,他們的求學精神,給予我很大的影響。
  徐光憲:北大雖然他的教學儀器簡單,但是北大的教師教學都是非常認真。
  葉朗:在這一百年時間裏,文史哲方面産生了一大批著名的學者,可以說是大師級的人物。
  閔維芳:上北大是一生的理想所在,從小時候就想張大後能到北大讀書,
  季羨林:我這一生在北大度過的,我46年來的,到今天52年了,走過半個世紀。
  趙爲民:對北大的感情,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一種感受,但這種感受有時真的是一句話兩句話很難概括出來的,但我相信從我自己的一種體驗講,我相信是不是就是“這裏是我的精神家園,在北大可以找到這樣一種精神的寄託”。
  好,聽衆朋友,今天的節目到這兒結束了,在下星期的同一時間,我們將爲您介紹北京大學的校園文化以及對臺灣招生的一些情況,歡迎您到時收聽。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