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日據下台灣人民的反抗運動 

 陳鵬仁(中國文化大學日文所教授)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台灣史學術研討會/
相關文件
第一屆
試論《亞細亞的孤兒》(完整版)(劉孝春(世新大學日文系副教授))
日據下台灣人民的反抗運動(陳鵬仁(中國文化大學日文所教授))
尋找祖國三千里(藍博洲(夏潮聯合會副會長))
從沈榮的際遇談日據時期的殖民地法制(黃靜嘉)
序論臺灣近代化問題(劉進慶(東京經濟大學名譽教授))


其他資訊

  在這次的台灣史學術研討會,我想來介紹日本密斯滋書房所出版《台灣》一、二這兩本專書的主要內容。其第一本列為《現代史資料》第二十一卷,第二本為第二十二卷。前者出版於一九七一年三月,我用的第三刷,出版於一九七七年二月;後者出版於一九七一年十二月,我看的版本為其第三刷,出版於一九七七年四月。這兩本書的編者是山邊健太郎。山邊於一九O五年出生於東京,小學畢業後就去作工,曾參加日本共產黨,入獄多次。二次大戰以後,脫離共產黨專門搜集和研究共產主義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對朝鮮問題也有特別的研究。他的著作《日韓合併小史》和《日本統治下的朝鮮》二書,為研究日韓關係所不能不看的名著。

  《台灣》第一卷,本文一共有五百二十三頁(〈解說〉五十二頁),十二張照片。前面有〈解說〉,執筆者是山邊,是對於本書所搜集全部資料的介紹。本書分成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統治前史〉,內容是〈台灣匪亂小史〉。第二部分是〈確立統治時期〉,分成〈台灣同化會〉、〈台灣議會設置運動〉、〈自治運動〉。第三部分為〈社會主義的民族運動〉,分成〈文化運動〉、〈農民運動〉和〈勞動(工)運動〉。

  第二卷本文總共有七百四十二頁(〈解說〉三十八頁),照片五張。一共分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一卷第三部分的續集,分成〈政黨運動〉和〈無政府主義運動〉。第二部分為〈共產主義運動〉,分成〈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東京特別支部員檢舉始末〉;〈檢舉台灣共產黨之概要〉;〈台灣共產黨綱領〉;〈台灣共產黨重建運動-附分裂活動〉,以及〈犧牲者救援運動〉。第三部分是〈現住民的狀況〉,分成〈蕃地調查書〉;〈蕃人的動搖與討伐的概略〉,〈理蕃〉。

  第四部分為〈霧社事件〉,分成〈霧社蕃的沿革〉,〈霧社事件始末〉,〈霧社蕃人暴動的經過〉,〈事件的原因〉,〈叛亂的情形〉,〈對策與反應〉,〈牧野伸顯文書〉,〈第二次霧社事件資料〉。最後是〈關於台灣資料源〉,明示這兩本書所刊登資料的出處和來源。

  由於甲午中日戰爭,清廷打敗,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對日本賠款二萬萬兩,後來以三千萬兩買回遼東半島,共計付出二萬萬三千萬兩,並將台灣和澎湖割讓給日本。1

  對於清廷將台澎割讓給日本,以台灣巡撫唐景崧為首的台灣官民不滿,遂宣佈成立「台灣民主國」,推唐景崧為總統,發表〈台灣民主國獨立宣言〉,展開對日軍的抵抗。

  起初,日本佔領軍,沒有想到會遭遇到這樣大的抵抗,而且台灣人民非常勇敢,不怕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的秘書樺山資英寫給他父母親的信。刊於〈解說〉二十七頁)。

  樺山於一八九五六月六日登陸雞籠(基隆),設總督府於以前的海關。同日日軍進入台北。七月二日,樺山打電報給首相伊藤博文說,本擬早日佔領安平和打狗(高雄),惟因近衛師團援兵遲未到,故無法進行。佔領新竹以後,附近「土匪」自稱義民,出沒於沿道山間,破壞鐵路電線,妨礙日軍…。這些「土匪」不是中國的敗兵,而是「熟蕃」等(〈解說〉二十四頁)。

  當時,日軍在台灣有過很殘暴的行徑。因為台灣中部的反抗非常激烈,故日本統治當局曾不分青紅皂白地予以屠殺。這與中日戰爭結束不久,日軍仍充滿殺氣騰騰的情緒有不可分的關係,因而也促使了台灣人團結一致對日軍的抵抗(〈解說〉二十五頁)。

  七月十八日上午八、九點左右,劉永福從安平砲台帶著二十名隨員潛伏於中國貨輪,爾後轉乘停在安平港的英商船特爾斯輪,逃往廈門,途中該輪雖遭到日軍艦八重山追綜和臨檢,但沒有找到劉永福(〈解說〉二十六頁)。

  從日軍近衛師團於五月二十九日登陸三貂灣的鹽寮,以至十月二十一日台南落入日軍之手,將近五個月,日軍才完全佔領了台灣。近衛師團長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因感染瘧疾,於十月二十八日身死台南。為佔領台灣,日軍曾動員四萬九千八百三十五名官兵和二萬六千二百一十四名傭工和軍夫。2

  日軍雖然於一八九五年十月下旬在大體上佔領了台灣,但迨至一九O二年,台灣各地仍然對於日本統治當局有過許多規模不小的抵抗。台灣總督府把它叫做「台灣匪亂」時期。在兒玉源太郎總督底下擔任民政長官的後藤新平,曾經公開承認對於所有反抗的台灣人全部予以屠殺。即從一八九八年至一九O二年,逮捕或押送時抵抗而被殺者四千零二十三人,被判處死刑者二千九百九十九人,被日軍殺死者三千二百七十九人,共計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人,其中四千六百七十六人殺於一九O二年。(〈解說〉三一頁)。

