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址:台灣省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 (02)2735-9558 ■傳真: (02)2735-9035
■電子郵件:xiachao@giga.net.tw ■機關網站:http://www.xiachao.org.tw
  • 目前最頂端之文件分類項為:
    戴國煇教授七十冥誕紀念專輯

    戴國煇教授七十冥誕紀念會源起

    戴國煇

    教授﹙1931~2001﹚生前致力於台灣史研究﹐為台灣人治台灣史﹑以台灣史啟發台灣人。我們不但懷念他﹑也特別感謝他。所以﹐特於他逝世一週年後﹐今年四月十五日他冥誕之際﹐舉行「戴國煇教授七十冥誕紀念會」。

      戴教授生於日本殖民統治時期﹐作為「殖民地的孩子」不能不接受殖民統治的教育和價值內化﹐光復後又目睹「二二八事件」﹑「白色恐怖」以及後來的祖國分裂﹑民族認同異化﹑歷史是非倒錯。台中農學院﹙現今中興大學﹚畢業後即負笈日本﹐獲得東京大學農業經濟學博士。因「黑名單」長期不得返回故鄉台灣。一個出生日本「殖民地的孩子」生活在日本四十年﹐晚年退休後才得終老於故鄉台灣﹐遺志將骨灰灑在台灣海峽﹐以聯繫其原鄉與故鄉。

      在戰後﹐祖國分裂﹑價值混亂﹑是非不明的時代裡﹐戴國煇一個人和其愛妻林彩美孤獨的﹑寂寞的在東京反省著﹐「台灣人的主體性」是什麼﹐通過內省和日本殖民主義的「對決」和超越﹐終於掙脫了日本殖民統治加於「殖民地孩子」身上的精神枷鎖。從「自我認同」到「台灣主體性」的建立﹐戴國煇終於獲得了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刷洗了「殖民地的傷痕」﹐成為一個堂堂正正的「出生於台灣的客家系中國人」。

      他不但獲得了個人的解放和自由﹐並且由一個農經博士致力於當時無人聞問的台灣史研究﹐化身於台灣史研究﹐為台灣史研究追求「自我認同」為台灣史研究建立「台灣的主體性」﹐為集體的台灣人爭取精神的解放和自由。在皇民化「台灣論」甚囂塵上之際﹐戴國煇的台灣史研究﹐更顯得「天地祇今留正氣﹑浩然千古見文章」。

      在紀念會上﹐將有許多戴國煇教授的生前好友﹐學界泰斗發表演講﹐講述這位已經逝去的﹑艱苦孤獨為台灣人「自我認同」和「台灣主體性」追求一生的「殖民地的孩子」。歡迎大家來參加和分享戴國煇教授的學術理性和他感性的心路歷程。

    ■主辦單位﹕戴國煇教授七十冥誕紀念籌備會
    ■時間﹕2002年4月14日﹙星期日﹚下午2:00~4:00 地點﹕台大校友會館四樓

    ■召集人﹕林彩美

    ■籌備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王曉波 台大哲學系教授
     王吉林 中國文化大學教務長
     尹章義 輔大歷史系教授
     呂正惠 清大中文所教授
     李亦園 中央研究院院士
     李朝津 中國文化大學歷史系主任
     林彩梅 中國文化大學校長
     南方朔 新新聞雜誌總主筆
     施 淑 淡江大學中文所教授
     孫大川 東華大學族群所教授
     高信彊 資深報人
     尉天驄 政治大學中文系教授
     張玉法 中央研究院近史所院士
     張哲郎 政治大學歷史系教授
     張鏡湖 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
     莫那能 原住民族部落工作隊召集人、原住民詩人
     許介麟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院士
     陳昭瑛 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
     陳映真 作家
     陳純真 文化大學影劇系教授
     陳鼓應 台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鵬仁 中國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
     曾志朗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黃俊傑 台灣大學歷史系教授
     楊國樞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

    ■總幹事:梁電敏 ■副總幹事/聯絡人﹕陳福裕(聯絡電話﹕0933702985)


    1. 台灣史研究集外集浩然千古見文章──戴國煇著《台灣史研究集外集》代序
      1. 研究台灣史的經驗談
        1. 正派治史做人:悼憶戴國煇師
          1. 兩個尺碼與認識主體的確立──應該加強日本和台灣史的研究
            1. 戴國煇雜文
              1. 施善繼(2009/02/18)
                台灣的御史大人哪兒去了?
              2. 施善繼(2009/02/10)
                毒蘋果札記
              3. 南方朔(2008/12/09)
                《海角七號》未得大獎後的反思
              4. 詩/施善繼.賞析:陳映真(2008/12/09)
                怎麼忘——賞析
              5. 何振華(2008/10/02)
                西藏文化不是「活化石」
              6. 施善繼(2008/08/29)
                未曾熄滅的炬火
              7. 施善繼(2008/07/29)
                政工詩人
              8. 施善繼 (2007/10/03)
                《鄉土文學論戰》三十年
              9. 林鴻鈞/攝影 吳思怡(2003/03/26)
                天還沒亮(完整版)
              10. 手塚英孝(2003/02/25)
                小林多喜二之死(2)
              11. 手塚英孝(2003/02/24)
                小林多喜二之死(1)
              12. 黃志翔(2002/12/19)
                反思台灣新電影二十年
              13. 黃志翔(許育嘉整理)(2002/12/07)
                台灣新電影的思想厚度
              14. 藍博洲(曾育勤整理)(2002/12/06)
                如何看待電影夢
              15. 林深靖(2002/11/15)
                傳記的誤讀
              16. 紀錄 許育嘉(2002/09/25)
                全球化架構下第三世界文學的前景(下)
              17. 紀錄 許育嘉(2002/09/10)
                全球化架構下第三世界文學的前景(上)
              18. 許育嘉(2002/07/04)
                重新建立文化戰線的歷史武器—論台灣報導文學(完)
              19. 許育嘉(2002/07/02)
                重新建立文化戰線的歷史武器—論台灣報導文學(四)
              20. 許育嘉(2002/06/30)
                重新建立文化戰線的歷史武器—論台灣報導文學(三)
              21. 許育嘉(2002/06/28)
                重新建立文化戰線的歷史武器—論台灣報導文學(二)
              22. 許育嘉(2002/06/26)
                重新建立文化戰線的歷史武器—論台灣報導文學(一)
              23. 《戴國煇全集》(2002/04/13)
                《戴國煇全集》封底文字
              24. 戴國煇(2002/04/12)
                隱痛的傷痕
              25. 戴國煇(2002/04/11)
                令我臉紅的四十年前的往事
              26. 陳映真(2002/01/05)
                [詩]工人邱惠珍
              27. 南方朔(2001/11/20)
                踽踽的老靈魂——陳映真
              28. 汪立峽(2001/11/11)
                “性”拜物教

              夏潮聯合會
              Chinatide Association

              中國台北市敦化南路二段170號6樓
              電話:2735-9558 傳真:2735-9035
              xiachao@giga.net.tw http://www.xiachao.org.tw

              人民e網頁生產研究會、台大戀愛委員會製作