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台灣新電影的思想厚度 

夏潮影展「兒子的大玩偶」講評

 黃志翔(許育嘉整理)

夏潮聯合會資料庫檢索系統
與本文有關的資訊
參考分類人民論壇/評論/島內營隊活動/戴國煇教授七十冥誕紀念專輯/
相關文件
文化戰線
台灣的御史大人哪兒去了?(施善繼)
毒蘋果札記(施善繼)
怎麼忘——賞析(詩/施善繼.賞析:陳映真)
反思台灣新電影二十年(黃志翔)
台灣新電影的思想厚度(黃志翔(許育嘉整理))
如何看待電影夢(藍博洲(曾育勤整理))

兒子的大玩偶
藝術的荒謬反應了生活的真實(王政維)


其他資訊
夏潮人文電影學苑
  大家好,大家今天所看到的「兒子的大玩偶」是1983年的作品,台灣新電影事實上是從1982年8月「光陰的故事」開始起算,這部「兒子的大玩偶」是第二年的作品,在座大部分朋友們都蠻年輕的,我想就以一個見證過當時這段歷史的過來人角色(我當時還是一個文化戲劇戲的學生)試著把當時看到這樣作品的心情以及當時代整個的社會狀況作一個說明。
  1982、1983年的時候台灣電影的狀況景氣實際上已經開始進入緊縮的狀態,也就是說在前階段各種功夫片、香港的功夫片或是三廳電影(所謂三廳電影就是以瓊瑤為主流的愛情電影),事實上已經開始走到了市場比較緊縮的窮途末路狀態。1982年下半年,突然出現幾部由中影出品的這種小品的、比較清新的,但是多少都反映當下社會現實的作品,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為這樣的作品在之前的台灣電影史上是沒有出現過的,於是這樣的一波電影到了1983年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高潮,所謂的高潮就是指「小畢的故事」以及大家今天所看到的「兒子的大玩偶」,甚至是包括後來的「看海的日子」。它們無論是在整個主題上或者說是社會意識上,甚至是在市場的認同度上都受到高度的肯定。

  那麼那時候我以一個一心從事電影這個行業,對電影充滿了想像與理想的人來說,83年初第一次看到「小畢的故事」時還在唸文化大學,半夜看完電影搭著公車回到陽明山,我還記得在文大外面找了一個公共電話亭就打電話給陳純真老師,跟他講看完「小畢的故事」之後心理的感動還有悸動。在此之前,我只在電影資料管裡面看到了一些歐美導演拍的精神類似的理想主義的東西,然後在等待多年之後終於在自己的土壤上看到了類似的作品。那時候心理面的悸動是不可言喻的。夏聯會今天挑出「兒子的大玩偶」當作整個影展的第一部電影,我覺得對台灣新電影這樣的浪潮有非常關鍵性的意義。因為「兒子的大玩偶」一方面是一部寫實主義的作品,另一方面它除了去揭發整個台灣社會當時的現狀之外,最重要的是它把整個台灣社會處於國際社會裡面的一種比較尷尬的、一種第三世界半邊陲國家的處境揭露無疑。第二段影片「小琪的那一頂帽子」裡,我們看到台灣跟日本企業的那種依賴跟附從的關係,或者說第三段「青蘋果的滋味」直接去揭露美國帝國主義如何通過產、經、軍事這樣的附從體制來對台灣形成某一種的統治關係,無不是透過比較清新的手法來加以呈現。

  這樣的作品在當時的台灣來說算是第一次。也就是說,藉由黃春明先生早就在小說裡面揭示的反帝意識是第一次在電影裡被落實下來。我覺得今天比較有意義的,我們可以提出來回顧的是,新電影這幾年下來的幾十部作品,可以說是非常優秀的,但是新電影的作者跟作品發展到現在為止,其實也看到它的侷限性。例如我們在「兒子的大玩偶」、「小畢的故事」或者說後來的「悲情城市」這樣的作品上,看到大師一般的風範,或者說理想主義的東西,事實上它卻沒有辦法在電影文化這個產業裡面,形成一種非常自主性的體制繼續往前進。我覺得這裡面牽涉到一方面是台灣整個的大社會並沒有足夠的土壤去供養這樣的一批創作者(這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另一方面必須自我反省的就是,這一批新電影的創作者做為時代的火車頭,本身是否有足夠深刻的自我反省力,這是我們必須在20年之後重新看待的問題。

  我們看到新電影裡很多優秀的作品也許是取材於黃春明的小說或其它作家的作品,從而在思想上具有厚度,但這樣的厚度是來自於原作者,來自於小說家本身的思想,導演本身的思想反而是比較缺乏的,比較沒有那麼有厚度的。像「兒子的大玩偶」這樣一個作品,它有能力去批判新殖民主義、批判帝國主義,可是同時我們看到新電影後來的發展,當它不再以寫實主義為其主要的創作方式之後,他們走出來的新創作風格,事實上經常是向所謂歐美或日本的大師靠攏的一種創作方式。也就是說,在這整個創作方式裡面台灣的導演本身極少能有自覺的創作力能夠根深於自己的土壤上面,無論是基於中國的歷史或台灣的歷史。譬如說,針對楊德昌的部分可能之前也有很多影評人提過,其實它的作品蠻像安東尼奧尼的,義大利的一個導演。我想類似這樣的一些批評或者說現象,其實它反映了這些新電影的作者本身在當時代絕對是非常進步的一批人,也作出了前輩沒有作的事情,可是其後,當他們擁有足夠的歷史條件、社會條件,可以進一步往前去推的時候卻沒有做好。這是我所謂20年後,必須回過頭來自我反省的地方。

  今天我們回過頭來看像「兒子的大玩偶」,雖然是一個非常素樸的寫實主義的作品,可是這裡面有他非常溫厚的,有他非常批判性的、非常尖銳的東西。回歸到作品本身來看的話,它的最內底的思想厚度是來自於原先的作家黃春明而不一定是來自於這些電影導演。這些導演們只是比較如實的把小說、黃春明的東西呈現出來而已,這是整個新電影的問題所在。接下來的幾個月我們將會看到其他的許多所謂新電影的代表作,也許每一部都可以再逐步拿出來談。作為一個曾經輝煌一時的,也曾經為台灣的電影產業帶來一絲希望的台灣新電影運動,我們希望能在夏潮影展這一波的放映之後,能重新給他們一個定位,無論是電影產業本身或是社會文化現象。當然未來不論各位是否會在文化產業的工作上或是在影視產業的工作上,能夠有一些獨立的判斷能力對待過去的歷史或對待各自未來的要在整個社會上做的事情。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