  對於後藤新平這樣殘忍的作法,山邊很不諒解《日本帝國主義下の台灣》之作者矢內原忠雄3雖然引用了後藤的文章,卻沒有引述這一段,以及在後藤底下作事被認為最有良心的新渡戶稻造也沒有對後藤作任何表示。(〈解說〉三三頁)

  一八九八年十一月五日,台灣總督兒玉頒布所謂匪徒刑罰令,共計七條,同日實施,而且溯及既往。當時台灣總督府已經實施了「臨時法院條例」和「保甲條例」,隨時隨地可以用臨時法院,舉行審判,而且是一審終結。

  「保甲條例」的目的,在於趕走清國國民,因深怕清國國民影響台灣人的思想,對日本統治台灣不利;同時鼓勵日本人特別是樺山的故鄉鹿兒島人移民台灣,因此令樺山時代的人事課長木下新三郎感嘆說,當時來台灣的大多是在日本國內不得志的人或失意的人。總督底下沒有很能幹的人。鹿兒島人尤其囂張,只要是鹿兒島人,不管是否人材,皆予以錄用,故他感覺很無奈和痛苦。(〈解說〉二十八頁)。是即總督府內部腐敗,是其不能鎮壓台灣人反抗的主要原因之一。當時的台灣總督,可以發布與法律同樣效力的命令,集行政、立法、司法三大權於一身,因此被稱為台灣的「土皇帝」。這則法律叫做〈有關施行於台灣之法令之法律〉,制定於一八九六年六月三十日,為法律第六三號,簡稱「六三法」。這則法律的效力,本定為三年,結果實施了十年。由此可見日本當局之霸道。

  〈台灣匪亂小史〉,一共提到六個事件:(一)北埔事件;(二)林圯埔事件;(三)土庫事件;(四)苗栗事件;(五)六甲事件;(六)西來庵事件,共有九十八頁。

  北埔事件發生於一八九七年十一月十四日,地點在新竹廳北埔,帶頭者為蔡清琳,他領著原住民數十人,殺死了渡邊支廳長、郵政局長、警察及其家眷等二十二人。因日軍及警察趕來,結果殺死八十一人;判死刑者九人(二四~二六頁)。

  林圯埔事件爆發於一九一二年三月二十三日,劉乾率眾襲擊南投廳林圯埔支廳頂林庄警察派出所,殺死三名警員。結果判死刑八人,無期徒刑一人,有期徒刑一人(二七~二九頁)。

  土庫事件,發生於林圯埔事件三個月之後。其主事者為黃朝。日官方稱黃有意做台灣國王,而與張老鐵等托神明信仰,有所策劃。日警據報前往緝拿,反被砍傷。審判結果一名死刑,二名無期徒刑,十二名有期徒刑。(三O~三二頁)

  苗栗事件規模最大,遍及於整個台灣,被逮捕者達七百數十人,其主導者為著名的羅福星。這次起義完全受辛亥革命的影響。苗栗事件可細分為苗栗事件(首領羅福星)、關帝廟事件(首領李阿齊)、東勢角事件(首領賴來)、大甲及大湖事件(首領張火爐)和南投事件(首領為陳阿榮)。惟其目的和組織是一致的,故統稱為苗栗事件。(三二頁)

  羅福星又名羅東亞和羅國權,籍設新竹廳苗栗一堡牛桐湖庄,但出生於廣東省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一九O三年隨其祖父來台灣,進苗栗公學校,三年後又回其故里。中途在廈門加入同盟會,爾後在其故鄉和新加坡、巴達維亞等地擔任過小學教員,和在緬甸同盟會所經營的書報社曾任過書記。

  他參加過中國第一次革命,對中國革命極為嚮往。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前來台灣,居住台北大稻埕(今日延平北路)北門外街台南館、得勝街三合興茶棧等處,並常往返苗栗,叫合中國同志黃光樞、江亮能、台灣人謝德香、傅清鳳、黃員敬等人,積極展開革命的工作。(三五~三六頁)

  羅福星組黨用許多暗號(密碼);但於一九一三年十二月十八日,在淡水芝蘭三堡下柔奎山庄五百十四番地農民李稻穗家被捕。這是李稻穗和陳金枝密告的結果。羅被逮捕時,身帶黨員名冊、感想日記及羅東亞、羅國權圖章等等、所以才被捕那麼多人。(三七~四一頁)

  羅福星手記詳述他參加中國革命的經過,提到胡漢民、趙聲、黃興、林時爽、丘逢甲等人;同時不遺餘力地抨擊日本的暴政。玆將他的〈祝我民國詞〉、〈絕命詞〉和〈寄愛卿詩〉錄於後,以紀念這位不可多得的先烈。

祝我民國詞

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著邊疆
民情四海皆兄弟國體苞桑氣運昌
孫真國手著光唐逸樂豐神久既章
先客早傳靈妙藥救人于病身相當
 

將每一句的第一個字連結起來,便是「中華民國孫逸仙救」,可見羅福星愛國之情操和民族之正氣。

絕命詞

獨立彩色漢旗黃十萬橫磨劍吐光
齊唱從軍新樂府戰雲開處陣堂堂
海外烟氛突一島吾民今日賦同仇
犧牲血肉尋常事莫怕生平愛自由
槍在右肩刀在腰軍書傅檄不崇朝
爺娘妻子走相送笑把兵事行解嘲
背鄉離井赴瀛山掃空東庭指顧間
世界腥羶心滌盡男兒不誤大刀還
彈丸如雨炮如雷喇叭聲聲戰鼓吹
大好頭顱誰取去何須馬革裹屍回
勇士飛揚唱大風黔首皆厭我獨雄
三百萬民齊努力投鞭短吐氣如虹
青年尚武奮精神睥睨東天肯讓人
三州區區原小弱莫怕日本大和魂
軍樂悠揚裂喚鵝天風情長感慨多
男兒開口從軍樂何唱台疆報我仇
東來客族雷我原驅逐夷蠻我國尊
白種更傳黃禍身何難今日此事爭

寄愛卿詩

人世因緣萬劫空歐風亞雨表英雄
筆花不詳江郎夢辜負神娥夜夜風
五夜西風一段清月光人影兩分明
台灣那有春秋別連理枝頭善感情
渾身冠劍看如何國步艱難感慨多
走馬告掃華盛頓耳還嘲以自由歌
傳語卻敲無線電留聲且喜自音筒
於近造就飛行器不似雙星一夜逢

  對於苗栗事件,於一九一三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苗栗設立臨時法院,舉行審判,結果是被判死刑者二十人,有期徒刑者二百八十五人。(四四~四七頁)4

  六甲事件發生於一九一四年五月五日,羅嗅頭等人由嘉義廳下店仔口支廳前大埔派出所宿舍盜取了兩支村田步槍和五發子彈,旋即被日警圍捕,羅嗅頭等三人在山中自殺,李岑等九人因抵抗被警察殺死。在這個過程中,日本警官野田又雄中彈身亡。審判結果,死刑八人,無期徒刑四人,有期徒刑十人。(五O~五二頁)

  西來庵事件發生於一九一五年五月,規模龐大,遍及台北、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緱(屏東)各支廳,尤其集中於台南、阿緱兩廳交界之山地。與前述苗栗事件和六甲事件一樣,西來庵事件也是受中國革命的影響而引起的。台灣總督府稱,這個事件靠宗教力量,「迷信」中國革命黨會來解放台灣而發生的。

  西來庵事件的主導者是余清芳、羅俊和江定。余清芳又稱余先生、余滄浪、余清風和徐清芳,一八七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出生於阿緱廳港西中里阿緱街。曾任台南縣和鳳山縣的巡查補,但皆遭撤職。(五三頁)

  江定係台南廳楠梓溪里竹頭崎庄土名隘寮腳居民,一八九七年被推為出任區長,為一有名望的人。惟因在區長任內殺死張椪司被噍吧年憲兵分隊逮捕,後逃逸山中,參加反日行動。(五四頁)

  羅俊又名羅壁、羅秀、賴俊江、賴秀、賴乘,一八五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出生於嘉義廳他里霧堡他里霧街(今日斗六)。學於書房,並為教師和醫生。後因抵抗當局被通緝,逃往大陸。在大陸做地理師,賣藥,從醫。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革命起,他欲乘此機會在台灣有所作為。(五五頁)

  後來余清芳、江定、羅俊三者合作,欲依靠宗教信仰力量,驅逐日人,回歸祖國。本書五九頁刊有〈余清芳諭告文〉,宣告其起義支本意;六一頁亦刊登羅俊之祈禱文,正告其起事之目的。

  一九一四年五月,他們曾襲擊台南廳六甲埔支廳、小張犁、大坵園、阿里關三個派出所和漢蚊仔尺、河表湖、小林三個駐在所,殺死警察、其家族等共計三十六人。一九一五年八月,襲擊台南廳噍吧年支廳下南庄派出所。

  日本當局遂遣派步兵第二聯隊今井中隊,前往噍吧年,與黑田部隊和由村上中尉率領的山砲隊聯手,圍捕反抗日方的余清芳等人。南庄派出所警部捕(巡官)吉田國三以下十四名警察(其中一名台灣人巡查捕)、公學校校長坂間仁太郎等二十人被殺。

  對此事件日方派出步兵四個中隊大約四百人,山砲兵一小隊二門炮,警察一百人,由蕃薯寮、大目降(新化)、六甲三方面圍攻噍吧年。(五五~五六頁)八月二十二日,余清芳被捕。被扣押刻著「欶封大元帥余之印」的石印、兩顆余清芳普通印章、毛瑟步槍三支(其中一支為五連發)、子彈一百二十顆、一把指揮刀、三把台灣刀、一隻懷表、幾件衣服、一個問神用之降筆器以及江定用於指揮的一支紅旗等等。(六五~六七頁)

  余清芳曾留下兩首詩及詞。詩其一「興化火燒奸黨多、忠良受害夜奔波、山林茂塞險關隘、步步難行心鬱陶」;其二「百刃泰山不怕高、人心半寸可憂忉、英雄未到敢強害、後到天兵你奈何」。

宿交嫂坑

奉旨討賊復三台 縣望軍兵得勝開
詎料眾心相叛逆 豈意輔佐少賢才
俗子事君如雪月 凡夫扶主似塵埃
怨嵯忠良何處覓 際會風雲定金階
苦雨淒涼實可悲 袴下受辱何足奇
英雄落魄無依地 祭起寶劍滅四夷
石裏玉藏何足知 能知藏玉掀天奇
豪人仰是明如鑒 倭子手扶不識琦
奉旨平台在此時 英雄未會暗獨悲
可憐元帥涉山苦 赤膽忠心扶國為
嗟乎何時見明天 匡扶社稷賴聖賢
而今嘗膽臥薪舊 誓滅萬國靜乾坤
太息江河日下秋 問涯砥柱作中流
可恨部下真愚昧 未決雌雄血淚愁
沙場不戰幾時休 勝負未嘗交鋒日
臨陣膽寒時堪憂(六八頁)。[5]

余清芳的手記,令人讀來既覺淒慘和感慨萬千。他更提到康熙四十年十二月諸羅(嘉義)劉卻、康熙六十年五月朱一貴,以及雍正九年三月鳳山吳福倡亂之事。(六九~七一頁)

  對於西來庵事件,利用台南地方法院設立臨時法院,自八月二十一日開始審判,至十月三日結束。結果死刑八百六十六人;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十八人;十二年以上有期徒刑六十三人;九年以上有期徒刑三百七十二人。(七一~七七頁)。惟因大正天皇於一九一四年十一月十日正式即位,故亦對自大正元年(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至大正四年(一九一五年)的台灣犯人實行三次大赦、特赦和減刑。因此只有余清芳等九十五人遭到死刑。(七八頁)

  關於噍吧年事件,我小時候聽過親戚長輩說過其情形,這個長輩就從噍吧年逃來我故鄉山上鄉南州村的。另外要提的是,當時的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自任討伐軍司令,於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六日視察前線時,由懸崖摔下來受傷,6並於隔年八月五日去世。7這可能與前述受傷有關係。

  從這個大事件以後,台灣也就沒有再發生大規模的抗日運動,而進入本書的所謂確立統治的時期。

  在確立統治台灣的時期,本書討論了「台灣同化會」、「設立台灣議會運動」、「自治運動」和「民族革命運動」。其中最重要的應該是台灣文化協會的運動。台灣文化協會係由林獻堂、蔡培火等和稍微激進的蔣渭水等所組織,後來社會主義者連溫卿等進來,取得了領導權,林、蔣等民族主義者遂組織了台灣民眾黨。(〈解說〉一七頁)

  台灣第一任文人總督田健治郎於一九一九年十月二十九日履新時,正值朝鮮的三、一運動8,和受中國五四運動的影響,民族意識高漲的時候。當時因受中國大陸的影響,台灣也興起了白話文運動。為對付這種情勢,田健治郎曾欲利用舊文化人,以復興從前的文化運動,但沒有成功。

  成立台灣文化協會的契機,山邊認為乃由於於一九二O年,台灣出身的飛行家謝文達在日本榮獲飛行最高和飛行最快的兩個獎而回到台灣這件事。(〈解說〉一八頁)

  關於台灣文化協會,本書刊載六十四頁,包括成立該會之主旨、會則、主要幹部及會員之姓名、籍貫、住址、學經歷、會內身分、職業和出生年月日。總理為林獻堂,協理林幼春,專務理事蔡培火,理事有蔣渭水、王敏川、陳逢源、蔡式榖、林呈祿、蔡惠如、楊肇嘉、賴和、韓石泉、謝春木等後來的名人。東京帝大出身、台北高等商業教授的林茂生為評議員。(二六六~二六九頁)

  文化協會從一九二三年到一九二六年,為了喚醒台灣人的民族意識和促進台灣人的團結,在台北、新竹、台中、台南和高雄舉辦了七百九十八場演講會,其中因為言論觸及敏感問題,被解散了五十九次。演講者達二千九百九十一人次,其中因言論被認為有問題被打斷二百七十六次。聽眾,台北達七萬七百八十五人次;新竹三萬七千四十人次;台中十二萬四千三百四十八人次;台南八萬零五十八人次;高雄一萬一千五百六十人次。(二六九~二九O頁)

  文化運動部分還介紹了許多社團,譬如新民會、《台灣青年》雜誌、東京台灣青年會、上海台灣青年會、上海台灣自治協會、台韓同志會、北京台灣青年會、廈門台灣尚志社、中國台灣同志會、閩南台灣學生聯合會、中台同志會、台灣革命青年團等等。台灣革命青年團還出了《台灣先鋒》,其創刊號刊有戴季陶的演講筆記〈孫中山與台灣〉;我師任卓宣先生還寫了一篇〈台灣青年之使命〉的文章。(二五九頁)

  其次,我想來談談設立台灣議會的運動。台灣的知識分子和有識之士,鑒於前述六三法之不合理,乃要求設立台灣議會,以制定合乎台灣人所需要的法律。但日本統治當局深怕所選出來的議員,必然全是台灣人,勢必與統治者也就是行政對立,無法推動行政。而且議會與政府的對立,必將帶來民族對立的色彩,對日本殖民地統治帶來不良甚至危險的影響。因此,對於申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的設立,田總督於一九二三年二月二日,覆文禁止設立。(一三一頁)

  在另一方面,以林獻堂的台灣精英,自一九二一年一月起,至一九三四年三月,曾向日本貴族院和眾議院,請願設立台灣議會,但都未能成功。在貴族院,協助請願的議員有江原素六、山脇玄、渡邊暢等人;在眾議院則為田川大吉郎、清瀨一郎、神田正雄、中野寅吉、土井椎太、清水留三郎等議員。十五次之中清瀨一郎參與十三次(一一四~一一六頁),很是難得。二次大戰之後,清瀨曾任眾議院議長。

  下來談它介紹台灣地方自治聯盟的規約草案,台灣地方自治改革大綱、其制度改革要領、台灣農會改革要領等等有關資料。

  台灣地方自治聯盟本部創立於一九三O年八月十七日,設有台中、嘉義、台南、鹿港、南屯、員林、能高、屏東北門等支部,但南屯有兩個支部,本部設於台中。(一四六—一四七頁)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名稱為「聯盟」但其綱領卻叫做〈黨的綱領〉,其成員稱為「黨員」。難怪日本統治當局要緊張。資料介紹到一九三五年。要讓殖民地實施地方自治,談何容易,問題太多太複雜了。我記得我唸小學(那時叫做國民學校)五年級左右的時候,我故鄉還舉辦過鄉(庄)的代表選舉。

  民族革命運動部分,介紹了台灣民主黨,一共三十三頁。該黨以推翻異民族日本帝國主義者的統治,進而建立台灣漢民族的台灣民主國為目的。它規定除日本人及曾為日本人走狗或曾重大危害漢民族者外,都可參加該黨。(一八九—一八九頁)

  台灣的農民運動是受日本農民組合運動的影響而產生的。日本農民組合(農會)成立於一九二二年,但不是日本農民組合派人來台灣指導,而是台灣人看日本報紙報導佃農的抗爭,開始組織農民組合的。

  最早在台灣組織高雄州鳳山農民組合的簡吉,於一九二五往訪日本農民組合請益,開始台灣的農民運動。對於日後台灣農民的問題,日本農民組合屢次派遣其法律顧問前來協助,所以台灣的農民運動與日本具有很密切的關係。(〈解說〉五O頁)

  台灣農民運動與日本農民運動最大的不同在於台灣有許許多多的蔗農。因台灣總督府規定,蔗農只能將其甘蔗賣給總督府所指定區域內的糖廠。而且甘蔗的買賣價格,起初由地方政府批准,後來幾乎是由糖廠片面做決定,因此蔗農與糖廠的糾紛不斷。(〈解說〉五一頁)

  台灣農民組合的組織大致如下:

各支部 成立年月日 有關地區
台灣農民組合 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台灣全島
台灣東港支部 一九二七年三月 高雄州東港郡
台灣潮州支部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日 高雄州潮州郡
台灣曾文支部 一九二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台南州曾文郡
台灣嘉義支部 一九二六年九月二日 台南州嘉義郡
台灣小梅支部 一九二七年三月七日 台南州小梅庄
台灣虎尾支部 一九二六年八月二十一日 台南州虎尾郡
台灣北門支部 一九二七年一月十日 台南州北門郡
台灣新營支部 一九二七年三月十一日 台南州新營郡
台灣大甲支部 一九二六年六月 台中州大甲郡
台灣二林支部 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八日 台中州斗六郡
台灣大屯支部 一九二六年十一月 台中州大屯郡
台灣中壢支部 一九二七年三月 新竹州中壢郡
台灣鳳山支部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高雄州鳳山郡
台灣桃園支部 一九二七年七月 新竹縣桃園郡
台灣大溪支部 一九二七年七月 新竹州大溪郡
台灣湖口支部 一九二七年七月 新竹州新竹郡

  此外,還有台灣民眾黨系統的農民組織,譬如蘭陽農民協會、瑞芳農民協會、桃園農民協會、大甲農民協會、東港農民協會、台灣農友組合等等,但沒有什麼活動。(〈解說〉五O~五一頁)上述這些農民組合,大部分在中南部,應該多以蔗農為主。

  蔗農的糾紛,發生最多的是一九二五年,為五千二百九十件,其中台南州佔了一千零七十五件,台中州五百四十件。但迨至一九三二年以後,就沒有發生蔗農的糾紛。(四三二~四二四頁)。

  關於佃農的糾紛,本書刊有自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三四年各州的糾紛件數、糾紛人數、日本人、台灣人、耕作面積、要求內容、交涉方法等資料,相當詳細。(四二三~四四五頁)

  最後是勞工運動。台灣的勞工運動沒有像農民運動那樣活潑有力,主要是因為當時台灣的工業並不發達。當時台灣最多的工業是食品產業,其次是粗糖製造業,生產粗糖後運往日本去精製。化學方面是製造樟腦。

  本書刊有許多自一九二五年至一九三四年有關勞工的資料,共計三五頁。有各州的勞工人數,經營者人數,還分成日本人人數、台灣人人數,中國人人數、男女人數、一日平均工資、各州交通運輸勞工人數、官業、民營三百人以上員工之機關、企業、工廠,各行各業,幾乎全部包括,甚至中國(原文為支那)勞工團體的名稱、設立年月日、會員人數、負責人姓名。極為詳細。

  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人與台灣人之工資的差距。譬如一九二九年底,在官公營工廠,日本人男工每日工資為二、二元,台灣人男工則為一、O九元,(四八八頁);官營鐵路日本人員工月薪為六十六、六一元,台灣人為四十五、八O元;私營鐵路日本人員工月薪為六十五元,台灣人則為二十、八六元,差距更大。(四八二頁)

  日據時代台灣的政黨運動,可以說因台灣文化協會的領導權被社會民主主義者連溫卿等所奪取之後,由脫離文化協會的右派民族主義者蔣渭水等人開始的。

  《台灣》第二卷一開始介紹了台灣平民黨綱領、台灣自治會綱領、解放協會綱領、台灣民黨綱領、台灣民眾黨綱領等,其中以台灣民眾黨的組織和聲勢最大。不過在殖民地要組織政黨,必然免不了對殖民當局的不滿和反抗,最後總會帶上民族主義的色彩,從而為殖民當局所不容,遭到解散。

  台灣民眾黨成立於一九二七年七月十日,以確立民本政治,建設合理的經濟組織,和革除社會制度缺陷為綱領。因此在政治上,要求州市街庄(街庄相當於今日的鄉鎮)自治機關的民選,並擁有議決權。選舉方法採取普選制。

  實現集會、結社、言論、出版之自由。要求即時許可在台灣島內的台灣人發行報紙雜誌。

  要求改革學制:(一)實施義務教育;(二)公學校授課併用內(日)台語;(三)公學校應以漢文為必修科;(四)內(日)台人之教育機會應為平等。

  要求廢除保甲制度;要求改善警察制度;要求改善司法制度和實施陪審制度;要求實施行政裁判法;要求廢除到中國(原文為支那)需要使用護照。

  在經濟上,要求改革稅制和節省冗費;要求台灣金融制度之改革和早日成立農工金融機構;擁護生產者的利權,廢除一切剝削機關和制度;改革農會和水利組合(水利會);改革專賣制度。

  在社會上,支援農民運動和勞工運動,促進社會團體的發展;確立男女平等的原則,支持女權運動,反對人身之買賣。(一五頁)。

  由上述台灣民眾黨的綱領和政策,我們可以知道台灣人的不滿和需求。他們所求的不外乎是平等、自由和尊嚴。但日本殖民當局是不會輕易接受台灣人的要求的,否則台灣就不成其為殖民地了。

  台灣民眾黨一九二七年年底的支部如下:(二O~二一頁)

州別 支部名 創立年月日 負責人 常務委員

黨人員數

台北州 台北支部
宜蘭支部
基隆支部
汐止支部
1927年九月六日
同九月二十二日
同十月十五日
同八月二十四日
吳清海
蕭阿乖
蔡炳煌
簡來成
蔣渭水吳清海謝賜福謝春木 林火木蕭阿乖
吳金發蔡炳煌楊慶珍
吳有土簡來成
五七
一九
三一
二二
新竹州 新竹支部
桃園支部
同八月二十八日
同八月三十日
陳定錦
林阿鐘
陳定錦黃瀛豹楊良
楊連樹林阿鐘
一一
一七
台中州 台中支部
大甲支部
清水支部
南投支部
彰化支部
同九月二十五日
同八月十五日
同十月二十三日
同八月七日
同十月一日
黃朝清
王錐
蔡年亨
洪元煌
許嘉種
彭華英黃朝清
吳淮水王錐
黃清波蔡年亨
洪右洪元煌
楊宗城許嘉種黃有禮
三三
二三
二九
二五
三四
台南州 台南支部
嘉義支部
北港支部
同八月七日
同九月四日
同十一月二十六日
王受祿
王甘棠
蔡少庭
韓石泉王受祿曾右章盧丙丁
陳宗惠黃三朋王甘棠鄭石為
林麗明蔡少庭
七九
二二
一六
高雄 高雄支部 同十一月二十四日 黃賜 李炳森黃賜楊金虎 三八
共計 十五支部       四五六

  此外,有許多勞工團體、農民團體和一般團體支持台灣民眾黨。該黨的主要幹部有蔣渭水、彭華英、楊肇嘉、陳逢源、蔡培火、蔡式榖、謝春木、韓石泉等人。(二九~三三頁)但該黨終於一九三一年二月十八日,被台灣督太田政弘所解散。(六五頁)

  關於台灣共產黨問題,本書刊有三百頁的資料。內容為〈檢舉日本共產黨台灣民族支部東京特別支部員的來龍去脈〉、〈檢舉台灣共產黨概要〉、〈台灣共產黨的諸綱領〉、〈台灣共產黨的重建運動、附分裂活動〉和〈救援犧牲者的運動〉。

  台灣共產黨在一九二八年四月十五日,成立於上海法國租界某中國人家的二樓,參加者六個人都是中國共產黨黨員。有中國人的來賓致詞。林民土委擔任議長,還通過政治綱領,包括勞工、農民、青年、婦女等運動的對策。林民、翁某、吳某出任中央委員。這是被日本當局逮捕的陳來旺所說的。(八五~八六頁)

  被日本當局逮捕,受訊的台共黨原有陳來旺、林兌、林添進、楊景山、郭華州、洪才、陳在發、莊守、陳逸松等人。他們都是留日學生。可見台共主要由留日學生所組織。東京台共黨員之被捕,乃由於日共黨員菊地克己手上的黨員地址被拿走,不堪刑訊,供出日共高幹市川正一和日共事務局長間庭末吉所導致的。(〈解說〉一六頁)

  上述受日本統治當局訊問的留日學生,必經嚴酷拷打,故什麼都說出來,包括其出身、家庭、經歷、去東京求學之情形以及各種活動。我將這些人的簡歷介紹於後。

  陳來旺當時二十一歲,台中大甲人,在東京使用千島一、林文夫的名字,一九二五年,十七歲時去東京,曾就讀於正則英語學校中等科,成城高等學校尋常科,第一外國語學校中等科三年級等等。(八三~八四頁)

  林兌二十三歲,也是大甲人,日本大學商科三年級學生。他曾肄業於台北師範學校,三年級時因參加該校同盟休校(罷課)而被開除學籍。一九二五年插班日本大學中學三年級。畢業後進日本大學預科。

  林添進,二十三歲,也是大甲人。使用林鐵軍、林銃(槍)兵、黑川靜夫、洪三方等別名。就讀台北師範學校普通學科時,因與罷課有關連而被開除學籍,遂於一九二五年四月前往東京,轉學日本大學中學三年級。可見他與林兌是一夥。

  陳在癸,二十三歲,台中能高郡人,使用塑美的別名。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四年級學生。它肄業台北師範學校時,因參與罷課而遭到開除學籍。一九二五年二月前往東京,一九二六年四月進東京美術學校雕刻科。陳還列舉了當時被開除的二十六名同學的名單。

  楊景山二十四歲,台中彰化人,為楊肇嘉姪子。曾就讀於廈門集美中學,畢業於泉州私立中學。一九二六年十一月下旬與楊肇嘉赴日,進早稻田第一高等學院,一九二五年四月入早稻田大學政經學科一年級。

  郭華洲,二十四歲,基隆市人,使用別名棲鶴。一九二O年肄業台北師範學校,三年級時退學,插班日本大學附屬第一中學三年級,畢業後進該大學預科政治學科。

  洪才,二十一歲,台中州北斗郡人,又名洪明桂南一。肄業台中一中時,牽連該校罷課,被開除學籍。一九二九年七月到東京,曾就讀於研數學館。

  莊守,二十四歲,台中彰化人。又名陳紫山、莊乙川、一村。台中商業學校畢業後,一九二八年進早稻田大學專問部(相當於專科學校)政經學科。

  陳逸松,二十三歲,台北州羅東郡人。陳家為地主。他於一九二O年八月赴日,進岡山二中,第六高等學校畢業後,於一九二八年四月進東京帝國大學法學部政治學科。邱永漢曾告訴我,陳逸松出國到日本是他向調查局長沈之岳保的,結果陳逸松由東京轉往中國大陸,出任人大常委。邱在東京伺機找他算帳,一直沒機會。

  台灣共產黨係由東京台灣青年會左派學生所組織,台共成立之後,台灣青年會成為它的外圍組織。青年會所發行的news刊登來自台灣的消息,所以對於瞭解台灣的情形極有幫助。

  關於檢舉台灣共產黨的來龍去脈,其諸綱領,分裂運動,救濟其犧牲者等,因與此次學術研討會無直接關係,故我就不介紹了。最後我們來看本書有關霧社事件的部分。9

  在敘述霧社事件之前,本書還有對蕃地(本書皆用此名稱,姑用之)的調查、蕃人之動搖與討伐概略和理蕃,共佔二百八十八頁。

  對於台灣蕃地的調查,極為詳細,包括其人口及其分佈情形、其性質與風俗,蕃地的土地、資源,一九O三年以後理蕃(管理原住民)之情形,包括蕃地警察機關、扣押武器、開鑿馬路、教育、醫療、交易、授產,蕃地的事業,包括製腦、林業、製茶、礦業及事業面積,開發蕃地所需經費(一九三O年度),十年後母牛隻數等等。

  一九二五年當時,原住民人口為十四萬一百六十九人(三八九頁)。當年台灣出口最多的物資是茶葉、糖、樟腦、米、黃金、煤、硫磺、龍眼和麻。在金額上,由基隆淡水出口最多,為四百七十二萬六千二百三十一元,安平、高雄居次,為一百五十三萬一千三百四十三元。茶葉主要輸出到美國紐約、加拿大、新加坡等地;樟腦輸出英國、德國、美國;糖銷日本;龍眼、姜黃、竹筍銷中國大陸。(三八九~三九一頁)

  本書有從一八九五年至一九二九年,在山地設立警察局分室、駐在所、警戒所、分遣所、隘寮、監視所(原文為見張所)從一百零二所,逐漸增加到五百四十所。(四O四~四O五頁)從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二九年,日本統治當局曾討伐蕃地多達一百五十二次,遍及整個台灣,扣押槍械二萬八千四百九十二支(一九O五年至一九二四年)。(四O六~四一二頁)

  從一八九六年至一九二九年,因被原住民砍頭反抗而犧牲,以及前述討伐、隘勇前進受到原住民反抗殺死或傷害者達一萬一千二十一人。(四一二~四一四頁)

  自一九O五年至一九二九,日本當局開鑿了六百三十萬二千八百七十三公里路(四一四~四二五頁)。無需說是為了方便於控制原住民,交通利便,容易搬入和搬出物資,提高原住民生活,有助感化原住民,奠定開發東部基礎。國父說「道路者,文明之母也」,就是這個道理。

  至於教育、產業、耕地面積、所開支經費等等,有非常詳細的記載,因篇幅關係,不再介紹。編者山邊說,這是為了瞭解霧社事件而擺進去的資料。

  最後,我們來談談霧社事件。霧社事件不是突發事件,應該是有計劃的事件。它始於一九三O年十月二十七日凌晨四時半左右,到該日下午四時前後,十二個警察駐在所等被襲擊,其中七個駐在所被燒掉;隔日凌晨四時左右,又有一警察駐在所被襲擊。(五九一頁)

  由此,日本人警察、其家族、政府官員等死者一百三十四人;台灣人二人。被搶走的槍枝一百八十挺,子彈二萬三千三十七夥。(五九一~五九三頁)由此可知,他們目的在殺日本人和奪取武器,以便反抗日本統治當局。

  參加此次起事的有九個蕃社,三百十八戶,男性七百零五人,女性六百九十四人,其中壯丁三百二十五人。除警察駐在所外,被襲擊的地方還有小學校、公學校、郵局、霧社酒保、製腦會社辦公分處等。(五九九~六OO頁)

  發生事件的原因,當然是由於原住民對於日本當局尤其是警察的不滿和懷恨。譬如原住民為修繕道路作工,一天工資本為兩毛五,警察卻只付一毛五,自己賺一毛錢,從中抽頭;日本警察以蕃婆為情婦,引起原住民青年的嫉妒;以蕃婆為妻或情人的日本警察,大多最後予以遺棄而離去,使原住民非常憤怒;戶口調查使原住民懷疑,要把他們殺光;蕃地調查和測量土地,使原住民誤解要沒收他們的土地;將原住民開墾好的土地,隨便撥給日本人耕種;霧社警察分室主任佐塚警部太太為白狗社頭目之女,霧社蕃與白狗蕃為世仇,故霧社蕃以受佐塚管治是一種恥辱,且懷疑佐塚偏愛白狗社蕃,欺侮霧社蕃;花岡一郎為台中師範學校出身,卻只給乙級警員職位,使其很不滿,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以上是多數日本人及台灣人的意見)。

  對於原住民的起事,日本當局出動了軍隊,包括步兵、砲兵和空軍,予以鎮壓,甚至傳說用了毒瓦斯,引起世界的關注。其所出動兵力如下:(六二九頁)

  霧社方面出動軍隊人員表(一九三O年十一月二十四日當時)

出動月日 > 部隊別 階級別 摘要
軍官 士官 兵卒
10/28.29
11/15.17
11/15
軍司令部> -- 因十一月十七日換班一士官出發
10/29 守備隊司令部 一一 兵四之中,包括雇員二名。
10/28 台北步兵第一聯隊 五五 六一 此外軍官一、士官二、兵卒十二編入守備隊司令部
11/2 四一 四七
10/28 同台中分屯大隊 二一 三七 二九六 三五四 其中戰死軍官-士官一、兵卒三負傷兵卒六
10/30
11/12.15
台南步兵第二聯隊 三四 五七 五二一 六一二 其中戰死軍官一、士官一、兵卒一四
負傷兵卒一一
花蓮港大隊軍官六、士官一O、兵卒八二、十一月二十一日歸還
10/27
10/28
屏東飛行第大八聯隊 二六 四一
11/7 基隆重炮兵大隊  
10/28.30
11/1
台北衛戍病院 一O 一八
11/1 台南衛戍病院 --
10/27
10/28
憲兵隊 一O 一五 二八
八O 一三七 一O七三 一一九四

  而從資料來看,領導反抗的是馬黑坡社的頭目莫那達奧,但真正的領導者應該是原住民精英花岡一郎。日本人誇稱他們對原住民的政策是世界最成功的例子,尤其以霧社為模範。但結果卻爆發了這樣大規模的叛亂,最後不得不動用軍隊來鎮壓。

  霧社事件中,有兩位精英,他們是花岡一郎和花岡二郎,他們不是親兄弟,但有親戚關係。10花岡一郎的太太是日本人,叫做川野花子,生有一子,名叫幸男(出生一個月左右),三個人在森林中掉死自殺。(六三三頁)花岡二郎埔里小學畢業,擔任警員助理,在另一個地方自殺,其妻初子沒有死。反抗的原住民最後多是在樹林中吊死自殺,不肯向日軍投降。

  本書所刊登第一張照片,所謂花岡一郎的遺書,山邊認為這是日本人偽造的。山邊同時在其〈解說〉還特別提到,日本警察不但揩油原住民,而且還壟斷了原住民的交易。山邊認為,日本對台灣的統治之中,最可惡的是其鴉片政策。台灣總督府以許可制准許台灣人抽鴉片。抽鴉片的人數雖然在減少,唯因更多的人抽更高級的鴉片,因此其專賣利益反而增加,這是三井物產公司的獨占輸入品。蔣渭水曾秘密向國際聯盟報告日本當局的惡質鴉片政策,結果國際聯盟於一九三O年九月,派十多名調查委員前來台灣,作實地調查,使日本丟盡面子。由蔣渭水等所領導的台灣民眾黨,遭到台灣總督解散,實與此事有關係。(〈解說〉一四頁)

  關於霧社事件,我友戴國輝君有專文討論。我將其譯成中文,同時交主辦單位印出來,供各位參考。

註  釋

1 關於甲午戰爭,請能參閱拙著《從甲午戰爭到中日戰爭》(國史館出版)、拙譯《中日世紀之戰—甲午戰爭》(開今出版社)以及檜山幸夫著《日清戰爭》。甲午戰爭結果,扣除其戰費,日本賺了一億一千三百萬日圓。AkiraIriye,ChinaandJapanintheGlobalsetting(HarvardUniversutypress1992)P.19.
2 檜山幸夫著《日清戰爭》(東京講談社,二OOO年五月),頁246~258。
3 關於矢內原忠雄,請參看戴國煇作拙譯〈細川嘉六與矢內原忠雄〉,刊登於二OOO年二月二十日《近代中國》雜誌。關於日本官員與台灣的關係,戴教授還有〈樺山資紀與水野遵〉和〈伊澤修二與後藤祈平〉二文,我已把它譯成中文分別刊登於二OOO年六月和八月份的《近代中國》。
4 關於羅福星,戴國輝教授有專文,題目為〈台灣的詩與真實—羅福星的一生〉,我已將其譯成中文,將與其他文章,出版專書。
5 余清芳的詩和詞,係錄自《台灣》。日人對漢字不甚清楚,故或有錯誤,請指正。
6 台灣經世新報社編《台灣大年表》(東京綠蔭書房,一九九二年,復刻版),頁95。
7 台灣經世新報社編《台灣大年表》(東京綠蔭書房,一九九二年,復刻版),頁99。
8 所謂〈朝鮮三‧一萬歲〉,也稱為〈萬歲事件〉,是一九一九年三月一日,朝鮮民族起來要求獨立的事件。在漢城發起的這個獨立運動,擴大到整個朝鮮,日方動員軍隊和警察予以鎮壓,朝鮮人在六百多處起來反抗,參加者超過二千萬人,死八千人,受傷四萬五千人,逮捕四萬九千人。
9 關於台灣共產黨,請參閱楊碧川編著《台灣歷史辭典》(出衛出版社,2OOO年十月)頁251。
10 前引《台灣歷史辭典》,把花岡一郎和花岡二郎寫成兄弟,這是錯誤的。該書九十三頁。該項又說,花岡一郎上「台灣師範學校」,其實他讀的是台中師範學校。它又把花岡一郎的出生年份寫成不詳(?),但他係出生於一九O七年九月二日。(《台灣》,頁580)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